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他的许多篇散文被收录在中学课本里,其中《春》《背影》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平。
近几年《背影》又出现在大众面前,不过是因为那句“你就站在此地不要动”,一群拥有童心的中年人,少年人在网络上互相“抄便宜”。
其实说归说、闹归闹,那时候不成熟读了这个文章并没有太多感受,也体会不那么深刻,如今再看背影却隐隐的觉得心酸难忍。
一、苍老是一瞬间的事,原谅也是
故事讲的是朱自清祖母去世,他回乡探亲遇见了两年不见的父亲,这时候父亲也刚好卸任,原本有隔阂的两父子因为家中遭遇变故便少了一些生分,父亲爬上月台替他买橘子的背影,他终于意识到父亲老了,于是眼眶湿润了。
这时候的创作背景,朱自清和父亲是有很深的隔阂的,朱自清少年时代,正是旧的封建思想被新文化运动所冲击的时代,父亲朱鸿钧和朱自清的关系就是千千万万父亲与儿子的缩影。新思想和老观念的冲突加剧,儿子的成长和先进,父亲的迂腐和独断专行碰撞到一起,于是矛盾爆发了。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反抗未果,于是与父亲间生嫌隙。
这个事情还没完,朱自清其实并不叫朱自清,原本是叫朱自华,1916年他报考北京大学之时,想要勉励自己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之态,便从《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取二字,改为朱自清。
本次改名并没经过父亲的同意,封建传统宣扬的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的名字你的人生你的一切都该由父母之命就如朱自清的婚姻一般,于是父亲动怒,父子之间矛盾激化。
1917年,朱自清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于是便有了背影开头的那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当朱自清看见父亲步履蹒跚的翻过月台只为给他买一些朱红的橘子,他内心的怨恨就已经瓦解了,直到他收到父亲的信,那个意气风华固执己见的父亲已然开始变得平和,小心翼翼的回着话,像是临终告别一般的说着自己大去之期不远的时候
,朱自清终于开始意识到父亲老了。父母的老去是一瞬间的事,子女不知道第一根白发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当我们意识到他们的腰杆再不能挺的笔直,训斥我们的声音不再那么洪亮,甚至开始在我们眼前唯唯诺诺的时候,他们早就是老人了。
你拼命的成长,父母也悄悄地老去了。
很多时候原谅父母也是一瞬间的事,似乎那么多年的怨恨和误解在那蹒跚的身影里,在满头的白发间就已经消融了。
我们总以为人生有许多的十年、二十年,时间在少年的身上总是流淌的极为缓慢,所以,所有的矛盾都无限的放大,大到我们可以随意的去浪费相处的日子。
终有一天,父母垂垂老矣,时间变成2倍速的前进,留给我们别扭的时光也很短暂了,那些矛盾突然间就变得十分渺小,还有什么事要比阴阳相隔更令人悲伤的?
我有一段时间和妈妈的关系几乎可以称作是剑拔弩张,我斥责她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她怨怼我不知好歹,我以为她嫌弃我一事无成,她以为我嫌弃她老了是个累赘,于是母女间频频争吵,最后冷战多时。
我总以为她还是那个拿扫帚追的我满院子跑的妇女,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她的六十大寿似乎也过去了2年。
时间是经不起细算的,能活到百岁的老人固然是有,但是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过短短七八十年的光阴,我忽然感觉到很急迫。
心中不可名状的无力感,我知道,无论怎么努力,时间不会为我停下半分,就如2020年,好像昨夜为了庆祝新年的烟花炸裂声在耳边回响,一睁眼,我们已经开始为了迎接2021年做了准备,这一年我们什么也没干,却又退回不到昨天。
朱自清也是一位父亲,因为“我长大后成了你”,于是便理解了许多事,时间让人长大,苍老让人宽容,那个背影代表的是一段挽留不住的光阴。
二、结语
《背影》这篇散文初读其实并没多少感觉,最近总爱翻看中学时期的文章,忽然觉得那时候年少见识短,好多深刻的文学作品都只是浅读,浮于表面,大抵是因为那时只顾着背诵并默写全文,烦也烦死了,根本不想讨论作者到底是什么意思。
后来上了大学,人生第一次独立的远行,第一次租房子,第一次自己赚钱,第一次晚归不用再报备父母,那时候开始真正意义的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自以为眼前的井底便是全部的世界,对于这种散文的阅读理解越发的嗤之以鼻,觉得都是强行解读,矫情的不得了,人家作者也许未必有这些个想法。
机缘巧合下如今的我又重读了《背影》,看到了信中末尾处朱的父亲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那一刻好像有了新的感悟。
读书读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个作品真正的意义并不是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而是在书里去找你自己的人生,一部好的作品是千人千面引人深思的,你可以从中读到你当下的心境,找到你迷茫时的答案,也可以从别人的故事里得到一些自己人生的警醒。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见世界的,何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理解的是如果你没机会去行万里路,那么便要努力的读万卷书。
有时候,是父母老了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孝顺,还是人到中年后是人生教会我们去体谅理解父母一生的艰辛。
你想起在你长大后,在他们能为你操劳时,他们为你做过那么多事,母亲做好饭等你下班,父亲替你去接你的孩子。在父母的照料下你以为你还是孩子,你以为父母还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其实,那时光阴已然逝去了......
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再走吧~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