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沙河有個紅石溝,滿眼都是紅石頭,地不收,路難走。”這是很多河北省沙河人都知道的一句順口溜,以前這裡寸草不生,荒灘、荒坡、荒山、荒地號稱“四荒地”。然而十多年前,一個人突然承包了這個無人問津的地方,經歷了種種令人難以想象的磨難,竟然奇蹟般把一座亂石崗建成了花果山。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雖節氣已經進入立秋,但氣溫依然很高,可是走進這個叫紅石溝的地方卻是涼風習習,山間梯田與水庫排布有序;花樣繁多的果樹與花海錯落有致;現代穹頂建築與古典民宿遙相呼應,遊人在這裡可以卸下重負,從從容容的聞花香採蔬果,灑灑脫脫的聽鳥鳴賞美景……看到如今恍若世外桃源的紅石溝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源自一位叫張保國的人。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見到張保國的時候他正和工人在一片不老莓果園內查看果子,他說今年雨水充沛,不老莓結的特別多。“當初在河北省我們是第一家引進這種果樹,那時候沒有人覺得能夠栽活,不老莓種植專家都說沒有希望,可是這些樹真爭氣,不但活了,而且結的果子比原產地都多。”說到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果樹,52歲的張保國眼睛裡全是開心,淳樸的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

張保國從小生活在紅石溝邊上的張下曹村。“因為咱這屬於太行山脈丘陵和淺山結合部比較旱,一年的降雨量200-400毫米左右,基本上什麼都不能長,貧窮的張家,在父親去世後顯得更加捉襟見肘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張保國只好退學找活幹學著做生意,跑客運、辦飼料廠。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經過幾年打拼後有了一些積蓄,1995年全國各地興起了採礦熱,膽大心細的張保國看準機會,貸款幾百萬興辦起了煤礦。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冒著多次在煤礦裡丟了性命的危險,後來張保國不但還清了貸款,還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有錢人。掙到錢後最開始張保國是開心的,先後捐款數百萬元給村裡修橋修路,資助貧困孩子上學;出資近千萬元助力樊下曹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但是漸漸地張保國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了。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那些年挖煤確實掙了錢,但礦總有挖空的一天,看著山體上的塊塊‘傷疤’,心裡總覺得不踏實。不忍心看著這片生我養我的地方就這麼破敗下去,不忍心看著附近村民們一直靠著荒山禿嶺貧困下去,我要改變這裡!”想到做到,這是張保國一貫的習慣。2009年,張保國主動申請關閉了經營15年的煤礦,成為沙河市主動關礦的第一家民營企業。

在人們的一片質疑聲中,張保國註冊成立河北寶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始植綠護山,做農養山。開溝、換土、種草、植樹……張保國先後流轉了周邊9個村的兩萬多畝荒山荒坡,累計投資近兩億元。很多人覺得老張這麼做不值得,但老張卻沒有輕言放棄。張保國的目標是要把紅石溝山坡打造成集休閒農業觀光、蔬果採摘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園。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真正開始種樹的時候,張保國才發現現實遠比他想的困難大多了,最要命的是這裡山裡都是石頭沒有土。但是已經選擇了就不能輕言放棄,為了改善紅石溝的基礎、平整溝壑、清理石頭,從外地買來優質土和羊糞改良土質。然後在山坡上種了核桃樹。讓張保國沒想到的是,到當年秋天,發現十萬棵苗只活了兩萬來棵。有人笑話他是掙了倆錢燒的,他一度也動搖過,但不服輸的性格讓他咬牙挺了過來,“就當是把挖煤掙的錢還給大山!”在此之前,種樹的水都是靠鄉親們用三輪車運上山去。為了徹底解決水源問題,他請專家設計了山頂引水設施,並在溝底建設水塘積存雨水。管理跟上了,樹木的成活率也提高到八九成。基礎設施有了,但是種樹做農業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可是一聽說要來這個荒山裡工作,張保國拋出去的橄欖枝都被技術人員拒絕了。這時候張保國才真正意識到隔行如隔山,農業真的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通過與科研院校的專家聯繫,在專家的指導下,人才和新型的苗木品種逐步引進了紅石溝。2011年,開始投巨資修建水庫、建蓄水池 ;2016年,自動滴灌設施系統上線,在園區實現了節水灌溉、按需用水。“那段時間可以說叫日出鬥金,但是這還不算什麼,讓人難受的是花了不少冤枉錢,你像2011年,我們在溝底建水塘時,因為溝底是局部石灰岩構造,投入一千多萬元鋪的鋼筋混凝土塘底最後存不住水,反反覆覆折騰了三四年才成功。”

農場的發展光靠埋頭種樹還不夠,更要靠科技支撐。為此,張保國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林科學院等十多家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建立了合作,把紅石溝變成了一方“試驗田”。“山區無人問津的野生灌木歐李,現在成了我們的寶貝。”在上百畝的歐李園前,張保國介紹,歐李俗稱高鈣果,抗寒、抗旱、耐瘠薄,特別適合山區開發利用。他們與河北科技師範學院聯合實施了省級科研項目——野生歐李資源收集及開發研究,從幾十個品種中篩選培育,在農場的邊邊角角種植了幾十萬株野生和實生苗,併成功實施了嫁接改造,正在申請專利。全營養歐李果汁、果酒也已經試製成功,很受市場的追捧。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在農場參觀的時候,張保國如數家珍的說:“這個是意大利的蘋果、這個是亞美尼亞的甜杏,這個是荷蘭的百合、這個是我們的藍莓。”如今他們已經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學院、河北農林科學院等國內外十多家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建立了穩定的技術合作關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昔日的亂石崗,如今成了花果山。“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得到了社會認可,得到了員工認可,我們與周邊的貧困戶已經融為了一體。”張保國說,在開發紅石溝的同時,他優先讓鄉親們參與其中,拿上穩定的收入,已經直接帶動了4000多當地農戶。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一人富不算本事,帶動大家富才值得自豪。”張保國說。他們通過土地流轉、提供就業崗位、員工入股分紅等形式,讓鄉親們收租金、掙薪金、分股金,從而帶動了周邊村民脫貧。現在的紅石溝,每天都有二三百名周邊村民在園區田間工作。現在紅石溝周邊五個鄉鎮建檔立卡的343個貧困戶1000餘人在紅石溝農場入股,經過幫扶已有367人實現穩定脫貧。目前,他們正在積極探索六位一體股份合作制經濟模式,即“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金融+科研”,整合多種優勢資源,為促進園區發展和農民增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歷經十多年的艱苦奮鬥,紅石溝的發展活力逐步凸顯,廣受關注。目前,公司註冊的“紅石溝”品牌的薄皮核桃、桃、草莓、葡萄、櫻桃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蘋果、核桃、歐李被評定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企業相繼獲得河北省現代農業園區、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北省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河北省級現代林果業示範園區、河北省五星級休閒農業園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示範園區、國家級核桃產業園區等多項殊榮。

十一年,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一座亂石崗變成花果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話是真理。通過我們這麼多年的實踐明白,只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才能讓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鄉親們越來越富。”遙望著層層綠山,張保國堅定的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