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賞菊去

走,賞菊去

百花凋零的秋天,一層秋雨一層涼,西風吹凋萬物。菊的奼紫嫣紅卻讓人恍若重回春日,繁花怒放,哪裡有半點淒涼衰敗?獨自開放在冷風中,清霜後的菊花,不僅美麗,更有著傲然的姿態,透著不服輸的氣勢。就算已到秋天,也要打扮得比春花還要絢爛。


菊花在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席之位。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也是花中四雅之一。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也多欣賞菊花,大力讚美,或借菊抒情,或以菊自喻,表明心志。在他們的筆下,菊花以另一種形式,綻放在筆墨裡,幽然吐芳,直到今日,依然魅力不減。

走,賞菊去


一、陶淵明


五柳先生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一生厭倦黑暗官場,喜歡閒逸自在的隱居生活。他最喜歡的花,就是菊花。他在自家院子裡,栽種著菊花,也安放著平淡的日子,和自得其樂的心情。物質再貧寒沒什麼,人間難得的,是清歡,就算是茅屋草舍,也是世外桃源。


他甚為推崇菊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菊花之美,不僅在於外表,詩人更欣賞其不懼風霜的品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

好一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似尋常,卻充滿著詩意之美。這樣簡單寧靜的生活,只有遠離浮躁的人才能擁有。


走,賞菊去


二、杜甫


憂國憂民的大詩人杜甫,被稱為“詩聖”,他的詩作多反映民間疾苦,而他眼中的菊花又是怎樣的呢?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清香酒暫隨。

——《雲安九日》


所有的花都開盡了,只有菊花仍綻放。有多少人來來去去去,摘過菊花,如今且讓我就著菊花的清香飲一杯酒,獨飲獨賞吧。這自在裡,也有些說不出的孤獨啊。

杜甫的一生,堪稱壯志未酬,而他的另一首菊花詩,則寄情於物,抒發著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採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

——《嘆庭前甘菊花》


院子裡的甘菊花,因為移栽得晚,重陽之時未得開。即使後來開了又有何用?人們紛紛將野外的雜花采來供於中堂,可憐它空長枝葉,只因紮根的不是地方而飽受風霜。


生不逢時,詩人嘆的不是甘菊花,而是自己的苦楚,山河的破碎,無可奈何。


走,賞菊去


三、白居易


香山居士白居易,雖屢屢遭貶,自詡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但他的詩歌還是多明快之作。


菊花開了,他提筆讚美一番: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詠菊》


秋意已經很濃了,夜裡下過霜,芭蕉被欺壓,枯荷更衰敗。只有籬外的菊花,金燦燦的開在清寒的晨光中,讓人眼前一亮。


重陽節上,與眾人賞菊,他還寫過一首白菊的詩: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此詩寫得頗有趣味。滿園的黃菊,卻有一叢雪白分外顯眼。詩人不禁調侃起了自己,就好像今天,白髮蒼蒼的我來到了少年們的聚會啊!年齡算不得什麼,白髮亦有激情。


走,賞菊去


四、岑參


邊塞詩人岑參,一生多次隨軍,對於邊塞風光,軍旅生活是極熟悉的。


但這樣的生涯,又有多少艱辛和無奈呢?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了。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故園開。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重陽佳節,本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勉強登上高處,在戰亂的行軍中,又哪裡有酒可飲呢?望著故鄉長安的方向,菊花大概傍著戰場開放了吧。詩人望不見長安,也聞不見花香,誰能知道,戰爭何時才能結束?冷風吹啊吹,風塵僕僕的行軍,讓人的鄉愁湧上心頭,無可化解。

走,賞菊去


五、黃巢


作為“黃巾起義”的領袖,黃巢雖屢試不第,卻還是有些詩才的。他的代表作,便是那兩首菊花詩。


等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第後賦菊》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題菊花》


黃巢對於菊花大力推崇,大有花王之勢。簡單的字句裡卻飛騰著極大的野心,語氣狂放,與他的人生不謀而合。與其說這是兩首菊花詩,不如說是他以菊言志,抒發抱負。

走,賞菊去


六、楊萬里


楊萬里的筆下,多荷花,寫說了夏日風光。


秋菊之美,他卻有一番理性的思考。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詠菊》


他覺得,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秉性,是誰貪喜寒瘦厭棄芳華?是菊花自己喜歡在風霜中綻放啊,並不是春光不容它。


是這樣的,春蘭秋菊,自己喜歡的,合適自己的,就是好時節。菊花不會覺得自己生不逢時,它在秋風中佇立,展示著風采,原本甘之如飴。世間的人,不必為它打抱不平。


走,賞菊去


七 、李清照


菊花到了易安居士這裡,被思念銷了魂,瘦得可憐,瘦成了詩詞中一道永恆的風景。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在重陽節這天,一個人飲著酒,嗅著菊花的香氣,卻怎樣也驅散不了心頭的孤獨與思念,因為孤獨,愈發思念,也因為思念,更覺孤獨。天氣是涼的,心情是惆悵的,別說思念算不了什麼,且看西風捲簾時,人兒卻比菊花還要瘦弱。


人比黃花瘦,誰讀到此,都會心疼的。

走,賞菊去


八、鄭思肖


宋末詩人鄭思肖,原名之因,宋亡後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份。

生逢亂世,他一生坎坷,飄蕩,但對於前朝的忠心始終未曾改變。宋亡後,他畫的蘭花俱無根,花尚如此,何況於人?


他的一首菊花詩,不愧是菊花詩作中的絕唱!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寒菊》

菊花不會開在百花爭豔的春天,它獨自佇立在院落中,籬笆旁,頗有意味。而它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寧可凋零枯死枝頭,高潔而終,也絕不向冷酷的北風妥協!

這哪裡是在說菊花,說的分明是自己啊。


走,賞菊去


九、梅堯臣


菊花不畏霜寒地開,即使謝去,也留得暗香,久久不散去。


北宋詩人梅堯臣深深地憐惜著眼前的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飲賦四題·殘菊》


菊花凋零,枝頭僅剩得殘蕊,即使枯去了香氣依然在。葉叢深處還有未盡的餘花,還可以用來釀菊花酒呢。


詩人並未因菊凋而覺掃興,他沉醉在幽幽不絕的香氣中,頗有興致地找尋隱藏著的菊花,並且想到了要用它來釀酒。


原來,賞花賞的是心情,殘花在他眼中並不殘,依舊是美好的,可以賞玩的。


後記


菊花如火如荼地開放了,將秋天打扮得美不勝收。


郊外的野菊,庭園中林林總總的菊花,陽臺上手栽的菊花,一夜之間,都開了。


看看它們,就覺得,世界仍是溫暖,明亮的,就覺得,只要走下去,再多的風霜,也會有足夠的驚喜,人間依然值得。


作者: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