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哪個又不是“哪吒”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孩子一起看了兩遍,還意猶未盡。票房23億,我想不僅是劇情精彩,更多的是觸動了大眾的心吧。

可圈可點太多,對我這樣當父母的,有幾個青春期的孩子沒有哪吒一樣的混世小魔王的影子呢?青春期的孩子哪個又不是“哪吒”降世?

說不能碰什麼偏碰;說不要闖禍偏闖;想關家裡安心,卻總能突破牢籠;想控制孩子聽話,偏偏不受控制對著幹。

關於青春期孩子教育的書籍和課程鋪天蓋地,就是因為爸爸媽媽被折磨的沒招了。

中國教育給青春期孩子起了特殊名字叫“叛逆期”,可是國外沒有這個詞。這也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

什麼是叛逆?

顧名思義就是你不聽我的了,所以就是對我的背叛逆反。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聽父母的地方越來越多,有的孩子甚至在這時候和父母成了“敵人”一樣。青春期的孩子哪個又不是“哪吒”降世?

這個叛逆期一詞就是父母對這個時期孩子的特別稱謂。

很多家長對我說:不論什麼,只要是我說的,就一定是反對,抗拒,別人說的就沒關係。這孩子怎麼變得好歹不識啊?!

孩子剛出生牙牙學語時,哪個又不是天真可愛的小天使?青春期的孩子哪個又不是“哪吒”降世?

可是不知不覺,孩子越來越想掙脫懷抱,活的像自己。想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可是父母害怕了,擔心,恐懼不斷上演。

甚至在父母的失控恐懼中更加加劇了對孩子的看管。就像劇中的哪吒,為了不讓她闖禍,不僅帶了項圈,還專人守護,一次次闖禍後,可活動的範圍也越來越小。青春期的孩子哪個又不是“哪吒”降世?

哪吒只能頹廢的躺床上自嘲: 生活裡全是淚,越是折騰越倒黴,垂死掙扎你累不累,不如癱在床上睡。

而叛逆小魔王的背後是什麼呢?—深深的對愛的渴望!和對群體的被認同渴望。

當哪吒媽媽說理解孩子是渴望被大家認可接受,共情到哪吒內心時候,哪吒安靜了,淚水在眼中打轉;

青春期的孩子哪個又不是“哪吒”降世?

當我們的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能看到孩子背後那份渴求嗎?

當媽媽百忙中陪孩子踢毽子時候,哪吒恢復孩子的天真,興奮開心;

我們用忙荒廢了太多親子時光,知道孩子對我們一次次的失望還渾然不覺。

當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友誼時,哪吒萬分珍惜,有了好消息第一時間通知自己的好朋友敖丙對一個孩子來說,誰不希望有幾個認可自己,和自己遊戲人生的好朋友呢?

青春期的孩子哪個又不是“哪吒”降世?

一個真正接受到“愛”的孩子,才能鏈接愛並回報愛。

當哪吒知道了爸爸原來是愛她才那麼做的時候,知道了原來自己不缺愛,哪吒恢復了強大的能量,心甘情願去為百姓付出愛,保護家園。

我們都在為孩子付出,而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很多時候都源於不能感受到“被愛”。

不要等到孩子已經丟失了自己不想再渴望的時候才後悔。

親子關係大於親子教育。一切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距離,都是在提醒父母:孩子感受不到被愛了!

當我們去看到孩子做到的部分,並且不惜餘力的擴大它,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是靈珠轉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