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違規限高設卡,暢通內循環之“路”

清理違規限高設卡,暢通內循環之“路”

公路違規限卡設高、隨意執法,嚴重影響貨運物流暢通,增加企業與司機負擔,有違保民生的工作要求。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雙節”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違規設立限高設施和檢查卡點嚴重影響貨車通行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稱在國辦督查室近日進行的明察暗訪中,發現石家莊市、聊城市、淄博市、安陽市普遍存在違規在國省幹道、農村公路及城區外環主要過境通道限高設卡、隨意執法等問題,嚴重影響貨車通行效率和道路交通安全。

眾所周知,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也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此前,促進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保障交通骨幹網絡暢通,建設高效流通體系,更已被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在國家層面高度重視,並予以政策傾斜。但一些地方在政策落實中,仍存在不少堵點難點。這是此次專項督查通報的大背景,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整體社會秩序迴歸正常的當前,這種針對貨運物流行業的疏堵解難,也尤顯及時與必要。

此次督查通報指出的問題,主要包括部分地方亂設限高卡點隨意執法,交通組織管理混亂;部分地方貨車通行證辦理難,抬高企業辦事成本等。這不僅造成安全隱患,也直接導致部分受限行管控影響的貨車,只能改道或繞行高速,每車每趟往返要多花500多元,總體利潤下降30%左右……這在國家層面推出諸多舉措,力求從各個環節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的背景下,可謂“頂風作案”,也是在給國民經濟循環設卡添堵。

應該看到,任何一條公路多一個不合理、不合規的限高設施和卡點,從小的方面講,是影響具體貨運企業和貨運司機的成本與負擔;從大的方面講,則是降低一定範圍內經濟“微循環”的效率,且會抵消其他各項物流減負舉措的效果。當這樣的現象普遍化,更是將給整個國民經濟大循環拖後腿。因此,不該有、不規範的限高、卡點設施一個都不能有,那些因為“歷史”原因未能及時清除的,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更應及早清理到位,讓公路物流網絡徹底規範、暢通起來。

當前高速公路拆除了省界收費站,並全面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分佈在國省幹道等其他公路上的違規限高設卡和隨意執法現象,同樣不能成為治理盲區。其背後,可能不僅有依法行政意識淡薄乃至“懶政”問題,也或存在著畸形的“局部利益和考核指標”。

如此次督查通報中的石家莊,在2020年5月1日至9月16日之間,對未辦理通行證的黃牌貨車罰款金額就高達273.5萬元。就此而言,要有效清理相關違規管理做法,還須徹底斬斷地方對“執罰經濟”的依賴。對於違規操作,以及在治理上陽奉陰違、弄虛作假的行為,應追責到人,真正展現“零容忍”的治理效力。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此次通報中,河南安陽市湯陰縣不僅未及時對去年排查出的違規限高設施和檢查卡點進行清理,今年初以防疫名義設立的4個檢查卡點也沿用至今。這無疑是錯上加錯,其他地方是否也還存在著卡點“易設難撤”的情況,各地也該舉一反三,及時加大規範和清理力度。

違規限卡設高、隨意執法,嚴重影響貨運物流暢通,增加貨運企業和貨車司機負擔,“既有違保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的工作要求,也不符合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的發展方向”——道理再清晰不過,各地都應以此次通報為契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強有力舉措叫醒“裝睡者”,真正讓國民經濟循環暢通無阻。

編輯:何睿 校對:付春愔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