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西·利弗莫爾九大啟示(六)

利弗莫爾相信,股市是最難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這裡牽涉到許多人和人性。這也是很難一展所長的地方,因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難。利弗莫爾對市場的心理層面非常感興趣,曾經去上心理學課程,所花心血不亞於研究證券。


他十分熱中於瞭解市場的每一個層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認為那些領域和證券業搭得上邊,而他卻願意掌握每一個機會,去改善操作技巧。  
從1892年到1940年,利弗莫爾積極參與股票操作長達48年,度過了無數次的興衰起伏、破產和驚人的財富。最後,他發展出幾套操作獲利的策略。

傑西·利弗莫爾留下的九大啟示之六


傑西·利弗莫爾九大啟示(六)

6、交易就是理性與情感的對抗!交易需要理性的計劃。

我很早以前就認識到,股市從來都不是平淡無奇的。它是為愚弄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而設計的。
股市上的兩種主要的情緒,希望和恐懼--希望往往是因為貪婪而產生的。而恐懼往往是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我認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是投機者真正的死敵,希望、恐懼和貪婪總是存在的,他們就藏在我們的心裡,它們在市場外面等著,等著跳進市場來表現,等著機會大賺一把。
希望對於人類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但希望與股市上的表親---無知、貪婪、恐懼和扭曲的理智是一樣的。希望掩蓋了事實,而股市只認事實。結果是客觀的,是最終的,就像自然一樣,是不會改變的。

傑西·利弗莫爾九大啟示(六)


另外,還要永遠記住,你能贏一場賽馬,但你不能贏所有的賽馬。你能在一隻股票上賺錢,但你不會在任何時候都能從華爾街上賺到錢--任何人都不能。貪婪、恐懼、缺乏耐心、無知和希望,所有這些都會使投機者精疲力竭。
經過幾次失敗和災難之後,投資者也許變得士氣低落、沮喪、消沉,放棄了市場,放棄了市場所提供的賺錢的機會。投機者必須控制的最大問題就是他的情緒。記住,驅動股市的不是理智、邏輯或純經濟因素,驅動股市的是從來不會改變的人的本性。它不會改變,因為它是我們的本性。
人性跟希望和恐懼無法分開。在投機時,如果市場背離你,你希望每天都是最後一天——而且你要是不遵從希望,你會損失的比應有的還多。
他必須改變你可以稱之為天性衝動的東西。他抱著希望時,其實應該要害怕,在害怕時,他應該要抱著希望。他必須害怕他的虧損可能變成更大的虧損,希望他的利潤可能變成更大的利潤。
照一般人那樣在股票上賭博,絕對是錯誤的。記住,如果一個投資者沒有自律,沒有一種明確的策略,沒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計劃,他就會陷入情緒的陷阱。


因為沒有一個計劃的投機者就像是一個沒有戰略,因為也就沒有可行的作戰方案的將軍。沒有一個明確計劃的投機者只能是投機,投機,再投機,終歸有一天不幸“中箭落馬”,在股市上遭到徹底的失敗。


多數股民都知道不能頻繁交易,都知道,頻繁交易是大忌,是錯誤的,是應該避免的。但是,我們一次次告訴自己,不能再頻繁交易了,再頻繁交易就剁手,但一次次,我們又繼續著頻繁交易。許多人,都把頻繁交易,歸因到自己貪婪,太貪,是心態不好。真的是這個原因麼?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因為很多人對這個問題都有疑問,所以可以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大部分人之所以無法控制頻繁交易,根本原因是沒有明確的交易規則;或有交易規則,但模糊、不夠細化,導致許多看似是自己機會,但也好似不是自己機會的機會,在價格上下波動、人容易情緒化的背景下,就通通當成了自己的交易機會。我們知道,市場每時每刻都有漲,都有跌,所以人極容易感覺每時每刻都有機會,漲也是機會,跌也是機會,反正只要你想,滿屏都是機會,你就無時無刻都在想賺錢,於是出現頻繁交易。


行情只要有漲跌,那就是機會,因為只要有漲跌,就有差價,有差價就是利潤,而市場時刻都在漲跌,所以時刻都有機會,為何不能時刻操作?因此和他們談少動倉,減少做單頻率,本身就是偽命題,因為他們本身沒有規章、規則、系統,如何能讓他們減少?即使減少頻率,也無法提高他們的成功率和風險收益率,頻率低了,成功率仍然很低,盈虧比仍然很低,失敗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