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話民生】宜秀區大龍山鎮沈志軍——細數我家民生工程,項項讓我幸福倍增

我叫沈志軍,是安慶市宜秀區大龍山鎮永林社區人,也是2014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都說扶貧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細細想一想,原來我們全家都是民生工程受益者。

“四帶一自”讓我穩定增收。我是農民,種菜是我的拿手活,為了讓我穩定增收,社區鼓勵我發展特色“小菜園”。一開始我有點猶豫,4畝多的菜,要是沒人買可怎麼辦?社區讓我不要擔心,我只管種,社區幫我賣。得到了社區的鼓勵與支持後,我和妻子倆就每天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地種植著小菜園。蔬菜一成熟,社區和幫扶責任人就立馬幫助我聯繫買家,沒糟蹋一顆菜!如今我家的菜因為綠色、無汙染已經有了很好的口碑,附近的飯店和住戶都會主動上門購買。因為發展蔬菜種植特色產業,我家每年能夠增收2萬多元,特色“小菜園”已經成為了我家重要的經濟支撐。

“就業創業”讓兒子美壞了。我兒子是高中學歷,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不僅顧不到家裡,還因為學歷低,掙不到什麼錢。考慮到我和她母親年紀越來越大,還有兩個孩子,兒子決定回家就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兒子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跟在我們老兩口後面在菜地裡忙。兒子每天悶悶不樂,我們全家人心裡都不好受。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就跑到社區尋求幫助。幾天後,好消息傳來,社區介紹我兒子在家門口的工地上開剷車,不僅離家近,每月還有4500元的收入,可把我們美壞了。

“351”+“180”讓父親安心看病。我的父親患有肺部慢性病,需常年吃藥。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抵抗力也越來越差,天氣熱一點、冷一點都受不了,一年裡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醫院裡度過。父親不想拖累我們,總是不配合治療,讓我們不要管他。我經常向他解釋“爸,不用擔心,現在黨的政策好,生病住院有政府兜底,我們自己花不了多少錢。”我給父親算了一筆帳,去年父親生病住院總的醫療費用高達2萬元,實際個人只支付了3500元不到。黨的民生政策好,讓老百姓敢看病,能看病,看得起病。

“義務教育”讓孫子開心上學。我小時候家裡特別窮,念不起書,吃了多少不識字的苦。兒子那會上學也是一筆大開銷,我和他母親忙於掙錢,疏忽了孩子的教育,兒子讀到高中就讀不下去了。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咱們老沈家的未來就寄託在孫子身上了。現在的孩子多幸福,九年義務教育學雜費全免,只要想讀書就能讀。寬敞明亮的教室,乾淨整齊的課桌,聽說還能互聯網教學。學習累了,就在操場上放鬆一下,塑膠跑道,綠樹成蔭,環境優美。這學習條件,那就是掉進幸福窩裡了。國家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將孩子培育成才。

感謝國家的惠民好政策,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我們都要擼起袖子加油幹,不負黨恩,讓每天都是個好日子。(沈志軍口述 沈劉君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