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推心置腹,最終還是走上了反目之路

上期我們講了陸遜在東吳是怎麼從無名小卒走到大都督這個位置的,接下來我們講下陸遜又是怎麼在這個位置掉下去的。

俗話說得好,站得多高,摔得就有多痛。

自古皇家多爭位(年柱:癸亥)

在古代中國一直沿用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因為步皇后沒有誕下子嗣,只有兩位公主。所以自從孫權稱帝之後,太子之位就一直是由長子孫登來坐。

但好景不長,赤烏四年(241年),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孫權因次子孫慮此前已病死,所以孫和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儲君。

曾經的推心置腹,最終還是走上了反目之路

據正史記載,孫和不僅愛好文學、擅長騎射,而且禮賢下士、尊敬師長,無論是綜合能力還是個人形象都極佳,因此頗為朝野所矚望。

本因到此就告一段落的事情卻出現了轉折,在立孫和為太子後不久,大皇帝孫權便在群臣的要求下立四子孫霸為魯王。

本來這也無可厚非,一個立儲,一個立王,尊卑分明,也算是好事。但由於孫權對第四子魯王孫霸的溺愛,讓他享受跟太子一樣的飲食、起居標準。雖有尊卑,但無待遇差別,這讓後者滋生非分之想。最終同室操戈的事情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孫霸為扳倒孫和,便糾集黨羽陷害兄長及其支持者,而孫和為何保住位子,也授意親信控告孫霸,希望能除掉這個心腹大患。隨著太子與魯王的爭鬥日益尖銳,朝臣們也因為立場不同而分化,逐漸形成“太子黨”、“魯王黨”兩大集團。兩個集團之間互相攻擊,導致東吳的政局動盪不安,若不加以制止的話,必將使東吳陷入分裂、混戰當中。

陸遜是冷靜而又聰明的人,這也符合他年柱癸亥的為人處世標準。

曾經的推心置腹,最終還是走上了反目之路

早在前太子孫登初立的時候,陸遜便受孫權委託輔佐和教導太子。後來孫登去世,儲君之位變動,陸遜也是遵循為人臣子的本分,採取中立立場,不肯加入到任何一個集團當中。他很清楚以自己的威望,一旦捲入其中就必然會引起孫權的猜忌。

本來就有功高蓋主之嫌,如果還讓皇帝對他心生恐懼,輕則前程盡毀,重則生命堪憂啊。所以這二宮之鬥作陸遜一直都沒有表態。

但成也癸亥敗也癸亥,聰明反被聰明誤啊。如果能一直堅持中立,兩不相幫的話,事情的結局可能就要改寫了。

當孫和秘密探知孫權與大臣楊竺商議廢黜太子、改立魯王的事宜後,便派親信陸胤(陸遜的族侄)去拜訪陸遜,請求後者為自己申辯。

此時,太子太傅吾粲也數次致信陸遜,請求他為太子進行辯護。陸遜認為茲事體大,便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孫權。

這就讓孫權的猜忌之心更重了:你陸遜身在武昌是怎麼知道宮中之事的?

曾經的推心置腹,最終還是走上了反目之路

然而這時癸亥的聰明冷靜都用到怎麼說服孫權上面去了,不僅三番五次上書陳述長幼有別,以得失之論勸諫孫權,甚至還要來建康面聖。

最終導致孫權龍顏大怒,再加之小人讒言。君臣二人為立儲的事情徹底視撕破臉皮,隨後迎接陸遜的就是一系列的政治打擊。

時年63歲的陸遜因此憤恨至極,最終一病不起。公元245年,一代神將就此隕落。

回顧陸遜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值符龍德在前期起到了輔助作用,讓陸遜的仕途像開掛一樣一路暢通。五爻元帥在中期又支撐起陸遜的指揮才能,讓他能身居高位,運籌帷幄。到了後期癸亥的聰明、正直在內政管理方面也得到廣泛的認可。可惜最終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帶著遺憾離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