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006期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和近现代时期的社会救助

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为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救助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事业不太发达的原因:

A 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家庭、家族为单位。

B 古代的救济以临时性的救灾、救荒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救济事业。

我国古代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所采取的形式与方法:

1.“保息六政”与“荒政十二”

2.九惠之教

3.仓储救济

1.“保息六政”与“荒政十二”

“保息六政”:是我国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具体为西周)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的一种形式与方法。“保息六政”的基本内容包括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种措施,类似于现代的儿童福利、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住宅与就业服务等各种福利服务工作。

“荒政十二”:是灾荒之年的救荒应急措施:

A散财—给饥民以粮食;

B薄征—减免租税;

C缓刑——减免刑罚;

D弛力—减除徭役;

E 舍禁—解除山林之禁;

F去几——撤除关卡,使百货流通;

G省礼——减少吉礼;

H杀哀——节约凶礼;

I畜乐—闭藏乐器而不作;

J多昏——不备礼而婚配者多,则男女相保;

K索鬼神——祈求保护百姓;

L除盗贼——为民除害,安定民心。

2.九惠之教

《管子·入国》有关于九惠之教的记述。管子所讲的“九惠之教”实际上就是九种社会福利措施。包括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贫、赈困、接绝等。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实行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服务、健康服务、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祀等措施。

3.仓储救济

古代中国通过仓储实施救济设有平仓、义仓、社仓等三种:常平仓:最初由汉宣帝设立,其主要功能在于平抑粮价,其本质实属经济措施。在低价时买进储存,谷贵时再以低价售出,以此救济百姓,安度荒年。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义仓:隋文帝时设立。它或由政府征收粮食建立,或由富户捐粮储存而形成。遭遇灾荒时,则开仓济民。义仓延续到宋朝,后因管理不善废止。

社仓:社仓起源于宋朝。宋朝朱熹制定社仓法,鼓励民间自行捐集粮食,自行管理仓务,遇到荒年开仓济民。社仓虽为民间所设,但政府对其进行监督。直到民间时期,社仓还在一定形式上存在。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一)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

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社会部,隶属行政院,主管全国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等事务。

1942年在全国省、市、县普遍设立社会部下设机构。社会部成立后,开展了有关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的创制或修订。

1945年国民党提出了社会政策基本纲领,但没执行。

(二)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

20C20-30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比较著名的是晏阳初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区等。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事业的一个开端。

(三)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1913年,在美国接受过社工训练的休姆在长沙耶鲁医院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成立了长沙社会服务联盟;

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宗教与社会服务部”;

1920年,蒲爱德女士受聘于该部主持医院社会工作,对中国微观社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19C末20C初,社会学传入中国;

20C30年代,20多所大学设社会学系,开设社工专业或开设社会工作客户才能,各有社会工作实验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

(一)改革前的中国社会工作

改革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特点:

A由政府包办

B专业社会工作中断

C社会工作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定范围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工作、农村福利

1.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A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B企业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C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D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2.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迫切性

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下岗、失业人员;老人、儿童、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进城农民工)

3.我国目前社会工作的发展及面临的困境

我国目前存在两种社会工作:一是传统的,由政府官员靠政府的行政程序实施的为民众服务的工作,即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另一种是由外界传入的,由经过专业培养的人士开展的社会工作,即专业社会工作

传统社会工作处于转型困境,专业社会工作处于成长困境

社会工作专业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而社会救助事业在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则为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