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2次權力之爭,大明皇室的血統,悄然發生了變化

對於一個封建王朝來說,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是頭等大事。

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立嫡立長”為首要選人標準。何為“立嫡立長”?直白地說,就是選擇皇后所生的最為年長的一個兒子為皇位繼承人。如果皇后一個兒子都沒有,那就選擇其他后妃所生諸子中最為年長的一個。

因為這2次權力之爭,大明皇室的血統,悄然發生了變化

之所以要這麼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

所以,有沒有生兒子,對於后妃們地位的影響十分巨大。有的皇后會因為沒有兒子而被廢黜,有的妃子會因為生了兒子而一飛沖天。這就是古代後宮中的“母以子貴”現象。

而在明朝的2次權力之爭中,大明的皇室血統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1、明成祖朱棣

根據《明史·諸王傳》記載,朱元璋前五個兒子(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皆為馬皇后所生。

不過,在《明史·孝慈高皇后傳》中,卻對馬皇后生子一事隻字未提。

因為這2次權力之爭,大明皇室的血統,悄然發生了變化

早在明代,就已經有人提出懷疑:朱元璋那些嫡子一個也不是馬皇后生的,而是她的養子,她只生了兩個女兒。

還有人認為:朱棣為碩妃所生,朱標、朱樉、朱棡為李淑妃所生。

碩妃相傳來自朝鮮王朝,在一些文藝作品中,她還被渲染為蒙古人,但沒有一則資料表明她是漢人。

因為這2次權力之爭,大明皇室的血統,悄然發生了變化

碩妃是朱棣的生母,還有一個重要的旁證:在明孝陵享殿中,太祖與高皇后座位南向,李淑妃坐東向西,唯有碩妃坐西向東,地位高於其他嬪妃。

靖難之役以後,朱棣為了維護自己皇位的合法性,特意篡改史料,宣稱自己的生母為高皇后。他不敢公開承認自己的生母是誰,卻在“另一個世界”中給了自己的母親一個應有的地位。

因為這2次權力之爭,大明皇室的血統,悄然發生了變化

如果朱棣為朝鮮人碩妃所生,那此後大明王朝的皇帝們,便有了朝鮮血統。

2、明英宗朱祁鎮

“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這是《明史》中對於明英宗朱祁鎮生身之母的記載。

一般認為,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其生母為孝恭章皇后孫氏。但《明史》卻認為,朱祁鎮的真實生母,另有其人。

當時,明宣宗朱瞻基的正牌皇后胡皇后,先後生下了兩個女兒,而孫氏作為貴妃也有一女。

因為這2次權力之爭,大明皇室的血統,悄然發生了變化

孫氏為了爭寵,便“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也就是把一個宮女的兒子作為自己的兒子,是為朱祁鎮。

由此,孫氏在宮中日益受寵。明宣宗朱瞻基以胡皇后無子所以理應讓賢,逼胡皇后上表遜位。

胡皇后被廢以後,孫氏便順利登上皇后之位。明宣宗死後,朱祁鎮即位成為明英宗。

因為這2次權力之爭,大明皇室的血統,悄然發生了變化

如果《明史》中的記載屬實,那麼明英宗朱祁鎮的生身之母,肯定就在生下他後被殺了。

生下明英宗的這個宮女究竟是誰?這已經成為歷史之謎。而朱祁鎮的生父究竟是不是明宣宗,這也很值得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