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大有作為

從2019年春季學期開始,每一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的“開班第一課”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講,到今年秋季學期已經是第三講了。從加強理論修養知行合一到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再到錘鍊過硬本領勇挑重擔,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望、諄諄教誨為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幹部隊伍,為年輕幹部的健康成長提出了要求、做出了部署、指明瞭方向。在2020年秋季學期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是年輕幹部胸懷兩個大局,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鉅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大有作為的必然要求。

從兩個大局的高度把握年輕幹部能力本領的時代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指出,“我們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作為,新時代更要有新本領、新能力。我們過去經常講一句話,“幹部幹部,幹是當頭的”。誠然,無論是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無論是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歷史跨越還是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都需要也要求領導幹部“擼起袖子加油幹”。但是,這個乾的內涵和品格變了,不能是因循守舊的幹,也不再是居於一隅的幹。

大有可為新時代的幹是立足國之大者的幹,是胸懷兩個大局的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放眼國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是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矢志奮鬥的目標,也是當代中國社會最大的戰略全局,中國社會的一切發展進步都是也都要圍繞其展開,黨員領導幹部所幹的一切同樣也要圍繞其展開。我們做的工作促進推動了這一戰略全局,就做好了做對了;我們做的工作與這一戰略全局關係不大乃至背離了這一戰略全局,就沒有做好甚至做錯了。環視國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勢頭不可逆轉,國際秩序和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空間。我們在幹事創業的時候很好地運用和駕馭了這一大變局,就做好了做對了;沒有充分運用好大變局的紅利,我們的工作就沒有做好,就喪失了機遇。

但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當前中國社會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特別是即將開始的“十四五”時期又恰好與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發展大轉型期,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大調整期相互交織,形成了新的“三期疊加”,需要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樣、越來越複雜。如果解決不好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系統性風險,就會延誤甚至中斷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而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出於對既得利益的戀棧和對喪失霸權的不甘,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愈演愈烈,霸凌主義和強權政治肆意妄為,導致世界叢林法則、不公不義盛行,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有增無減,大變局中的歷史逆流與時代湍流不斷湧現。

如何迎接時代變革、順應時代潮流,在做好國內自己事情的同時,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思考世界大勢,在中國和世界的密切互動中謀劃發展與復興。如何既善於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以外部的縱橫捭闔努力營造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內在強大力量妥善應對和及時化解外部風險挑戰;又善於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演變規律的基礎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既能“大寫意”擘畫出宏偉藍圖增強奮勇前行的信心,又能“工筆畫”讓美好願景變為人民群眾真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等,這一切對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幹事創業的本領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加強年輕幹部能力建設

新時代對年輕幹部本領能力的新要求是多方面的,習近平總書記重點聚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是因為黨的十九大已經為當代中國擘畫出了宏偉發展藍圖,做出了科學戰略部署,現在的重點就是幹實事、出實效,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這七種能力,本質上都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把政治能力擺在幹部幹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的第一位。這是因為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持正確政治方向,“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才能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對年輕幹部來說,最大的實際是政治實際,最大的實際問題就是能否在一切工作中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凡是有利於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定不移做,凡是不利於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決不做,這就是政治能力的試金石。

調查研究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功,也是領導幹部做好領導工作的基本功。尤其是在應對錯綜複雜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的背景下,夯實這一基本功,做好這項基本功,是擺在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面前的緊迫課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指向,年輕幹部提高調查研究能力要緊緊扣住調查研究的“的”,堅持通過調查研究推動科學決策、密切聯繫群眾、汲取實踐智慧;要牢牢守住調查研究的“本”,堅持真實、全面、客觀,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不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要紮實提高調查研究的“技”,不斷創新調查研究的方法,講究調查研究的藝術,遵循調查研究的規律。

真正做到科學決策的“科學”是不容易的,這不僅是能力的要求,也是立場情感和境界的要求。不僅要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還要時時牢記為誰決策、站在誰的立場上決策,要以戰略眼光從全局的高度權衡決策的得失好壞。這也就是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一定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多打大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善於把地區和部門的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做到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的道理所在。

今日中國社會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改革在很多領域突入了“無人區”。要想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不僅要有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更要有高超的改革攻堅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從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中汲取改革智慧,使各項改革舉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使出臺的各項改革舉措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眾利益。

中國共產黨有深刻的憂患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領導幹部要有底線思維,這源自我們對當今中國和世界態勢的清醒認知。今天中國社會的風險並不是我們想象出來的,而是客觀存在、迎面而來、不可迴避也迴避不了的。這些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各種矛盾風險源、各類矛盾風險點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甚至有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的可能。提高應急處突能力,就是要求年輕幹部既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謀求戰略主動,又能不斷提高應急處突的見識和膽識,在最壞的情況下爭取最好的結果。

群眾工作能力說到底是聯繫群眾的能力、服務群眾的能力、組織群眾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是來自我們希望群眾怎麼樣,而是來自群眾認為我們怎麼樣。只要我們心中有群眾,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認真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群眾就會成為我們不竭的力量源泉;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我們就能成為力大無窮、所向無敵的英雄安泰。

有道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幹事業不能做樣子,必須腳踏實地,不能只是說得好,必須做得實。關於提高抓落實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提了兩方面要求。一是抓工作落實要以上率下、真抓實幹,領導幹部不僅要帶領大家一起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還要做到重要任務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把關、落實情況親自督查,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虛,不能只掛帥不出徵。二是要有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穩紮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不斷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這兩條要求歸結起來就是四個字“身體力行”。只有身先士卒才會有領導權威,只有知行合一才會有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最根本的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講話中指出:“要注重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這一要求是一以貫之的。在2019年春季學期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就要求:“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入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2019年秋季學期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繼續強調:“要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思想根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鬥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不斷重申強調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看家本領,是各種具體本領和能力的源頭和基礎。

學好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治國理政的本領就更過硬,治國理政的能力更高強。比如,理想信念的堅定是領導幹部政治能力最核心的要求,但是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閉門造車想象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讓我們對“兩個必然”堅定不移。又比如,學習掌握了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而不是從主觀願望出發,就能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環境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準確把握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調查研究的能力和科學決策的能力就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再比如,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立場,堅持“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我們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還比如,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係,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就有了科學的方法論,就能更好地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最後,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認識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抓落實就會更自覺、更有辦法、更有成效。

磨刀不誤砍柴工,掌握運用好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共產黨人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我們就能看得更遠,看得更清。所以,年輕幹部要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性、歷史性及其相關規律,關於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規律,關於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反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機械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等那些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真正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了,我們就會成為推動偉大復興的行家裡手,成為黨和人民靠得住的好乾部,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重任。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