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汲取紅色文化 滋養文學初心

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大美西部觀察訊 為激發西鹹新區作家知史愛黨,深入生活,創作出一批反映新時代變化的優秀作品,西鹹新區作家協會特別組織"2019年度優秀作家"和西鹹作家協會部分會員22人,於2020年9月4日到6日到延安培訓學習,與延安作家座談交流,汲取紅色基因,滋養為人民創作的初心。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延安,不僅是中國革命的聖地,更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聖地,在文藝座談會之後,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中國當代文學,從這裡走向輝煌。

寶塔下誦讀《回延安》,魯藝裡高聲唱黃河

9月4日下午,西鹹新區22位作家在省作協副主席王海、團長杜芳川、副團長李正善、魏小英的帶領下,一路歌聲、歡聲笑語來到革命聖地延安。

巍巍寶塔山,滔滔延河水,像一位歷史老人,見證和記錄著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十三年之間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勝利、奠定新中國成立基礎的光輝歲月。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在延安市作協的精心安排下,西鹹作家5日上午一大早就興致勃勃來到了巍巍寶塔山之下,感受這裡雄渾恢弘的氣勢。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迴夢裡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

作家們圍聚一起,齊聲誦讀賀敬之先生的《回延安》。

動情的朗誦吸引來眾多遊客圍觀,圍觀的遊客跟著作家們一起朗誦起來。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在延安城東南角的橋兒溝,是風雲際會的抗日戰爭時期魯迅藝術文學院所在地。一代"紅色經典"在這裡誕生,一代著名文藝家也從這裡走向全國。以延安文藝座談會為分水嶺,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激勵著後來一代代藝術家紮根人民,深入生活,創作出浩如煙海的藝術長卷。

9月5日上午,西鹹作家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參觀時,詳盡瞭解了那個時代眾多文化人士從全國各地來到紅色延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的轟轟烈烈的文藝創作活動和成就。每參觀一個單元,作家們就被當時的場景所感動,大家一起朗誦《延安與中國青年》,一起高唱《黃河大合唱》。激情澎湃的歌聲,表達了西鹹作家對革命歲月的追憶和對革命文藝事業的嚮往。

"啊!青年!青年!

  勇敢的中國青年!

  多情的中國青年!

  你穿破了延安的草鞋,

  你取得了一些活生生的革命經典,

  你吃飽了延安的小米飯,

  你有了一個能思想的腦袋。

  你呀你,你前進!

  你將開花在華北華南,

  結實在鴨綠江邊,

  青年!你可愛的中國青年!"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和延安新聞紀念館,詳實的實物和文圖、視頻展示,讓作家們深切感受到革命成功的不易和從窯洞裡走出的中國新聞事業的艱難。


兩地作家暢談創作情況。梁向陽表示,要像路遙那樣敏銳捕捉社會轉型時期的歷史詩意

從延安十三年時期到當下,延安文學始終是陝西乃至中國文學的一面旗幟,這裡的文學成果,記錄了中國革命至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次次重大社會轉型和變革,其輝煌成就值得學習,其經驗值得汲取。9月5日晚,省作協副主席、延安作協主席梁向陽和延安市作協副主席、市文聯四級調研員成路,市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侯波等,與西鹹作家進行了友好座談交流。座談會由延安市作協黨組成員劉勇主持。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在座談會上,王海主席和梁向陽分別介紹了西鹹作協作家的創作情況。梁向陽向西鹹作家贈送了他的名作《路遙傳》,聲情並茂地講述了路遙創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背後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寫作《路遙傳》的動因。他透露,他正在撰寫一篇《捕捉社會轉型時期的歷史詩意》的文章,來概括路遙先生所作努力的文學意義,同時希望兩地作家都能夠像路遙那樣,用自己的筆墨抒寫生活謳歌時代。

會上兩地作家成路、凌曉晨、王海、侯波、李正善、高安俠、杜芳川、魏曉英、馮西海、宋鴻雁、梁新會等11位作家分別交流了自己的創作情況。西鹹作家們暢談了參觀革命聖地的感想,紛紛表示要創作好作品,必須發揚延安文藝精神,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在火熱的真實的生活中捕捉靈感獲取信息,才能寫出讀者滿意的作品,才能寫出中國文學的高峰作品。作家陳芳說:《平凡的世界》曾伴隨了我多少歲月,今天走進延安才發現這裡從來都不平凡,從紅色的激情歲月,到今天陝北漢子的豪情,註定讓這兩天成為記憶長河中的閃光點,願這份感動凝結成筆下的一朵小小的山花,開在你我大家的心中長長久久!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會後,西鹹作家也向延安作家贈送了自己的作品。

9月6日上午,西鹹作家來到延安大學,參觀"路遙文學館",追尋路遙青春的足跡,體會作家創作的艱辛。作家們在梁向陽主席和王海主席帶領下,來到紀念館後山的路遙墓園祭拜。女作家們把一朵朵奼紫嫣紅的野花串成花環,掛在路遙墓碑上,幾位男作家為路遙點燃了他喜歡的香菸。花兒朵朵,恰似他不敗的精神;青煙嫋嫋,寄託著同道人對他深深的緬懷。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曹谷溪先生在陝北文學界德高望重,早在1965年,他就在北京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因為八旬高齡的曹谷溪老人腿腳不便,沒能參加頭一天晚上的文學座談交流會,兩地作家專程於6日上午來到賀敬之先生題寫館名的"谷溪書館"看望拜訪。

一大早,曹老師就坐在小區單元樓門前等候西鹹作家。見到西鹹作家,他高興地和作家一一握手,問好合影留念,腳步蹣跚地他帶領著西鹹作家參觀書院,講述著每一幅圖書背後的故事,語重心長地講述了當年創辦《山花》的過程、這本文學刊物與路遙的故事,以及刊物對陝北文學的影響。

王海:要用延安精神指導我們的文學實踐,創作出更多無愧於人民和時代的好作品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呀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呀地方……"

車輛一進入南泥灣地界,悠揚清亮的歌聲撲面而來。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南泥灣也是作家們學習培訓的必到之處。大家在這裡追憶著昔日開荒拓土的艱難,感受著今日好江南的美麗。朵朵白雲在藍天上漂浮,片片稻田在青山中泛黃,道路兩邊黃的紫的紅的各色花朵盡情綻放,來自各地的遊客在平坦的廣場上合影留念,西鹹作家們也拉開條幅,在這裡留下難忘的記憶。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兩天半的延安之行很快結束了,但是給作家們留下的印象卻是深刻的。西鹹作協主席王海說,對我們每一位作家來說,同樣需要用延安精神指導自己的文學實踐,希望西鹹作家不枉此行,能夠汲取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滋養文學初心,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無愧於人民和時代的作品。

詩人凌曉晨談到,在延安真正讓我得到的體會是,緊貼大地,紮根人民。黃土高原也是一種海洋,千溝萬壑彷彿翻湧的海浪,人民的創造精神的浪花就是詩歌創作的力量。

最後,全體隊員評選出六名"優秀隊員",他們是作家陳芳、申寶珠、梁新會,宋鴻雁、王寧芝、李榮。

汲取紅色文化,滋養文學初心,西鹹作家赴延安培訓學習交流

現場掠影

延安之行結束,大家唱著歌兒歡送到站的隊員下車回家。回家之後,作家紛紛發出感嘆,稱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學習充電之行、還是西鹹文學創作再出發的一個新起點。


責編 雷小河

感謝閱讀欣賞!如果您對本文有什麼看法或感想,歡迎在文末留言批評指正。喜歡這篇文章就關注,轉發評論就是對我們的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