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用影像去窺視表象背後從未顯露之美;

重塑見所未見的細節,直視生命的本質內核;

探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從而預知生命的軌跡;

“輪迴”的生命由此被見證,被記錄......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對自然的模仿;

歐美美學家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表現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與科學技術的聯盟成為了促進新藝術發展第三個重要因素。


縱觀人類歷史,從古到今,從西方到東方,對“美”的解釋是複雜的。

古希臘柏拉圖說:美是理念;中世紀聖奧古斯丁說:美是上帝無尚的榮耀與光輝;俄國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中國古代道家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020年9月上海,一場特殊的藝術展覽正在舉行。或許

將直接顛覆你對“美”的定義和想象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01

生命源起


“科技的極致就是一種藝術。”


在陸家嘴舉辦的“生命·影像——西門子醫療影像藝術展”,作為行業首個跨模態醫學影像藝術展,讓我們欣賞到了科技和藝術最完美的結合。


展覽通過透視、重構、探索、輪迴四個板塊,分別展示了醫學影像技術與當代藝術的跨界合作。希望引領大眾走進對醫療未來的無限想象。


西門子醫療市場和企業傳播負責人王

告訴醫趨勢:


“西門子醫療影像展示了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通過影像藝術展,我們希望讓醫學影像更有溫度,打破科研的冰冷和遙遠,以美的姿態呈現,消除與大眾的距離感。我們也希望通過這種展示,表達對生命的敬意。這就是我們舉辦影像藝術展的目的。”


獨家尖端影像技術及應用與先鋒藝術家、行業醫生專家的“智慧碰撞”。


欣賞極致的醫學影像之美同時,醫趨勢也第一時間採訪到了上海長征醫院影像與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劉士遠教授;與頂級專家共同見證這“神奇”時刻,展望醫學影像未來。


▲ 醫趨勢採訪上海長征醫院影像與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劉士遠教授,

探索影像之美


透視 — 透過表象,觀察生命脈絡

人們擅長用各種方式去描繪自然與生命

—— 畫筆、濾鏡、詩歌......


而你是否見過,用CT與磁共振技術,試圖換一種視角看熟知的日常透視表象背後從未顯露之美?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首次公佈以磁共振、CT、XR設備獨特“視角”捕捉的近20幅自然動植物“跨界”影像。


參觀者可模仿過往醫生經典的閱片方式——透過燈箱閱讀影像膠片——發現醫學影像的細節之美。


重構 — 實影渲染,立體重塑生命

如何還原生命的每一個生動細節,從而去直視其本質內核?

Cinematic Rendering實影渲染技術,也許是一個答案。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西門子醫療實影渲染技術憑藉其更為逼真的光影效果為臨床科研提供見所未見的細節信息。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左右滑動,更多神奇影像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探索 — 群英薈萃,共探生命奧秘

上千例來自一線臨床與科研工作者的優秀病理圖像與解析。

在這裡,清晰見證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把握生命走向。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展覽利用獨創、先進的磁共振技術(如超高場7T多層同時成像指紋成像)等實現的超高清圖像。


超高場7T:7T以上的磁共振場強被稱為超高場(UltraHigh Field)。提供了數倍於傳統3T磁共振的信噪比和空間分辨率,在神經、血管、腫瘤、骨關節等多個方面都會帶來全新的突破性進展。尤其在目前常規影像設備難以診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氏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發病機理、早期診斷、治療方案確定以及治療效果評估上,有著極大的潛力。


深耕超高場領域20年以上,西門子在7T以及更高場強磁共振領域有諸多突破和佈局


多層同時成像:多層同時成像(SMS)開創了磁共振同時多層採集的時代,實現了極速、精準和大數據採集的成像效果。革命性的架構革新帶來極致的系統穩定性,實現了磁共振由單層到多層的跨越。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輪迴 — 見四季更替,品生命之美

這可能是第一次由X光設備“執導”的影片。


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

125年後的今天,醫學影像AI在臨床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


醫學影像技術發展到了一個奇妙的節點,借用這樣的方式去紀念X光的發現,並串聯到今天AI時代的發展。


用西門子MOBILETT Elara Max 和 SOMATOM Drive 跨模態設備及獨家影像技術記錄四季更迭;看見自然從未顯露之美,透視生命最深層的本質。


科學技術與藝術本無邊界,尖端技術發展的盡頭,與藝術融為一體。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02

創新迭代


CT和MRI拍出的灰階二維圖包含著患者身體許多奧秘,但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醫生們才能解讀。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科研人員一直嘗試用計算機圖形技術將CT和MRI拍出的影像轉變為我們所能直觀看到的3D圖像。


2017年國際CT學會(ISCT)上,John Hopkins大學的Elliot Fishman博士演示了用一種全新的圖像處理技術產生的一系列“生動”影像,震驚了所有參會者。


這種技術稱為實影渲染Cinematic Rendering(也被稱為仿生重建),可以通過創建帶有真實光感的影像,讓醫生和用戶輕易地讀懂醫學影像。


用Elliot Fishman博士的話說,這項技術簡直是“嗨起來的3D”。


除了更易讀懂,實影渲染對CT/MRI影像中的細節,能呈現更多差異。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同樣在2017年,西門子醫療發佈了其cVRT實影渲染解決方案。成為業界第一個使用實影渲染仿生成像的醫療影像企業。


實影渲染技術的靈感來源於全球第一部3D動畫《玩具總動員》所使用的算法。


而西門子醫療的研發人員還受到電影《指環王》的啟發。

  • 在這部電影中,技術人員採用了一種稱為光圖的方式,首先為真實場景拍攝一個360度的視頻,之後再將電腦生成的人物放置於其中。


採用了光圖技術的實影渲染,可以改變影像中不同身體部位接收到的光線,增加影像的真實性,研發人員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發現更多細節,如早期腫瘤能夠更容易地被識別。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03

未來場景


西門子醫療cVRT實影渲染解決方案極大的幫助了醫生與患者間的溝通。想象一下,當醫生將一副實景渲染的影像放在患者面前,並告訴患者這就是你的心臟以及我們將如何治療它。這種“直觀”的對話方式將幫助患者更好地瞭解醫生將要進行什麼操作,以及預期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甚至這樣的技術由於對於小結構,包括小血管的顯示非常細膩,所以它也被用來對一些疾病提出一些新的診斷和一些指徵。比如說對於克羅恩病去觀察它的微小血管,可以提出一個新的診斷的指徵標準。


實影渲染+人工智能

就像2020年這場“空前”的相遇,實影渲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對於臨床的變革更讓人充滿期待。


實影渲染大量使用了紋理圖,而紋理圖可由深度學習算法進行分析、用於病理學的檢測和特徵分析,尤其對發現細小腫瘤將會有極大幫助


而將實影渲染的圖像放入VR頭盔,並通過數據手套進行操作,用3D的方式去觀看醫學影像,對於醫學界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未來科技賦能現實

賦能解剖教學:實影渲染技術有更逼真的陰影效果,提供前所未有的層次信息,清晰顯示面部骨骼和血管的位置關係,為解剖教學提供新的形式。


賦能臨床治療干預:實影渲染技術保留了更多原始數據中的細節信息,更好顯示了冠脈血管結構,有助於清晰顯示異常結構,指導臨床治療與干預。


賦能手術計劃制定:使用實影渲染技術,陰影中的深度感知創建了更真實的細節描繪,並能夠幫助醫患更好地理解人體解剖結構,有助於手術計劃的制定。


賦能術後隨訪與評估:使用實影渲染技術的光線追蹤技術,為臨床提供的細節信息前所未有,更清晰地顯示了支架結構與血管的關係,有助於術後的評估與隨訪。


上海長征醫院影像與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劉士遠教授,作為專家看待這樣一場“視覺盛宴”,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有著不同的視角。


醫趨勢:影像技術發展到今天,您覺得技術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劉士遠教授:影像技術的發展也就是一百多年的歷史,從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成像的設備,從單一的X線設備到CT 磁共振,到核醫學到融合設備,PET/CT、PET/MR,在80年代以前都是物理成像的階段,影像技術進入到今天進入了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還有互聯網的階段。


醫趨勢:西門子醫療舉辦的醫療首個影像藝術展,從您的專業視角,看到了什麼?


劉士遠教授:首先每幅圖都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當然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動態肉眼可見的3D可視化。


從專業角度,除了欣賞美,我們進一步想到的是未來的巨大潛力,是給未來臨床效果和醫療模式帶來的變革。


通過這些重構的可視化虛擬現實圖像,未來對影像科醫生和臨床的合作產生一種革命性的變化,對臨床治療決策可以提前進行手術方案的設計。


可以製作可視化視頻,用於

教學和病人溝通


對於精準醫療,可以提前判斷到病變的精準的位置、大小、量化信息等。


此外,肉眼可視化的3D立體解剖圖像,對於外科醫生在整個手術過程中精準判斷病灶位置,解剖關係,避免誤傷,保持手術精準,將會非常關鍵。


最後劉士遠教授表示,醫學影像“之美”非常震撼。從這次的“生命·影像”藝術展,我們看到的不單純是藝術角度的美,更多是醫學影像在不斷進步和變革,分辨率更高、成像方式更豐富、成像更精準,而這些變革將會讓診斷更精準,讓病人在臨床獲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透視生命的輪迴,醫學影像邁入“大片”時代


用醫學影像設備拍攝下我們過去熟知的自然日常,用新的視角去審視生命變遷;看到的生命最原初的本質——你皮膚下的景象——就是無比真實的“美”。


因為醫學影像,技術與設備都關乎生命,從不冰冷,充滿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