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五中陳瑩:用愛與責任打開“新為”引擎

濰坊五中陳瑩:用愛與責任打開“新為”引擎

“教師這個職業,也許並不能讓人大富大貴。但它給我帶來的幸福感,是很難被替代的。”談起自己的職業,濰坊五中青年教師陳瑩說。

來到學校七年半了,初登講臺的那種興奮感一直保留在她的內心裡,不斷轉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進而讓自己成長為學校“新為教師”的年輕力量。

用責任促成長

陳瑩是國家首屆公費師範生,畢業於“211”“雙一流”名牌大學、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東北師範大學,在大學期間,即以第一名的專業課成績拿下國家獎學金,創辦厚普公益學校且榮獲市級優秀志願者,並順利保送研究生,有著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個人能力。但走出校園,來到工作崗位後的她從不因此而驕傲,“仰望天空,更需腳踏實地”,陳瑩知道實踐的重要性。工作的第一年,白天,她天天跟在老教師的後面聽課,學習前輩的優秀經驗;晚上,她查閱大量的資料,以開拓思路與方法。為了講清楚一個重難點,她常常一遍遍地寫出講課的“文字稿”,反覆斟酌,確保用最準確的語言將問題講透徹,慢慢地,陳瑩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化學上的每一個重難點,她都摸索出了有效的處理方法,在吃透知識內涵的同時,陳瑩更注重方法和技巧的引導,孩子們都說:“聽陳老師講課,難點會豁然開朗……不,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貌似沒有難點了。”

善於學習、善於反思的她,工作第一年就獲得了濰城區優質課一等獎,她沒有懈怠,而是更加抓住每一次學習和鍛鍊的機會,多次在各級各類活動中提供展示課、示範課。每一次課堂展示活動,她都用打造藝術品的態度來對待,一遍遍地打磨、修改,請同事和前輩為自己指導、點評,獲得了同仁們的一致好評。在2018年舉辦的濰坊市優質課評比中,來自各縣市區優秀教師可謂高手雲集,年齡最小的陳瑩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市級優質課一等獎。

出色的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使得陳老師所教班級的化學成績總是遙遙領先。近幾年來,陳瑩所教班級的化學成績一直在全區領先,學生不僅學得紮實,更由衷地熱愛上了化學,到了高中,許多孩子到了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化學學科,並常常用電話、微信等與陳老師交流高中化學知識。“我希望孩子們愛上化學,並讓化學成為孩子們的優勢,助中考一臂之力”這是陳老師對每一屆學生的期望,而事實也的確如此,中考前,孩子們對自己的化學成績總是格外自信,並驕傲地說:“陳老師教我們的,化學必須沒問題。”

然而,孩子們優異成績的取得還源自陳老師的個人魅力。

記得有一次,在畢業班的最後一節化學課上,陳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張紙條,讓孩子們在離校前最後一次默寫化學方程式。

紙條收上來,她發現,有個平時學習不錯的女孩,竟然出了錯。這個錯誤出現得有些蹊蹺。

正在疑惑,她看到了紙條背面的字:“老師,我是故意寫錯的,因為我知道,看到我出錯,您一定會找到我給我再講一遍,明天就離校了,我想再和您說說話”。“老師,您知道嗎,我是因為您才喜歡上化學的,就算您教其他學科,那門學科我也會學得很好的。”女孩說,陳老師給了自己很多的鼓勵和幫助,讓她從一個害怕回答問題的孩子成為了現在能夠從容表達自己觀點的優秀學生,自己最該感謝的人,就是陳老師。這些年來,因為陳老師的用心而變得優秀的孩子,有很多。

曾經,一位男孩不願意學習化學,成績一直不好,後來,當陳老師成為了該班的化學老師後,男孩被陳老師的個人魅力和教學風格所吸引,也因此被化學的奧秘所打動,在陳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下,這位男孩不僅化學成績逐漸提升,更由此愛上的化學,初三下學期即在陳老師的幫助下,主動學習了高一的化學課程。“原來化學這麼有意思,遇上陳老師是我的幸運”男孩如是說。

課上,陳老師從不主張製造壓力和緊張感,她的課堂從來都是活躍著熱情的氣氛,她不擺架子,而是用幽默、生動的表達吸引著學生,並時時對孩子們的表現作出肯定和鼓勵,在陳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從不害怕表達,而是積極主動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也正因此,陳老師能及時瞭解孩子們心中所想,課堂變得更加高效。“抓成績的方法有很多,我不願用壓力逼學生,而是希望他們主動學習,也只有來自內心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課下,陳老師認真分析每一位學生的作業,利用每一個課間給學生講解問題,從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不放過每一個疑難點,正如這位女孩所說,平日只要有學生出現了紕漏、遇到了困難,陳老師都會及時為他單獨講解,並給予鼓勵。學生們都被陳老師的用心付出感動著、激勵著,進而發自內心地主動學習著。學生們的成長,也讓陳瑩感到欣慰:“看到孩子們優異的化學成績,我欣慰自己的付出有價值,心中有一種不辱使命的踏實!”


以真情換信任

陳瑩不僅在教學上用心,更熱衷於做好班主任,曾獲“濰城區模範班主任”“濰城區優秀少先隊輔導員”,而陳老師的學生卻說,我們的班主任“不一樣”——“正確的事她鼓勵我們,不正確的事她幫我們糾正,為了讓我們有正氣,陳老師很有原則,也很嚴格,但卻不會武斷、嚴厲”;“就算我們犯了錯,陳老師不會直接批評的,她願意先聽我們的想法”;“陳老師的話能說到我們心裡去,她懂我們,所以我們願意和陳老師交流”;“我們聽陳老師的話,卻不是因為害怕,是因為她為我們好,我們信任她”“我們主動邀請陳老師加入我們班的QQ群,全班同意的,這可是第一個哦”。

初三班主任所面對的,是面臨中考壓力的青春期學生,陳老師用各種途徑來幫助他們,一切為了孩子好的事,她都願意用心做——為了給孩子們解決情緒上的問題,她精心設計班會或心理輔導;為了讓孩子們學有所法,她請畢業生回校給孩子們答疑解惑;為了不辜負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她有時放學後等家長下班到校交流,回到家,也常常用微信與孩子和家長一一反饋溝通,為了班級事務,陳老師放學後的加班有太多太多……一次次大大小小的付出,讓她得到了孩子們的愛與家長們的認可。

一直以來,陳老師用人格魅力贏得了孩子們的尊重。學科上的嚴謹認真、生活中的真誠樸實、工作時的積極熱情感染著孩子們。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渡過關鍵青春期,她原則明確,嚴格要求,但她從不做學生的“對立面”,不以嚴厲施加壓力,而是與學生一起經歷、一起成長,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與他們同一戰線,這樣態度與決心給了孩子們最踏實的安全感;她倡導正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點、做正確的事,更以身作則、親歷親為,她的做法讓孩子們敬佩。

同時,陳老師用熱情和真誠贏得了學生的親近與喜愛。她不會居高臨下,而是尊重學生,注重孩子的感受,哪怕是批評,也會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她願意傾聽,用熱情幽默、真心實意的人情味來貼近孩子,消除代溝;她理解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們著想,敞開心扉地做心與心的擁抱,用真誠的交流打動學生,以真心的情感走進學生的心……在陳老師這兒,孩子們得到了理解,感受到關愛,都願意和陳老師交流。

陳老師班裡有一個女孩,性格活潑可愛,學習成績也一直很好,可有一段時間,她發現這女孩變得有些憂鬱,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了,常常完不成作業。陳老師意識到,孩子可能是有心事想不通。她知道,這個時期的女孩尤其敏感,溝通起來需要方法。

課下,陳老師找到女孩,先其放鬆,進而耐心和她交流,慢慢引導她說出心結,在老師的關心下,女孩說出了自己的心事:爸爸媽媽給自己的壓力很大,讓自己很焦慮,一直擔心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會讓父母失望。

找到了問題所在,陳老師幫助女孩減輕壓力,放平心態。然後約家長來校,溝通孩子近期情況。貼心的交流讓女孩的媽媽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看到了自己在親子關係上的欠缺。那一天,在陳老師的辦公室,母女倆都流下了眼淚。其實,很多時候,有的學生和爸爸媽媽溝通出現障礙,他們會請求陳老師給自己父母打電話,因為,孩子們信任陳老師。

有人問:“學生這麼喜歡你、信任你,是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幫助了你嗎?”陳瑩說:“我想,是因為我真的熱愛孩子們吧,這些不是煞費口心的計謀,而是源於愛的真心行動”。

是的,陳老師的愛換來了孩子們的愛與信任。陳老師每天都把孩子們放在心上,平日裡,她心細如髮,留心每個細節,及時為孩子們解決問題;她思慮周全,時常給予充盈著關心的溫馨提示;她對每位學生情況和變化都瞭然於胸,有需要時會第一時間與其談心,解決學習壓力、舒緩親子關係、重新建立自信,甚至讓浪子回頭……

這份愛與責任,學生看在眼裡,感動在心中,她成為了學生既尊重又樂於親近的老師,孩子們既願意接受陳老師的建議和要求,又願意將不能與外人道的秘密傾訴給陳老師,與她訴說心事、分享心情。同時,陳老師善於與學生交流,對學生更有著滿滿的真情與付出,學生們都很願意與陳老師親近,陳老師所帶的每一屆學生,都會把她拉進他們的QQ群,從不覺得和陳老師有代溝,而是能暢所欲言地交流、聊天,其實,孩子們更多的時候,都稱陳老師為“陳姐”。

孩子們說“陳老師做我們的班主任,我們很踏實、很幸福”,家長們說:“孩子在家裡常常提起您,從言語中都能看出開心,孩子很喜歡您,很願意聽您的話,遇到您,我們很幸運。”

有一次,從不缺課的陳老師因為生病請假了,家長們聽說後,紛紛送來問候“老師,為了這些孩子您辛苦了,感謝的話有太多,您好好休息”“感謝您為孩子的辛勤付出,我們很感動,很榮幸有您這樣的班主任”……

畢業典禮上,一位家長手捧錦旗送給陳老師:“陳老師,我知道送您禮物您一定不會收的,可是畢業了,讓我們表達一下謝意吧,在孩子身上,我們解決不了的事,您都替我們解決了,您的付出我們很感動!”孩子們也紛紛留下紙條:“老師,雖然我們只相處了一年,但我們對您的感情勝過任何一位老師”“老師,您是與我們相處地最好的老師,是最理解我們的老師”“老師,謝謝您陪伴我們,因為您,我們變得更加優秀”……

即使孩子們畢業了,有心事也專門找陳老師傾訴,聽聽陳老師的建議,更常常發來問候。上了高中,孩子們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和生活中的困擾時,也常常找陳老師訴說,家長們遇到問題時也經常請陳老師“支招”。遇到高中放假時,五中的校門口聚集著高一、高二、高三學生幾十人,來看望陳老師。有的學生說“也許是我還沒見過世面,但我就是覺得,您是我遇見過的最好的老師”,有的學生說“您對我的影響很大,謝謝您來到我的生活裡”。面對這些,陳老師說:“我們做老師的不求回報,孩子的愛就是最大的幸福!”


為初心更努力

2017年起,陳瑩開始參與學校團委的相關工作,她希望通過參與到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貢獻更多的力量,做更多有價值的事。

作為一名學校管理工作的新兵,陳瑩更加留心向領導、同事請教。交到手裡的任務,她從不懈怠,總是盡力做到最好,“我知道,這些工作意味著更大的責任”,為此,陳瑩首先做到親力親為,哪怕經常要早來晚走,她也一定要多參與、多出力,以及時瞭解和發現問題;同時,陳瑩提倡將工作精細化,常常一遍遍地校對和修改方案、制定詳盡的表格和分工等等,雖然事務繁多,但凡是交付的工作,無論大小,她總是以始終如一的責任意識和事無鉅細的嚴謹態度來對待,“慢工出細活,細緻見成效”,陳瑩的付出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

學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內容多,項目雜,需要拿出大量精力。如何協調好日常教學與學校工作的關係,成為陳瑩面對的一大考驗,她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把這些都做好:“一邊是關係全局、意義重大的學校工作,為了一份信任、一份責任,我絕不能出現紕漏;一邊是化學教學與班主任工作,我必須盡心盡力地做好,因為,我首先是一名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我始終如一的責任,這是良心,更是我的初心。”

有時候,因為白天忙著教學和班級工作,陳老師就在放學後加班準備第二天就要交到上級部門的材料;有時候,因為白天有需要馬上處理的學校事務,她就加班分析、批改第二天上課要講解的作業;為此,她毫無怨言:“我很幸運,我從事了自己喜愛的工作,這使我願意全身心的付出而不知疲倦、願意充實的忙碌而不覺辛苦。”

受陳瑩的影響,她的表妹也成為了公費師範生,今年要畢業了,她向陳瑩請教“名師兵法”。

“哪有什麼兵法?熱愛,才是最大的秘訣!真心付出這份愛,智慧的方法就會層出不窮!”陳瑩這樣回答道。

濰坊五中月度師德標兵風采錄(9)

作者:《濰坊教育》雜誌 嶽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