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很焦慮?聽常州教育專家說說幼小銜接那些事!

幼升小,很焦慮?聽常州教育專家說說幼小銜接那些事!

家長:最擔心學拼音和自理能力

  開學後,孩子即將步入新的環境、接觸新的小夥伴,從幼兒園遊戲式的學習過渡到小學期間認知學習,家長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諮詢了多名一年級新生家長後發現,他們共同關注的問題主要為孩子的學習和自理能力。

  琪琪的媽媽暑假就幫琪琪報了幼小銜接班,主要是學習拼音、簡單的認字和加減法。“怕一下子適應不了小學的課程,所以就讓孩子先學起來。”琪琪媽媽表示,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強,怕到時跟不上,“我們也不想加重孩子負擔,但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啊。”

  7週歲的小諾將於今年9月份讀一年級。對於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小諾媽媽告訴記者,她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問題。“雖然自理能力還行,但是獨自吃飯、上廁所還是有點擔心。畢竟在幼兒園有生活老師,在家有父母。一下子都要自己一個人完成,不知道短時間內能不能適應。

”小諾媽媽說,雖然假期他們在家也有意識地鍛鍊小諾,“但沒體驗就沒感觸,他似乎還沒有理解上小學對他的意義。”

  此外,課堂上能不能坐得住也是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之前在幼兒園上課,課堂上比較隨意。上小學了,需要規規矩矩地坐45分鐘,不知道能不能坐得住。


幼升小,很焦慮?聽常州教育專家說說幼小銜接那些事!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孩子要不要提前學拼音?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花園小學副校長範曉燕持較中立態度。“根據往屆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有沒有提前學過拼音,並不會影響孩子之後的學習。”範曉燕表示,提前學拼音能讓孩子有一些基礎,在課堂上,孩子可能會更積極地回答老師問題,與老師互動,間接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但並不代表沒學過的孩子就一定沒自信或學習落後。根據經驗來看,大部分孩子在過了拼音階段,仍會回到同一起跑線上。”範曉燕建議,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家長又覺得孩子學習能力較弱,可以適當提前接觸一下。“但千萬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幼升小,很焦慮?聽常州教育專家說說幼小銜接那些事!

  而對於自理能力不強的“寶寶”型孩子,局前街小學的王瑞芳老師認為需要用“樹榜樣鼓勵”的方式來激勵孩子。“不要事事為孩子代勞,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鍛鍊。”王瑞芳建議,家長和老師可以找找身邊的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鼓勵孩子,“你看某某做得真好,你要加油啊!”“你真棒!”

幼升小,很焦慮?聽常州教育專家說說幼小銜接那些事!

學校:各類活動讓孩子適應家長放心

  學校如何引導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讓他們儘快適應新的環境?從我市多所學校瞭解到,通過各類活動和一系列的期初、期末課程,一年級新生們逐漸消除了陌生感,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


幼升小,很焦慮?聽常州教育專家說說幼小銜接那些事!

  局前街小學教育集團對於一年級新生的課程有一個長程規劃。“

活動貫穿於一年級學生的一學期甚至一學年,讓孩子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王瑞芳說,開學前,通過校園探險之旅,讓孩子們能熟悉校園;學期初,通過期初課程,讓學生了解一學期他們將要學些什麼;教學中,以活動為主的學科體驗始終貫穿全程;學期末,將遊戲闖關代替期末考試。“校園內經常有新鮮熱鬧的活動等待著他們,對於校園生活孩子們充滿了期待。”

  花園小學每年都會在新學期開學前舉行親子夏令營。除了對學生的常規培訓外,夏令營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向家長詳細介紹各班的正副班主任。“我們瞭解到,一些新生家長會私下打聽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怎麼樣,或者相互比較。為了消除家長們的疑慮,我們秉持公開公正的原則,把全年級各個班主任的情況仔細向家長們介紹。”範曉燕說,在這樣開放的態度下,家長們對於班主任的疑慮反而少了,也就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了。“此外,我們的學校大門也常向家長打開。舉行各類活動時,我們都會邀請學生家長同時參加。”範曉燕說,看到活動中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家長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的成長。

專家:隨著孩子長大而長大


對於即將步入新學校,家長們顯得比孩子們更焦慮。如何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科學的態度,我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潘小福給出了幾點建議:

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長大。現在一年級的家長大部分都是八零後,本身自己就比較有想法有個性,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很容易走兩個極端。一個是完全放養型,對於孩子的學習沒什麼要求,認為只要孩子快樂就行;還有一種是太有主見型,對孩子的教育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而這兩種態度都不可取。家長需要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長大,用心去了解孩子,在乎孩子的在乎。培養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同時讓他們走進校園,融入社群,產生集體歸屬感。這樣才能讓孩子成人後正常踏入社會。 

正確認識差異。差異不是差距,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擅長,要用心發現,也會有弱項,要懂得鼓勵。不要總是去與他人比較,而是學會樹立自己的目標,通過努力,獲得成長。

多傾聽。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家長的角色應該是傾聽者而不是講述者。家長要鼓勵孩子回家後多講述一天的學校見聞,讓孩子多表達自己體驗後帶來的感受。

不能唯分數論。開始進入小學生涯,就會有考試分數來呈現孩子的學習成果。但是僅憑分數來評判孩子的學習情況又不合理。一年級試卷題目少,分值大,可能就多錯一道題卻差了十幾分,所以透過試卷分析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