國慶檔觀察|站在“哪吒”肩膀上的“姜子牙”,靠營銷聯動吃“紅利”出不了圈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電影《姜子牙》註定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上映前熱度最高,預售票房也最多,然而上映後口碑迅速兩極分化嚴重,票房領跑到第三天時被反超。《姜子牙》畫面精緻,細節到位,但劇情太過於“拉胯”,整體效果並不好。這期間該片導演出來解釋稱,原片有200分鐘,為了上映才刪減成110分鐘。但大多觀眾並不買賬,“站在‘哪吒’肩膀上的‘姜子牙’起點那麼高,應該對得起這份期待,不然前期就別搞捆綁營銷。”

國慶檔觀察|站在“哪吒”肩膀上的“姜子牙”,靠營銷聯動吃“紅利”出不了圈

導演說:《姜子牙》從原片200分鐘刪減到110分鐘

從《姜子牙》上映之後,針對它的差評主要集中在“不會講故事”上。網友表示,《姜子牙》的故事鬆散而單薄,進度緩慢,背景龐大,強行拔高立意,劇情卻圓不上,倒像是拼湊出來的。於是有網友質疑,是不是導演組講故事的能力不行。

對此,《姜子牙》導演程騰解釋稱,《姜子牙》在製作中刪減了大量片段,從原片200分鐘刪減到了110分鐘,才有機會上線影院。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打破原片完整構架,將殘存的故事碎片整合起來,才形成了《姜子牙》現在的效果。

也就是說,在原本的設計中,《姜子牙》用3個多小時,將所有事情串聯起來,構架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但問題是,國內並沒有200分鐘(3小時20分鐘)電影的先例,一般都會維持在1小時30分鐘和2小時之間,基本上不會太長,原因是為了保證觀影效果。原本《姜子牙》電影就是按照200分鐘為基本時間製作的,這樣長的電影不符合影院上映的規則,因此大量刪減就不可避免了。甚至導演還表示,他自己很喜歡四不相和申公豹兩個角色,“但不得不大段大段剪掉他們的劇情,心在滴血。”

網友反問:明知時長限制,為什麼還製作200分鐘

對於導演的此番解釋,並不是所有觀影者都買賬。

有網友表示,理解《姜子牙》製作組的用心,原本這樣“反抗天命”題材本身就很敏感,就算將所有劇情製作出來,或許還不一定能放出來。為了不辜負觀影者長達10個月的期待,為了展現動作製作團隊的用心,所以《姜子牙》一定要上映,無論如何一定要上映。原片200分鐘不免要刪減,只能保留中心主旨和主要劇情,也就淪落到現在“不倫不類”的狀態。

同時,絕大部分觀眾是不買賬的,“明知道電影院上映有時長限制,還製作出200分鐘的電影,難道不是動畫製作團隊的失誤?”

聯動營銷過度了,觀眾稱“被誆進影院”

記者從大部分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到,最多的差評集中在過度捆綁“哪吒”等國漫天團上。

《姜子牙》上映之前,電影明顯宣傳過度了,不僅聯動《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還推出了包括姜子牙、孫悟空、哪吒、敖丙在內的“神仙天團”,多次活躍在觀眾視線中。

這是電影宣傳的一種手段,效果也確實起到了,直接反映在影片的首日預售票房和首日開畫票房上:《姜子牙》的首日預售有著1.4億,並於10月1日取得了3.57億的票房,甚至高於《我和我的家鄉》的相應表現。

然而弄巧成拙的是,雖然同屬“封神系列”,但《姜子牙》本質上是一部非常獨立的影片,從導演到故事風格,再到故事內容和製作團隊等,都與《哪吒》沒有關聯可言。

這種聯動營銷的捆綁度過高,反而為《姜子牙》帶來了極大的反作用力,很多觀眾表示,“有種被誆進了影院的感覺”。

國慶檔觀察|站在“哪吒”肩膀上的“姜子牙”,靠營銷聯動吃“紅利”出不了圈

【多說一句】

吃紅利的“姜子牙”應反思

很顯然,《姜子牙》是成人向國漫,影片整體內容並不閤家歡,但首批進入影院的觀眾以為它承接《哪吒》,心理預期上也扣上了“哪吒”的印象,於是註定了《姜子牙》和第一批核心購票觀眾之間難以產生普遍共情,也決定了它後續很難“出圈”。

相較於《哪吒》聚焦普世的少年成長,《姜子牙》更聚焦於中年人“丟鐵飯碗+反抗上級”的困惑和危機,有著“大愛”天下蒼生的更大角度的反抗命題。可惜的是,《姜子牙》的故事基礎並沒有打牢,內容缺陷在超高的關注度下又被無限放大。比如,影片沒能講清楚四不相、申公豹跟隨姜子牙不離不棄的來龍去脈,為姜子牙犧牲的煽情點便不夠有力,且這種老套的劇情設定很容易被成人觀眾猜到,所以很難有驚喜。

大數據顯示,在國內電影市場中,成人向國漫的核心受眾以18-35歲為主的年輕觀眾群體。成人向國漫的市場天花板也非常明顯,《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因為“出圈”才最終在市場逆襲,後來的成人向國漫《大護法》《妙先生》《大世界》等卻票房一般。

《姜子牙》是一個國漫特例,以前《大聖歸來》和《哪吒》靠口碑靠“自來水”而大獲全勝,如今《姜子牙》靠營銷聯動,輕鬆就吃到了“哪吒”的紅利,預售和前3天的票房就是個證明,目前票房也破10億,其實這更值得反思,整個國漫產業應以《姜子牙》為例進行思考——什麼樣定位的動畫之間聯動,才會對市場表現產生正向作用。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視頻資料為《姜子牙》導演接受採訪講述原片為200分鐘。)

來源:揚子揚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