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內容在各大自媒體上都是熱門話題。感覺好像忽然之間,年輕人就不行了,工作缺乏動力,不愛奮鬥了,沒有理想了。
人力資源經理人熱聊吧
86成員
小編經過細心的觀察之後發現以下幾點原因,不妥之處請見諒啊!
01 看不到希望
現在信息發達,自媒體表達相對比較自由,大多數信息可以很容易的瞭解到。之前學到的二八定律,就是麥肯錫發明的二八率,在職場同樣適用,不是說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還需要各種機會,時運的巧妙配合。
在年輕人看來,絕大多數人工作在努力,卻看不到希望。當然,“絕大多數”是他們眼中的絕大多數。
目前的一二線城市的高房價,確實對年輕人的激情和創業力量很有殺傷了!仔細想一下: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在北京四環以內都需要1000萬人民幣,而如果首付是300萬元,那麼年輕人貸款就需要700萬,不包含裝修和傢俱家電啊,每個月還房貸就不低於30000元人民幣。大學畢業五年內月薪能到30000元的人不會特別多。即使是首付也需要父母幫忙支付才能做到,每月的月付難道還需要父母支付嗎?!所以,如果家裡沒有礦,想在一線城市落個腳、紮下跟是需要經濟實力的。
有人可能會說,你不會去燕郊買個房子啊,那將來孩子的教育問題、養老問題、醫療問題是不是都會冒出來?所以,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高房價已經打壓了年輕人的夢想,再怎麼努力,能成功的畢竟是少數,那就等過且過吧,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02 吃喝不愁
經過改革開放之後40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內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不再為吃喝發愁,只要肯幹活,一日三餐的基本需要沒啥問題。
買不起房子,可以租房;房租高,可以找個偏遠郊區的地方租房。反正一二線城市的公共交通發達,只要願意花時間就能省出租房的錢。省下的錢買房子不夠,可以作為衣食住行的依靠卻是綽綽有餘,如果年輕的時候就放棄了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貌似也還是會很幸福的。
目前的年輕人都是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小的時候沒有吃過苦。目前衣食無憂的生活是常態,不知道或者不太理解父母為什麼省吃儉用,理所當然的認為當下的生活是常態。也不知道應該早做打算早做儲蓄。
像這次新冠疫情之下,很多沒有儲蓄和低儲蓄的年輕人就先陷入困頓。昨天跟一家公司高管聊天中談到裁員減薪的話題,他就說:現在的年輕人是真窮啊,沒有積蓄,如果降薪,馬上就付不起房租;如果裁員,只能夠靠父母救濟。
所以,沒有憂患意識是這一代年輕人身上的典型特徵!
03 不正確的認知
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的力量非常大,就像華爾街,那是可以影響全球的力量。年輕人就會認為既然自己家裡沒有礦,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是成就了家裡有礦的。說白了就是靠體力掙錢最終成就了靠資本掙錢的,索性就差不多得了,先享受生活罷了。
在職場前期遇到了不負責任的領導,或者職業素質差的上級,曾經被不公正的對待過,歧視過,於是就覺得職場沒有好人,工作能對付就對付吧,反正不是給自己乾的。
網絡太發達,可以提供更多精神幻境。有些年輕人在上學的時候,父母管得比較嚴,有些壓力,等到上了大學和工作之後,就沉迷於網絡遊戲。在現實中沒法達成的理想和抱負,基本上在虛擬空間裡可以達成了...
04 職場鄙視鏈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是一些現象,不代表全部。
其實職場確實有條鄙視鏈:
60後鄙視70後
70後鄙視80後
80後鄙視90後
90後鄙視00後
為什麼會這樣呢?
90後、80後、70後、60後等行為會不一致,源於出生時代的重要事件以及對其產生了什麼樣影響。
50後 失落
60後 情懷
70後 悶騷
80後 糾結
90後 任性
00後 淡定
這條鄙視鏈實際上會讓職場老人覺得年輕人不愛奮鬥了。實際上,無論哪個年代的年輕人剛入職場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的迷茫期,都會有年少輕狂的時候。
但是等工作之後的5年,基本上就會踏實下來。慢慢地晉升到領導崗位,薪酬提升到可以配房配車配老婆的水平,獲得職場成功。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等功成名就之後,他們又開始鄙視更年輕的年輕人了...
職場會有貴人相助,當然也會有不公平。但是不要把這些歸功於運氣、命運之類的虛無縹緲的東西。年輕的時候就需要努力搏一把,人生難得幾回搏!年輕的時候不搏,更待何時?!
如果一個人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建立了踏實可行的工作目標、生活目標和學習目標,不斷踐行,我想最差的結局也就是大器晚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