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湾的故事

苏州湾的故事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

这是《春天的故事》的歌词。

在这首中国改革开放代表曲的旋律中,深圳从一个不起眼的南方小渔村,一夜间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被称为“中国式奇迹”。

深圳的发展告诉了我们:画圈真的很重要。

2011年夏末初秋,苏州也开始画圈了,在古城之外,东南西北各画了个圈。

其中在南边画下的那个圈就是苏州太湖新城。在这个180平方公里的大圈里,吴中、吴江两个区各占30平方公里,中间的东太湖水域占了120平方公里。

一场引领苏州进入“太湖时代”的造城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1、

对苏州而言,造城并不是件难事。难就难在,要让两个“诸侯”一起造城,即便在2012年,吴江撤市设区,从独立的县级市变成苏州城区的一部分。

一晃快10年过去了,“苏州太湖新城”这个180平方公里的圈早就名存实亡,就连很多生活在苏州的人还是吴中太湖新城、吴江太湖新城傻傻分不清楚

如今,吴中太湖新城成立了太湖街道,在10平方公里启动区还未成气候的现在,已经想象着西拓那余下的20平方公里。绿色和智慧就像两件华丽的外衣一样,包裹着这座蹒跚前行的新城。

对了,这座新城的目标是“瞄准未来苏州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平”。

吴江太湖新城更是已经成为了东太湖旅游度假区后面括号里的后缀(根据官方回复是:两者采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合署办公模式)。这座新城也有个响亮的目标:打造21世纪苏州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

距离21世纪结束还有80年,时间还够,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亲眼见证

至于未来,我想大概率两座新城也不会怀着初心,一起画好苏州南边的这个圈了。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依托国家战略的先行启动区和沪苏湖高铁,吴江是一心要去站C位的,这就必然会将一部分发展重心南移,做强汾湖,对接上海。

就跟我吴江的一位朋友讲的,我大吴江基本面这么好,为啥要搭理你小吴中呢

对于吴中太湖新城而言,只有绿色,没有“红色”;智慧说了十年,真没见多智慧;产城融合,没见产,也没见城,融合得悄无声息。另外,产业基础的薄弱,交通的硬伤,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不过房价都破3万了,有什么关系呢。

就跟我吴中的一位朋友讲的,别说发展慢,说就是要慢慢做精品

总结下来就是,各干各的,预期都很美好。毕竟,漫漫历史长河里,谁还不是个潜力股。


2、

对区域价值的炒作来说,太湖新城的故事讲了那么多年,相信的相信了,不相信的也很难再相信。是时候换个新概念包装包装了。

于是,“湾区概念”来了。前面说画个圈很重要,现在看来取个好名也很重要。政府已经用“苏州湾”三个字搭了这么好的台,地产商们不讲个好故事也太对不起观众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对标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的苏州湾区,什么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大湾区都是弟弟。珠玉在前,湾区价值无限。

就跟我做地产一朋友说的,管你海湾、湖湾、河湾,湾字一带,黄金万两

如果说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旧金山湾区是科研湾区,东京湾区是产业湾区,那我想,苏州湾这个全球顶级湾区,应该是地产湾区吧

7月11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受绿地邀请,来到苏州湾。在被造势为“沸腾长三角”的这场活动中,吴晓波先是纵论中国经济,最后回到正题谈论绿地项目所在地的价值。演讲中,他肯定了这个全球顶级湾区——苏州湾。

就在前一天,吴晓波刚刚发长文反思了自己带货直播“翻车”的经历。他写道,很多年后,回想起无比尴尬和羞愧的今天,我会对自己说,“我可是那个开过直播、翻过车的吴晓波”。他总结自己翻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的表现,二是选品逻辑。

至少,从媒体报道来看,第二天的活动现场,吴晓波表现很好,但我不知道他在谈论苏州湾时会不会感到尴尬和羞愧。当然了,我也没法拿出15罐奶粉这样的数字来让他反思自己的选品逻辑。


3、

2011年

那是一个初秋夏末

苏州的南边被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个世界级湾区

在湾的那边是未来的“香港”

在湾的这边是未来的“深圳”

……

这是《苏州湾的故事》的歌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