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文丨花欲燃吖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畢業於北京大學,他的許多篇散文被收錄在中學課本里,其中《春》《背影》被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於北平。

近幾年《背影》又出現在大眾面前,不過是因為那句“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動”,一群擁有童心的中年人,少年人在網絡上互相“抄便宜”。

其實說歸說、鬧歸鬧,那時候不成熟讀了這個文章並沒有太多感受,也體會不那麼深刻,如今再看背影卻隱隱的覺得心酸難忍。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一、蒼老是一瞬間的事,原諒也是

故事講的是朱自清祖母去世,他回鄉探親遇見了兩年不見的父親,這時候父親也剛好卸任,原本有隔閡的兩父子因為家中遭遇變故便少了一些生分,父親爬上月臺替他買橘子的背影,他終於意識到父親老了,於是眼眶溼潤了。

這時候的創作背景,朱自清和父親是有很深的隔閡的,朱自清少年時代,正是舊的封建思想被新文化運動所衝擊的時代,父親朱鴻鈞和朱自清的關係就是千千萬萬父親與兒子的縮影。新思想和老觀念的衝突加劇,兒子的成長和先進,父親的迂腐和獨斷專行碰撞到一起,於是矛盾爆發了。

1915年,朱自清父親包辦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反抗未果,於是與父親間生嫌隙。

這個事情還沒完,朱自清其實並不叫朱自清,原本是叫朱自華,1916年他報考北京大學之時,想要勉勵自己不同流合汙保持清白之態,便從《楚辭 ·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取二字,改為朱自清。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本次改名並沒經過父親的同意,封建傳統宣揚的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的名字你的人生你的一切都該由父母之命就如朱自清的婚姻一般,於是父親動怒,父子之間矛盾激化。

1917年,朱自清父親失業,祖母去世,家庭經濟陷入困頓。朱自清二弟幾乎失學《背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畢業參加工作,父親為了緩解家庭經濟緊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資。父子發生劇烈矛盾。朱自清離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帶兒子回家,父親不准他進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親不搭理他。父子開始長達多年的冷戰。

於是便有了背影開頭的那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當朱自清看見父親步履蹣跚的翻過月臺只為給他買一些硃紅的橘子,他內心的怨恨就已經瓦解了,直到他收到父親的信,那個意氣風華固執己見的父親已然開始變得平和,小心翼翼的回著話,像是臨終告別一般的說著自己大去之期不遠的時候

,朱自清終於開始意識到父親老了。

父母的老去是一瞬間的事,子女不知道第一根白髮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當我們意識到他們的腰桿再不能挺的筆直,訓斥我們的聲音不再那麼洪亮,甚至開始在我們眼前唯唯諾諾的時候,他們早就是老人了。

你拼命的成長,父母也悄悄地老去了。

很多時候原諒父母也是一瞬間的事,似乎那麼多年的怨恨和誤解在那蹣跚的身影裡,在滿頭的白髮間就已經消融了。

我們總以為人生有許多的十年、二十年,時間在少年的身上總是流淌的極為緩慢,所以,所有的矛盾都無限的放大,大到我們可以隨意的去浪費相處的日子。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終有一天,父母垂垂老矣,時間變成2倍速的前進,留給我們彆扭的時光也很短暫了,那些矛盾突然間就變得十分渺小,還有什麼事要比陰陽相隔更令人悲傷的?

我有一段時間和媽媽的關係幾乎可以稱作是劍拔弩張,我斥責她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我身上,她怨懟我不知好歹,我以為她嫌棄我一事無成,她以為我嫌棄她老了是個累贅,於是母女間頻頻爭吵,最後冷戰多時。

我總以為她還是那個拿掃帚追的我滿院子跑的婦女,直到,有一天我意識到她的六十大壽似乎也過去了2年。

時間是經不起細算的,能活到百歲的老人固然是有,但是人類的平均壽命也不過短短七八十年的光陰,我忽然感覺到很急迫。

心中不可名狀的無力感,我知道,無論怎麼努力,時間不會為我停下半分,就如2020年,好像昨夜為了慶祝新年的煙花炸裂聲在耳邊迴響,一睜眼,我們已經開始為了迎接2021年做了準備,這一年我們什麼也沒幹,卻又退回不到昨天。

朱自清也是一位父親,因為“我長大後成了你”,於是便理解了許多事,時間讓人長大,蒼老讓人寬容那個背影代表的是一段挽留不住的光陰。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二、結語

《背影》這篇散文初讀其實並沒多少感覺,最近總愛翻看中學時期的文章,忽然覺得那時候年少見識短,好多深刻的文學作品都只是淺讀,浮於表面,大抵是因為那時只顧著背誦並默寫全文,煩也煩死了,根本不想討論作者到底是什麼意思。

後來上了大學,人生第一次獨立的遠行,第一次租房子,第一次自己賺錢,第一次晚歸不用再報備父母,那時候開始真正意義的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自以為眼前的井底便是全部的世界,對於這種散文的閱讀理解越發的嗤之以鼻,覺得都是強行解讀,矯情的不得了,人家作者也許未必有這些個想法。

機緣巧合下如今的我又重讀了《背影》,看到了信中末尾處朱的父親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那一刻好像有了新的感悟。

朱自清《背影》:年少只知父愛深,中年方懂書中人

讀書讀的到底是為了什麼?

一個作品真正的意義並不是瞭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而是在書裡去找你自己的人生,一部好的作品是千人千面引人深思的,你可以從中讀到你當下的心境,找到你迷茫時的答案,也可以從別人的故事裡得到一些自己人生的警醒。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見世界的,何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理解的是如果你沒機會去行萬里路,那麼便要努力的讀萬卷書。

有時候,是父母老了我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孝順,還是人到中年後是人生教會我們去體諒理解父母一生的艱辛。

你想起在你長大後,在他們能為你操勞時,他們為你做過那麼多事,母親做好飯等你下班,父親替你去接你的孩子。在父母的照料下你以為你還是孩子,你以為父母還是年輕力壯的時候,其實,那時光陰已然逝去了......

原創不易,點個關注再走吧~拜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