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網

中國文明網

2月18日,中國文明網轉載德報稿件《山東德州夏津縣:黨員群眾勇當先,眾志成城齊戰“疫”》。稿件講述了山東德州夏津縣黨員群眾面對疫情,積極參與防疫志願服務工作,肩負起守衛全村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重任。

原文:

別報了,別報了,真的夠了。”面對不斷打電話報名志願者的村民,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銀城街道冉莊村村黨支部書記王其濱如此說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節本該有的喜慶與歡樂,也驚擾了冉莊村原有的一片安寧。疫情發生以來,村民們積極參與防疫志願服務工作,與村幹部、黨員一道肩負起守衛全村百姓生命健康安全的重任。

臨近春節,陸續返鄉的村民向村委會反映了疫情的現狀和防控情況,並提出了諸多建議。為防止疫情輸入,王其濱聽取村民意見,召開村“兩委”會議,下達了封村決定。“咱村從大年初二開始封路、封村,可以說是夏津縣行動最早、動作最快的村,村裡的黨員、村民也都全力配合防疫。”每當說到村民和志願者,王其濱的臉上,即便隔著口罩也難掩自豪的笑容。

冉莊村地處夏津縣東南部,屬銀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全村共225戶718人。村子雖然不大,但周邊村莊林立,相鄰最近的村只有十幾米的距離,人口密集度高,加之冉莊村民大多在外經商務工,人員流動頻繁,疫情防控形式複雜嚴峻。

封村決定下達後,封閉進出村的道路路口成了當務之急,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挖溝、堆土這樣的老辦法雖然效果好,可一旦遇到緊急狀況,就會導致車輛長時間無法通行,後果難以估量。怎樣能在封路的同時又保障應急通行,是王其濱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幾經考量,他決定“因地制宜”,廢舊金屬回收是冉莊村的傳統產業,全村近八成村民從事相關工作,平時不值錢的廢舊機械,在他眼裡卻是阻擋疫情的“法寶”。春節期間村裡大部分工廠停工,很多的廢舊機械還沒來得及拆解。他提出用廢舊機械進行封路,村內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只用了半天,廢舊機床、客車、罐箱就被運到了村口,用作封路的路障。同時,為保障應急通行,王其濱又找來兩輛叉車,在村裡兩個主要入口待命,可以隨時挪走路障,恢復道路通行。

路封好了,就需安排人員值守,可人從哪來?這是封村面臨的第二道難題,“村‘兩委’一共四個人,村裡五個出入口,一人守一個口也不夠啊。”王其濱便萌生了招募志願者的想法。起初他只想招募20人,但未曾想村民們的報名熱情極其高漲,僅兩天時間就有70餘人報名,人員積極,遠超需求。最終決定以黨員、青壯年優先的原則,選拔了56名村民加入志願者服務隊,其餘自願報名者為後備志願者,隨時待命候補。工作運作起來時以王其濱為首老黨員們帶著年輕黨員始終走在戰“疫”一線,走最難走的路,過最難過的坎。

“我爸爸就是志願者,村裡的叔叔、哥哥都是志願者,我深受他們的影響。”19歲的王俐在得知此消息後第一時間參與報名,身為齊魯醫藥學院的大學生,她自知應身負其責,學以致用,主動承擔起為志願者們和入村人員檢測體溫的工作。同是大學生志願者的冉祥棟主動承擔起村裡的防疫宣傳和教育工作。像這樣的有為青年村中比比皆是。隊伍拉起來以後氛圍也逐漸高亢、聚力,朝著一個方向鉚足了勁頭,村民之間看似無聲,實則情濃。

志願者隊伍日漸壯大,可又一道難題擺在了王其濱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實現工作實效性,這讓王其濱這個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也絞盡了腦汁。封路雖然減少了村裡的人員流動,但是村中小路多,與村邊農田相連,無法避免人員的間接性流動。雖困難重重,但他依然堅持原則:“封村就要封到位,封不到位不如不封!”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村裡對志願者進行了重新調配,在日常卡口值守的基礎上,建立了流動哨、增設了田間崗。每天安排四支流動哨繞村巡邏,在小路口、農田交界處增加兩處田間崗,所有崗哨每天四班輪崗,由村中黨員帶班,確保24小時不間斷值守,掃除所有死角。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防控效果得到了有效保障,對村裡村外的人實施了“透氣式隔離”,人員流動把住了,安全關也就把住了。

隨著工作的完善與強度的增大,志願者的工作更是忙上加忙。這邊嚴查巡邏,那邊挨個測溫,這是安全的保障,更是責任感的增強,王其濱擔心志願者身體吃不消,想擴大志願者隊伍,但又苦於防疫物資緊缺,前期自費購買的300只口罩都已發放到志願者和村民手中,早就所剩無幾了。

面臨此狀,村裡的黨員們組成黨員攻堅小組,主動承擔夜間值守、夜間巡邏等最繁重的任務。面對緊缺的物資,他們減少替換,把多餘的口罩留給年輕的志願者。他們不但不抱怨、沒怨言,反倒是寬慰起王其濱來。“辛苦點就辛苦點,咱比起武漢的醫生護士,出這點力算啥?”志願服務隊黨員組組長王其保說,“人不能光想著自己,咱後頭還有全村老少爺們呢。”

為切實解決防疫物資短缺的問題。王其濱一直四處奔走籌集,一邊跟街道辦事處協調支援,一邊通過在外經商、工作的村民聯繫渠道購買。村民們在得知情況後也積極捐款捐物,在街道辦事處的支援和村民的捐助下,冉莊村共籌集口罩1500只、消毒液500公斤、資金3000餘元。

“大家太積極、太踴躍了,全村的黨員和大部分青壯年都報名志願服務工作,他們放棄了休息、放下了工作,一心撲到咱村的防疫上,村民的主動和擔當太讓我感動了。”王其濱眼中逐漸熱淚打轉,動容地說。“冉莊村是銀城街道抗擊疫情過程中的一個縮影,疫情發生以來,街道黨員幹部、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幹群關係空前和諧,讓我們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充滿了信心和幹勁。”銀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左風慶說。

疫情的突如其來不但沒有衝散百姓的信心,反而考驗了民眾的抱團意識,考驗了黨員的黨性,同時也凝聚了空前的力量讓整個冉莊村燃起了鬥志,在這場無聲的戰鬥中,勝利終將會屬於我們,因為“春已至,寒將去”。

德州日報新媒體

來源|中國文明網

編輯|苗欣

中國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