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已過,學會放過

小窗幽記中寫到: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這大概是人生下半場,最好的生活。

幾十年風風雨雨走過,苦也吃了,貧也熬過,看厭了喧囂繁華,漸漸明白:

人生下半場,放過是最好的做法。

太想擁有的人,反而容易失去。

瑪麗蓮·夢露曾說:“你可以擁有一切,但不能同時。”

是啊,人生哪能皆如意?

要富就要付出時間,要樂就得懂得空閒,總得有些取捨,關鍵看自己想要些什麼。

誰也不能將兩頭好事都抓,更應該做的,是選擇自己需要的。

在古時候,一個視財如命的人與朋友過河,誰知到河中央時,船裡進水,危機之下紛紛游回岸邊,他卻因揹負著金子,遊不了多遠。

有人勸他扔掉金子保命,但那人搖搖頭,仍揹著金子游泳,最終與金子一起沉入了河裡。

選擇活命,就得丟掉金子;想要金子,就得丟掉性命。

人生,從來如此。

太想擁有的人,反而越容易失去。

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熬夜加班成了年輕人的常態,往往十年奮鬥過後,才發現熬夜賺到的錢,不夠身體的藥費。

俗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時捨棄一些東西,反而能收穫意外的驚喜。

別把慾望抓得太緊,看淡一些,放開手,送走一些慾望,反而能讓生活更有色彩。

人類永無止境的慾望,就像黑幕遮蔽了陽光,唯有放下幕布,我們才能見到光明。

半生已過,學會放過

懂得放過,才有雲淡風輕。

幾十年風雨兼程,一路走來,有過失去,有過悔恨,有過錯誤,一重重的愧疚,扼住了我們的喉嚨。

可如今,半生已過,該學會放過了。

看淡些過往,放過些回憶,唯有如此,才能著眼於當下,體會後半生的雲淡風輕。

聽過一個故事:

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一個老人一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隻。

在周圍的人倍感惋惜時,老人卻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

這個舉動讓人們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對於失去的豁達,才是保持好心情的辦法。

盯著傷疤,永遠都會覺得痛,唯有釋懷,面朝大海,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半生已過,學會放過。

與其在懊惱與悔恨中,度過一日又一日,不如放過早已經放入舊時光的事物,不執著,收拾心情,過好自己的後半生。

半生已過,學會放過

半生已過,學會放過。

齊白石先生有一座右銘:“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

這大概就是他人生的寫照。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齊白石先生的畫飽受爭議,有人認可他的畫作,讚不絕口,認為他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藝術家。

也有人或出於偏見,或出於嫉妒,去罵他、言語攻擊他,甚至潑髒水,妄自議論他的畫作、為人。

而無論哪種,齊白石先生都只是報之一笑,並不往心裡去。

放過不是假裝看不見,而是從心底不在意。

別人的責備、質疑,或者是冷嘲冷眼,說到底與己無關,無論那些話語在當時多麼狠辣,最終都會敗給時間。

面對這些,我們要做的不是在意,不是憤怒,更不是報復,而是看淡。

看淡,則天下無事;看淡,則心無旁騖。

如此,難道不比記恨強嗎?

南懷瑾先生說過一句話: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是啊,一切的功名利祿,都是假的。

你站在樓上俯視,來往的人群,不過是螞蟻;

名利的場面,不過是戲劇;說三道四的閒話,不過是雲煙。

你站得再高一點,在天空中俯視會發現,人群、名利、閒話、繁華,連戲劇都不是,只是塵埃。

半生已過,學會放過。

一切身外物只是塵埃,過好自己的生活才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