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在日本民間,“忠臣藏的故事”廣為人知。

忠臣藏的全名為“大石內藏助”,是一位生活在江戶時代赤穗藩的武士,他和46位武士同伴為了給遭受不公待遇的藩主復仇,毅然衝入“仇人”吉良上野介家中,用利刃將其殺死以獻祭藩主。47位武士雖然在打鬥中全身而退,最終還是難逃切腹結局。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過去的幾百年間,“47武士復仇記”被無數次地傳頌,以他們為主題的小說、戲劇和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就連動漫作品《蠟筆小新》中,都有一集專門講述忠臣藏的故事,只不過把故事情節變得更加輕鬆幽默。忠臣藏的故事在日本如此風行,甚至被奉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的羅曼史”,那麼,這個故事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其中又隱藏著哪些特殊的歷史細節呢?

最近讀到日本學者野口武彥的《花之忠臣藏》,作者以元祿時代的政治、經濟背景為切入點,重新講述忠臣藏的故事。書中不僅提到了以大石內藏助為代表的赤穗藩武士們的波折復仇路,幕府將軍德川綱吉的個人性情,以及新武士道精神的誕生等內容,還著重分析了這一歷史事件背後,幕藩之間的明爭暗鬥、關於貨幣發行的爭論等,所發揮的微妙作用。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01 忠臣藏故事始末:松之廊下衝動拔劍引發的一系列悲劇

忠臣藏故事的起點,要追溯到元祿十四年(1701年),彼時正值第四代將軍德川綱吉在位時期。這一年的3月11日,京都使者來到江戶的將軍府,負責這一次“敕使參向”的主要人物,一個是赤穗藩的藩主淺野內匠頭,另一位是熟悉各項禮儀流程的高家肝煎吉良上野介。

前三天,與將軍會面、欣賞能樂表演等活動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然而,到了最後一天,也就是3月14日時,將軍府的松之廊下卻發生了一場意外。

根據一位目擊者的證言,當時吉良正與人商量接待的具體事宜,期間命人叫淺野前來,卻不料淺野到了松之廊下後,突然拔出利劍,一邊說著“你還記得吧”,一邊用劍刺向吉良上野介。旁邊的人先是大吃一驚,反應過來後,立馬拉開了吉良和淺野。

雖然被劍所刺中,但吉良沒有性命之虞,只是受了點皮外傷,按理說,淺野受到的懲罰不至於太嚴重。但是由於此事發生在將軍府內,又是在天皇使者來訪期間,事情的性質就變得嚴重起來。吉良很快被送回家中休養,淺野則被押送出城,當天就被宣佈要求切腹,一個月後赤穗藩的領被褫奪,城堡將移交他人之手。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這個消息傳到赤穗藩後,藩內的武士和民眾一片譁然:一來,淺野在松之廊下衝動拔劍固然有錯在先,但吉良上野介並非全然無辜,兩人此前早有衝突,如果不是藩主忍無可忍,怎會做出如此舉動?二來,對於此類行為,向來遵循“喧譁兩成敗”的處理原則,為什麼只讓淺野切腹,吉良卻能安然無恙?更何況,在淺野已經切腹謝罪的情況下,還要加以奪去領地的重罰,是否過於嚴苛?

種種疑問、不滿、憤怒縈繞在赤穗藩武士的心頭,萬一城堡易主,他們中有不少人將面臨衣食無著、淪為浪人的悲催命運。在這樣風雨飄搖的背景下,人們的選擇開始出現分歧:有人乾脆選擇逃離,到其他地方尋找出路;有的人四處活動,希望藉助各種渠道和關係,試圖讓幕府收回成命,讓淺野的養子繼承現有領地;還有一群更為激進的武士,抱著誓死為主君復仇的決心,悄悄地招攏勢力。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隨著時間推移,城堡開始進入移交流程,淺野的養子仍然處於被“軟禁”的狀態,赤穗武士們恢復領地的期盼徹底落了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復仇派”陣營,年齡從十幾歲到七旬老人不等,他們的“精神領袖”就是大石內藏助。由於期間不斷有人員加入和退出,最終闖入吉良府的有47人,也就是後人所稱的“赤穗47義士”。

02 將軍的不公判決背後,有個人利益和時代因素的雙重考量

赤穗義士們的復仇對象,選擇了與藩主淺野發生直接衝突的吉良,兩人之間的矛盾究竟是為何事,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有“行賄不周說”“性情衝突說”等。在《花之忠臣藏》中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版本。據說兩人在接待京都使者的問題上多有齟齬,特別是在錢財方面意見分歧巨大。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在此次接待之前,淺野和吉良都有一定的經驗,有所不同的是,淺野上一次擔任御馳走役是在18年前,他對很多事情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當年。在他看來,當時只用450兩金子就可以完成接待工作,於是便把預算總額設定在700兩,認為這個數字絕對綽綽有餘。經驗更豐富的吉良則指出,700兩遠遠不夠,至少要有1200兩才行。

從淺野的角度來說,吉良是故意與自己唱反調,過於鋪張浪費,除了錢財方面,兩人可能在其他具體事務上也是矛盾不斷,加之吉良在提出問題時毫不客氣,讓淺野很沒面子。各種矛盾的累積,最終導致了松之廊下的拔劍之舉。

但是,從元祿時代的現實情況來看,淺野對於“700兩”的執著未免有失偏頗,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由於幕府貨幣改鑄政策的施行,通貨膨脹嚴重,從1693年到1702年,米價就翻了將近一倍。吉良所提出的預算數值,是更加務實的,但淺野對這些信息幾乎是茫然無知的,雙方的信息偏差是衝突的根源之一。

雖然赤穗武士們沒有把矛頭指向將軍德川綱吉,但是在整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德川綱吉的做法確實有失公平,他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有著自己的私心。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在出身方面,德川綱吉的生母是第三代將軍的側室桂昌院,母親一系沒有顯赫的背景,其兄長曾是賣蘿蔔的小販。綱吉從小受到母親的極度溺愛,有學者認為他有一定程度的“母源病”(類似於戀母情結),在成為將軍後,他千方百計想要提升母親的地位。為了給母親爭取從一位的最高品階,在接待京都使者的過程中必定要盡心盡力。

吉良與淺野的衝突發生後,德川綱吉震怒之餘,最先想到的是要完成接待事宜,這時自然要保住更有經驗、更值得信賴的吉良,淺野就成了成全將軍個人利益的犧牲品。

至於赤穗藩被削藩的決定,雖然看上去有些不合常理,但到了幕府中期,幕府與各藩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了防止藩主與地方勢力之間關係過於緊密,打著各種莫名其妙的名號改易、削藩的情況屢見不鮮,淺野犯錯就成了褫奪領地的絕佳藉口。

03 赤穗47義士的命運結局,與江戶時代的武士道精神流變

經過一年多的波折與籌劃之後,1702年12月14日凌晨,47位赤穗武士換好黑白主色調的統一裝束,實際上這原本是出動滅火時的專用服裝,但考慮到經費緊張,以及江戶時代火災頻發,穿這種服裝更能掩人耳目,滅火服就成了首選。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武士們按照預先安排好的計劃,每個人根據年齡、特長等分成了正門、後門兩組,或負責衝入府內殺敵,或負責指揮,或在屋外守候,以抓住趁亂逃竄的吉良府人員。

武士們的行動超乎預期地順利,在殺死數位家臣、僕從後,他們在“炭小屋”的雜物間裡,發現了吉良上野介的蹤跡,武士由間十次郎砍下吉良首級。在驗證過吉良身份後,武士們清點人數,發現除了一兩個輕傷外,基本都安然無恙。行動成功後,武士們帶著吉良的頭顱到藩主墓前獻祭,“復仇行動”走向了尾聲。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這時,大仇得報的武士們依然要面臨幕府的裁決,不過究竟是流放、切腹,或者其他處罰,還是個未知數。

幕府此時也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一方面,縱使有復仇之名,但私闖吉良府、殺死數人的大罪已經釀成,如果輕罰勢必會導致新的不公。但是,民眾對武士們的義舉多持支持態度,甚至稱其為“近年來絕無僅有之大壯舉”,若懲罰過重也將招致強烈的不滿情緒。另一方面,對於將軍來說,武士們對於主君的極度忠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一個典範存在,如何在樹立忠心武士典型與幕府公正處事之間取得平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6位武士(注:殺死吉良並自首時,實際只有46人,另一人不知所蹤)在等待最終命運到來之前,被分別關押在幾位大名家中。在等待了近3個月之後,要求他們切腹的消息終於姍姍來遲。武士們早已為這一刻做好了準備,畢竟對於武士來說,能夠為主人赴死,還是用切腹這樣的形式,無疑是莫大的榮耀。

在不同版本的忠臣藏影片中,通常都會將這一場景表現得十分唯美:櫻花樹下,白色帷帳,武士們拿起用懷紙包好的短刀,刺向自己的身體。濺出的鮮血、飄落的櫻花,生命的消逝如同春日櫻花一般,短暫而絢爛。

忠臣藏:江戶47武士復仇記,緣何成為“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

忠臣藏的故事在江戶歷史上,或許只是一個微小的截面,但它所折射出的歷史意蘊十分豐富,特別是這一時期武士道精神的流變。

在江戶之前的戰國時代,由於戰亂頻仍,武士與主人在戰爭中建立起生死相系的共同體。但是到了江戶時期,隨著社會環境日趨穩定,主人不再需要到處攻城略地,武士們開始負擔各種日常瑣事,主僕的關係性質勢必要發生轉變。

忠臣藏們的行動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甘願捨棄一切維護主人的名譽,這正是當時幕府統治者所迫切需要的,並在之後通過戲劇、小說等形式大力宣揚。這樣的“官方宣傳”活動,也使得直到今天,忠臣藏的故事依然流傳不衰,並最終被推上“日本男子漢終極美學羅曼史”的崇高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