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五中陈莹:用爱与责任打开“新为”引擎

潍坊五中陈莹:用爱与责任打开“新为”引擎

“教师这个职业,也许并不能让人大富大贵。但它给我带来的幸福感,是很难被替代的。”谈起自己的职业,潍坊五中青年教师陈莹说。

来到学校七年半了,初登讲台的那种兴奋感一直保留在她的内心里,不断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进而让自己成长为学校“新为教师”的年轻力量。

用责任促成长

陈莹是国家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于“211”“双一流”名牌大学、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东北师范大学,在大学期间,即以第一名的专业课成绩拿下国家奖学金,创办厚普公益学校且荣获市级优秀志愿者,并顺利保送研究生,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个人能力。但走出校园,来到工作岗位后的她从不因此而骄傲,“仰望天空,更需脚踏实地”,陈莹知道实践的重要性。工作的第一年,白天,她天天跟在老教师的后面听课,学习前辈的优秀经验;晚上,她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开拓思路与方法。为了讲清楚一个重难点,她常常一遍遍地写出讲课的“文字稿”,反复斟酌,确保用最准确的语言将问题讲透彻,慢慢地,陈莹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化学上的每一个重难点,她都摸索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在吃透知识内涵的同时,陈莹更注重方法和技巧的引导,孩子们都说:“听陈老师讲课,难点会豁然开朗……不,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貌似没有难点了。”

善于学习、善于反思的她,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潍城区优质课一等奖,她没有懈怠,而是更加抓住每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多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提供展示课、示范课。每一次课堂展示活动,她都用打造艺术品的态度来对待,一遍遍地打磨、修改,请同事和前辈为自己指导、点评,获得了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在2018年举办的潍坊市优质课评比中,来自各县市区优秀教师可谓高手云集,年龄最小的陈莹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出色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使得陈老师所教班级的化学成绩总是遥遥领先。近几年来,陈莹所教班级的化学成绩一直在全区领先,学生不仅学得扎实,更由衷地热爱上了化学,到了高中,许多孩子到了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化学学科,并常常用电话、微信等与陈老师交流高中化学知识。“我希望孩子们爱上化学,并让化学成为孩子们的优势,助中考一臂之力”这是陈老师对每一届学生的期望,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中考前,孩子们对自己的化学成绩总是格外自信,并骄傲地说:“陈老师教我们的,化学必须没问题。”

然而,孩子们优异成绩的取得还源自陈老师的个人魅力。

记得有一次,在毕业班的最后一节化学课上,陈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纸条,让孩子们在离校前最后一次默写化学方程式。

纸条收上来,她发现,有个平时学习不错的女孩,竟然出了错。这个错误出现得有些蹊跷。

正在疑惑,她看到了纸条背面的字:“老师,我是故意写错的,因为我知道,看到我出错,您一定会找到我给我再讲一遍,明天就离校了,我想再和您说说话”。“老师,您知道吗,我是因为您才喜欢上化学的,就算您教其他学科,那门学科我也会学得很好的。”女孩说,陈老师给了自己很多的鼓励和帮助,让她从一个害怕回答问题的孩子成为了现在能够从容表达自己观点的优秀学生,自己最该感谢的人,就是陈老师。这些年来,因为陈老师的用心而变得优秀的孩子,有很多。

曾经,一位男孩不愿意学习化学,成绩一直不好,后来,当陈老师成为了该班的化学老师后,男孩被陈老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风格所吸引,也因此被化学的奥秘所打动,在陈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下,这位男孩不仅化学成绩逐渐提升,更由此爱上的化学,初三下学期即在陈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学习了高一的化学课程。“原来化学这么有意思,遇上陈老师是我的幸运”男孩如是说。

课上,陈老师从不主张制造压力和紧张感,她的课堂从来都是活跃着热情的气氛,她不摆架子,而是用幽默、生动的表达吸引着学生,并时时对孩子们的表现作出肯定和鼓励,在陈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从不害怕表达,而是积极主动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也正因此,陈老师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心中所想,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抓成绩的方法有很多,我不愿用压力逼学生,而是希望他们主动学习,也只有来自内心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下,陈老师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利用每一个课间给学生讲解问题,从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放过每一个疑难点,正如这位女孩所说,平日只要有学生出现了纰漏、遇到了困难,陈老师都会及时为他单独讲解,并给予鼓励。学生们都被陈老师的用心付出感动着、激励着,进而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着。学生们的成长,也让陈莹感到欣慰:“看到孩子们优异的化学成绩,我欣慰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心中有一种不辱使命的踏实!”


以真情换信任

陈莹不仅在教学上用心,更热衷于做好班主任,曾获“潍城区模范班主任”“潍城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而陈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的班主任“不一样”——“正确的事她鼓励我们,不正确的事她帮我们纠正,为了让我们有正气,陈老师很有原则,也很严格,但却不会武断、严厉”;“就算我们犯了错,陈老师不会直接批评的,她愿意先听我们的想法”;“陈老师的话能说到我们心里去,她懂我们,所以我们愿意和陈老师交流”;“我们听陈老师的话,却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她为我们好,我们信任她”“我们主动邀请陈老师加入我们班的QQ群,全班同意的,这可是第一个哦”。

初三班主任所面对的,是面临中考压力的青春期学生,陈老师用各种途径来帮助他们,一切为了孩子好的事,她都愿意用心做——为了给孩子们解决情绪上的问题,她精心设计班会或心理辅导;为了让孩子们学有所法,她请毕业生回校给孩子们答疑解惑;为了不辜负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她有时放学后等家长下班到校交流,回到家,也常常用微信与孩子和家长一一反馈沟通,为了班级事务,陈老师放学后的加班有太多太多……一次次大大小小的付出,让她得到了孩子们的爱与家长们的认可。

一直以来,陈老师用人格魅力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学科上的严谨认真、生活中的真诚朴实、工作时的积极热情感染着孩子们。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渡过关键青春期,她原则明确,严格要求,但她从不做学生的“对立面”,不以严厉施加压力,而是与学生一起经历、一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他们同一战线,这样态度与决心给了孩子们最踏实的安全感;她倡导正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点、做正确的事,更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她的做法让孩子们敬佩。

同时,陈老师用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学生的亲近与喜爱。她不会居高临下,而是尊重学生,注重孩子的感受,哪怕是批评,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她愿意倾听,用热情幽默、真心实意的人情味来贴近孩子,消除代沟;她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们着想,敞开心扉地做心与心的拥抱,用真诚的交流打动学生,以真心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在陈老师这儿,孩子们得到了理解,感受到关爱,都愿意和陈老师交流。

陈老师班里有一个女孩,性格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可有一段时间,她发现这女孩变得有些忧郁,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常常完不成作业。陈老师意识到,孩子可能是有心事想不通。她知道,这个时期的女孩尤其敏感,沟通起来需要方法。

课下,陈老师找到女孩,先其放松,进而耐心和她交流,慢慢引导她说出心结,在老师的关心下,女孩说出了自己的心事: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压力很大,让自己很焦虑,一直担心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会让父母失望。

找到了问题所在,陈老师帮助女孩减轻压力,放平心态。然后约家长来校,沟通孩子近期情况。贴心的交流让女孩的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看到了自己在亲子关系上的欠缺。那一天,在陈老师的办公室,母女俩都流下了眼泪。其实,很多时候,有的学生和爸爸妈妈沟通出现障碍,他们会请求陈老师给自己父母打电话,因为,孩子们信任陈老师。

有人问:“学生这么喜欢你、信任你,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帮助了你吗?”陈莹说:“我想,是因为我真的热爱孩子们吧,这些不是煞费口心的计谋,而是源于爱的真心行动”。

是的,陈老师的爱换来了孩子们的爱与信任。陈老师每天都把孩子们放在心上,平日里,她心细如发,留心每个细节,及时为孩子们解决问题;她思虑周全,时常给予充盈着关心的温馨提示;她对每位学生情况和变化都了然于胸,有需要时会第一时间与其谈心,解决学习压力、舒缓亲子关系、重新建立自信,甚至让浪子回头……

这份爱与责任,学生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她成为了学生既尊重又乐于亲近的老师,孩子们既愿意接受陈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又愿意将不能与外人道的秘密倾诉给陈老师,与她诉说心事、分享心情。同时,陈老师善于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更有着满满的真情与付出,学生们都很愿意与陈老师亲近,陈老师所带的每一届学生,都会把她拉进他们的QQ群,从不觉得和陈老师有代沟,而是能畅所欲言地交流、聊天,其实,孩子们更多的时候,都称陈老师为“陈姐”。

孩子们说“陈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我们很踏实、很幸福”,家长们说:“孩子在家里常常提起您,从言语中都能看出开心,孩子很喜欢您,很愿意听您的话,遇到您,我们很幸运。”

有一次,从不缺课的陈老师因为生病请假了,家长们听说后,纷纷送来问候“老师,为了这些孩子您辛苦了,感谢的话有太多,您好好休息”“感谢您为孩子的辛勤付出,我们很感动,很荣幸有您这样的班主任”……

毕业典礼上,一位家长手捧锦旗送给陈老师:“陈老师,我知道送您礼物您一定不会收的,可是毕业了,让我们表达一下谢意吧,在孩子身上,我们解决不了的事,您都替我们解决了,您的付出我们很感动!”孩子们也纷纷留下纸条:“老师,虽然我们只相处了一年,但我们对您的感情胜过任何一位老师”“老师,您是与我们相处地最好的老师,是最理解我们的老师”“老师,谢谢您陪伴我们,因为您,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即使孩子们毕业了,有心事也专门找陈老师倾诉,听听陈老师的建议,更常常发来问候。上了高中,孩子们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生活中的困扰时,也常常找陈老师诉说,家长们遇到问题时也经常请陈老师“支招”。遇到高中放假时,五中的校门口聚集着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几十人,来看望陈老师。有的学生说“也许是我还没见过世面,但我就是觉得,您是我遇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说“您对我的影响很大,谢谢您来到我的生活里”。面对这些,陈老师说:“我们做老师的不求回报,孩子的爱就是最大的幸福!”


为初心更努力

2017年起,陈莹开始参与学校团委的相关工作,她希望通过参与到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贡献更多的力量,做更多有价值的事。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工作的新兵,陈莹更加留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交到手里的任务,她从不懈怠,总是尽力做到最好,“我知道,这些工作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为此,陈莹首先做到亲力亲为,哪怕经常要早来晚走,她也一定要多参与、多出力,以及时了解和发现问题;同时,陈莹提倡将工作精细化,常常一遍遍地校对和修改方案、制定详尽的表格和分工等等,虽然事务繁多,但凡是交付的工作,无论大小,她总是以始终如一的责任意识和事无巨细的严谨态度来对待,“慢工出细活,细致见成效”,陈莹的付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学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内容多,项目杂,需要拿出大量精力。如何协调好日常教学与学校工作的关系,成为陈莹面对的一大考验,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这些都做好:“一边是关系全局、意义重大的学校工作,为了一份信任、一份责任,我绝不能出现纰漏;一边是化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我必须尽心尽力地做好,因为,我首先是一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始终如一的责任,这是良心,更是我的初心。”

有时候,因为白天忙着教学和班级工作,陈老师就在放学后加班准备第二天就要交到上级部门的材料;有时候,因为白天有需要马上处理的学校事务,她就加班分析、批改第二天上课要讲解的作业;为此,她毫无怨言:“我很幸运,我从事了自己喜爱的工作,这使我愿意全身心的付出而不知疲倦、愿意充实的忙碌而不觉辛苦。”

受陈莹的影响,她的表妹也成为了公费师范生,今年要毕业了,她向陈莹请教“名师兵法”。

“哪有什么兵法?热爱,才是最大的秘诀!真心付出这份爱,智慧的方法就会层出不穷!”陈莹这样回答道。

潍坊五中月度师德标兵风采录(9)

作者:《潍坊教育》杂志 岳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