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屁股,如何管教孩子?

不打屁股,如何管教孩子?


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時,我們通常就會在情緒的帶動下,採用打屁股或者站牆角的方式解決。

為什麼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打屁股或者體罰呢?因為暴力和體罰是短期內阻止孩子亂髮脾氣的最有效方式,且簡單方便不需要動腦筋,但這樣的方式卻在長期內沒有任何效果。孩子的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副作用。

《打屁股惡果》一書中提到:“有研究表明,經常捱打的孩子比普通的同齡孩子更具有暴力和犯罪傾向,這些孩子成年之後更容易患上抑鬱和出現不合群,也容易被配偶使用暴力,甚至經濟收入和事業層次都更低。

孩子捱打過後產生憤怒和恐懼的心理,使得自己驚慌狀態,難以專注學習,學習成績差,進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這類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會和有類似經歷的人走到一起,甚至會為了尋找家的溫度和彌補情感空缺誤入歧途。


不打屁股,如何管教孩子?

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傷害動物叫虐待傷害成年人叫毆打,還傷害孩子,叫做管教呢?”

那麼什麼是管教呢?

管教的真正的含義是引導,而引導意味著指教。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意識懲罰孩子的時候,往往就忽略了對他們的指教。

父母是孩子在道德、品行和同情心方面的老師,孩子則會通過模仿父母來培養自己的行為舉止。


不打屁股,如何管教孩子?

對於自己:我們在讓孩子明白自我激勵的意義和如何與人協商時,首先要清楚自己當時的情緒爆發的根源,先給自己降降火,確保自己能夠冷靜與孩子溝通孩子。

其次,平時早早注重和孩子溝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討論看到某些事情的感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嬰兒期就可以開始引導孩子並適當約束。同時關注幷包容孩子的感受,設定限度,給予選擇的機會。

最後,要言行一致,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給孩子足夠的反饋時間,引導孩子思考解決的方法,幫助他們完善方法。


不打屁股,如何管教孩子?

對於孩子:我們可以用冷靜法則和談心策略來交流?

首先,蹲下來和孩子的視線一直進行眼神交流,並詢問孩子做這件事覺得是對還是錯?

此時如果孩子仍無法平靜或者糾正錯誤,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給予他幫助和關愛。

其次,當孩子平靜下來時,試著同情、接受和麵對,請他告訴你事情發生的經過以及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問一問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也可以給他提供方案。

最後,感謝孩子幫你想出瞭解決方案。讓孩子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正確處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並且溫和而堅定的告訴孩子,自己可以幫助他糾正錯誤,但不會容忍不適當的行為。


不打屁股,如何管教孩子?

記得一次閨蜜帶兩個娃來家裡玩,一開始女兒跟姐姐弟弟玩得挺開心,可沒一會兒就開始發生搶奪玩具汽車的大戰。

剛開始跟女兒商量,能不能跟姐姐弟弟一起輪流著玩?

女兒不知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還很不開心的拿著汽車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躲到角落裡去玩。

後來找了裝飾品花籃給姐姐玩時,女兒又蹭蹭的過來搶著玩。無論怎麼跟女兒說,她都不願意,好像在宣誓主權一樣。

孩子搶玩具事件後,仔細思考一下:

首先,自己沒有準備足夠的玩具,去供孩子們選擇,導致孩子們搶奪;

其次,沒有提前跟孩子溝通好,瞭解孩子想法,她可以選擇把自己喜歡的玩具收起來,把願意分享的玩具拿出來分享;

最後,自己當時的情緒沒有調整好,說話會帶有要求的語氣。

在孩子的世界觀裡,一方面,覺得自己的玩具就是自己的,擁有自己的決策權;

另一方面,當有其他小朋友在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媽媽的愛被割分了。想要用這種方式來證明媽媽是愛我的,想要引起注意。

後來女兒去閨蜜家,姐姐很大方的跟她一起分享玩具,三個人玩的特別開心。

等到女兒盡興玩耍回來時,拉著女兒到房間裡,蹲下來看著她的眼睛,跟她說:“媽媽知道你上次要把心愛的玩具分享給姐姐弟弟,心裡很不開心,對不對?當然媽媽對你有有一點兇,你覺得媽媽會不愛你了,對不對?”

女兒說:“是的,玩具要分,媽媽也很兇,我很怕。弟弟還推了我一下,所以我有點不喜歡他。”

“那你下次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幫助你。今天跟姐姐他們一起玩是不是很開心?一個人玩不能享受分享的喜悅對不對?”

女兒似乎明白了說:“媽媽,我知道下次一起分享喜悅。如果我沒有分享玩具,下次姐姐他們可能就不願意跟我一起玩了。”

“是的,媽媽可以幫助你,可以告訴你後果,但是你有不好的行為,媽媽還是會說的喲!


我們總想著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卻也總是用著簡單粗暴的方法,但其實自己沒有做到,孩子怎麼可能做到。

真正能夠給予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通過愛才能培養孩子好的行為舉止,並且還不會影響你和孩子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