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反彈“原點”批發市場,問題到底出在哪?

導語


長安君(ID:changan-j):6月11日至16日,北京已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7例,全市所有小區實行嚴格封閉式管理。與這輪疫情緊密關聯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一下子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疫情暴發是市場的問題嗎?批發市場為什麼總給人髒亂差的印象?建設一個乾淨、衛生、現代化的批發市場很難嗎?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安玉發、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經濟系主任王曉東專家近日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採訪——


1、批發市場髒亂差原因何在?


縱向比較,這個問題幾十年來有所改觀,現在新建的環境就比較好;橫向比較,我們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


現在城市發展這麼快,人們對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批發市場還停留在二三十年以前的狀態,那是不行的。


北京疫情反彈“原點”批發市場,問題到底出在哪?


髒亂差問題的客觀原因:蔬菜帶土,葉子容易爛掉,水產品帶冰,融化後會把地面弄溼,海鮮、肉製品難免有味道;歷史原因:興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市場,沒有充分考慮停車位及汙水處理設施,而經營者缺乏動力對陳舊滯後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2、髒亂差的表象下還有哪些系統性問題?


表象上看,批發市場裡物品的堆放、垃圾的處理、現場的清潔等問題確實是比較突出的。從實質上看,它暴露了農副產品流通的基礎設施體系的不成熟。


此次疫情暴露了批發市場在供應鏈可追溯體系方面的短板。乾淨衛生,不只是表面的場地清潔,更關鍵的是供應鏈層面的全程可追溯。


北京疫情反彈“原點”批發市場,問題到底出在哪?


冷鏈、物流、檢驗檢疫,以及處於最末端的垃圾處理等,需要一併進行升級改造。


食品從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記錄在案,有據可查;產品的包裝標識中標明生產者、生產流程、產地和公司名稱、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認證標籤等。這不僅有利於保障食品安全,也有助於形成一種信任機制。


3、批發市場的管理水平為何提升緩慢?


現在國內不少批發市場仍停留在原始攤商階段,市場監管還是以收攤位費管理為主。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通常批零兼營,純粹意義上的批發市場為數不多。批發市場本身是一個流通的中間環節,承擔了集散的職能。要提升批發效率,必須儘快實行批零分離,才能做到快進快出,提高場地和車輛的流轉率。


北京疫情反彈“原點”批發市場,問題到底出在哪?


我國人口眾多,高中低端不同層次消費需求各不相同,批發市場就像一個快速分銷的漏斗,以最低的成本將多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聚集起來又快速匹配供給。在這個過程中,批發市場首先考慮的是生存與收益問題。


大多數批發市場長期處於“誰投資、誰管理、誰運營、誰收益”的模式,對於那些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資金又無法快速提高市場運營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信息化體系建設等方面就顯得發展滯後。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批發市場有一個明顯特點:市場上車來車往、貨來貨去,但見不到很多人。日本、韓國的批發市場實行批發零售分離、商流物流分離、二次批發商代理等運行體制,減少了批發市場的大量人流,節省了資源和空間,避免了道路擁堵。


日本明確禁止在批發市場內的零售行為,農產品銷售過程為:先由生產者(或農協、販運商等)把商品運到批發市場,經過一定的交易方式,將農產品出售給零售商,零售商再將農產品分散到銷售網點出售給消費者。


4、如何建設與現代大都市相匹配的乾淨、衛生、現代化的批發市場?


北京疫情反彈“原點”批發市場,問題到底出在哪?


我國第一代批發市場的特徵是“圈地、圈院子、蓋圍牆”,硬件設施不健全。第二代批發市場雖然硬件設施基本健全,但功能發揮不完善。第三代批發市場則應該是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現代化市場,其升級版就是“智慧農批”。


批發市場的現代化,至少應當包括標準化、綠色化、智慧化。


保障供給:涉及批發市場的集散能力,特別是穩定的供貨渠道和高效的組織協調,要形成上下游相銜接的完整鏈條,做到有場有市。


食品安全:建立供應鏈可追溯體系,推行農產品質量認證,加強生產過程管理,建立健全質量檢測體系等。


穩定價格:要有市場調控措施,保障“菜籃子”價格相對穩定。


環境清潔、綠色物流:

推進淨菜進城、垃圾無害化處理、使用新能源運輸工具等措施。


批發市場的升級再造,要求的不僅僅是市場本身,它意味著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都要按照標準化、綠色化、智慧化的方向提升管理水平。


北京疫情反彈“原點”批發市場,問題到底出在哪?


農批市場的改造必須加強市場的數字化信息體系建設和數字化支付,提高商戶對接效率,通過市場內的交易數據、銷售數據、客流數據、菜價數據、商戶數據、活動數據達到食品安全追溯和商戶交易體驗的目的,為上級管理部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批發市場不僅要加強市場監管,更要重視對以攤商形式聚集而成的平臺型交易組織的技術創新。特別是通過數字化改造使流通新技術賦能傳統流通組織,不斷創新批發交易監管方式,推動“互聯網+流通”全面升級。

信息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