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之茶聖陸羽

每當端起一杯澄明碧透的信陽毛尖,品啜它那鮮爽清醇滋味時,老客們不免要探究它的身世和歷史。信陽毛尖何時起源,是信陽原產還是傳入?信陽毛尖已躋身中國十大名茶,盛譽遍於華夏,那麼,它又走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這是一串若隱若現的歷史足跡在中國茶史上,第一個記載信陽茶的是茶聖陸羽和他的《茶經》,陸羽曾親自到信陽訪茶,陸羽怎樣說?

信陽毛尖之茶聖陸羽

茶聖陸羽

唐天寶十三年(754),清明來臨的時節,義陽郡的滿山茶樹生機勃勃正等待著春茶的採摘這一天,在茶史重重茶園間的山路上,一頭通體如炭,卻長著一顆白色頭顱的烏牛緩緩了走來,牛身上端坐著一位其貌不揚的國輔青年。這位青年就是後來被人們尊為鑑“茶聖”,此時剛21歲的陸羽,陸鴻漸崔陸羽,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贈人,字鴻漸,號竟陵子,因著世界上泉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

信陽毛尖之茶聖陸羽

陸羽茶經

陸羽是前來信陽考察茶事的。為了寫作《茶經》,這年初春,陸羽與崔國輔相識,兩人經常一起出遊,品茗鑑水,談詩論賦,十分相得。揖別時崔國輔以白顱烏萃及“文槐書函”相贈。陸羽一路風寒,飢食乾糧,渴飲泉水,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深入農家評茶品水。是年清明前夕對義陽郡(現信陽市一帶) 他在義陽考察了南部鐘山等地的茶樹和淮源之水,備加贊。後又從義陽入光州、 潢川、固始,陸羽對光州黃頭港的茶葉更為讚賞,稱頌不已。

信陽毛尖之茶聖陸羽

陸羽雕像

陸羽路過固始縣祁門山紫陽洞時飢渴難忍,隨香客入洞內,為這裡的山光水色、甘泉香茶所迷戀。訪茶中,他與崇佛寺、太陽廟、觀音洞等寺院 陸羽下榻紫陽洞,為這裡的山光水色、甘泉香茶所迷戀。訪茶中,他與崇佛寺、太陽廟、觀音洞等寺院禪師為友,互相唱酬。白天觀察茶樹,採製茶葉,晚間作詩品茶,探討茶事。為了進一步考察淮南茶區,復東出舒州,南下黃州,北上壽州。陸羽考察歷時5年,最後隱居於苕溪,以實地考察32州所獲資料、終於寫《茶經》。

陸羽在《茶經》中,對信陽茶這樣寫道“淮南茶以光州上, 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義陽郡舒州次,生義陽縣鐘山者與襄州同,舒州生太湖縣潛山者與荊州同”。

《煎茶水記》又載,陸羽與湖州制史李季卿論天下名水時曾說:“天 下之水,楚水第一,晉水最下,詳而論之,則有20等”。這20等水中“桐伯縣淮源,第九”。淮源水即發源於桐柏山的淮河源頭之水,經桐柏、義陽(信陽)而下。這些都是陸羽在信陽訪茶得出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