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後進村”的“花樣蝶變”

一個“後進村”的“花樣蝶變”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佇立在小村莊路口,一棟棟農家小樓錯落有致;平坦的柏油公路旁,村民自發栽種的花草迎風搖曳;文化廣場上,老人們在陽光的照拂下聊著家常。不遠處,平安區三合鎮條嶺新村村委樓頂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字分外醒目。

以前的條嶺村,交通不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為了吃飯穿衣發愁是常有的事兒,因村務混亂還一度戴上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成了平安區有名的問題村、落後村。

為改變條嶺村面臨的困境,村裡統一實施了整村搬遷項目,並以黨建為抓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持續發力。如今的條嶺新村,走出了一條脫胎換骨的“蝶變之路”,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幸福村。

抓住了“牛鼻子”

黨員“刷出”了存在感多年難題一個個化解了

搬下山,硬件設施到位了,軟實力也必須保障到位。2017年前,條嶺村由於班子戰鬥力不強等因素被列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成為三合鎮黨委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的硬傷。

2017年底,海東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二大隊大隊長趙海龍經組織選派來到條嶺村擔任黨支部書記,開始了他撲下身子、挑起擔子、“擼起袖子加油幹”的駐村生活。

趙海龍瞭解到,條嶺村黨建工作成績常年都排在三合鎮18個黨支部末尾,原黨支部書記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不到位,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組織黨員開展“三會一課”“固定黨日”等活動困難,這些都成了阻礙條嶺村黨支部建設和發展的“頑疾”。

到任後,趙海龍仔細揣摩解決矛盾的方式方法。他及時召集村黨支部班子聯合“會診”,對黨支部存在的問題逐條逐項進行了分析,最後一致認為,村裡黨員的思想滑了坡。

針對這個實際,趙海龍決定從思想建設做起,從第一堂課做起,從寫好一個承諾事項做起,從順利開展一次“固定黨日”活動做起。他緊密結合鎮黨委安排,制定了黨支部理論學習計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理論學習的“第一課”,強化黨員的思想建設。簽訂黨員承諾書時,他充分引導黨員喚醒先鋒模範意識,為村級建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張永發是條嶺村一名“沉默”黨員。說他沉默,是因為他在黨組織的任何活動和工作中,總是存在消極的觀望態度。趙海龍瞭解到張永發的情況後,常常藉故到張永發家“串門”,與張永發談心,引導他逐漸提高自己在黨支部中的“存在感”,喚醒他作為黨員的榮譽感,鼓勵他為村級黨組織建設出一份力。

慢慢地,張永發的身影出現在村級黨員活動室的每一個角落,“固定黨日”時踴躍發言有他,黨員活動室衛生清掃有他,甚至黨員微信群回覆消息最快的也是他。

說到進步和變化,張永發有些靦腆:“以前總覺得自己水平低,也不願意與其他黨員溝通交流,直到跟趙書記接觸後,他經常鼓勵我發揮老黨員的帶頭作用,給年輕黨員作表率。在他的鼓勵下,我積極參與黨支部各項活動和工作,刷出了‘存在感’,不僅受到了趙書記的誇獎,年輕黨員也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光榮著哩!”

在趙海龍的帶領下,條嶺村黨支部堅持“四議兩公開”村級民主決策,常態化與村裡黨員群眾傾心交談、廣泛徵求他們對於村黨支部基層組織建設及村級發展的意見建議,研究制定符合工作實際的年度黨組織計劃和村級發展思路。通過一系列規範化的“組合拳”,條嶺村黨支部成員理論素養、業務水平、管村治村能力均得到顯著提升,村組織建設工作越來越規範,村級凝聚力越來越強。

老黨員李玉花今年已經70多歲了,還堅持參加黨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每次說起趙海龍時都讚不絕口:“趙書記剛來時,人年輕,我心想一個娃娃怎麼能當好黨支部書記呢?後來與趙書記接觸得多了,才發現這個娃娃一點都不簡單,工作有方法、有思路,作風接地氣、紮實,有這樣的好書記帶頭,我們再也不用愁比別的村落後了!”

鼓起了“錢袋子”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一樁樁民生好事辦成了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面對條嶺村產業單一、發展落後等實際,如何帶領群眾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是擺在趙海龍面前的一道試題。

為解決條嶺村產業單一問題,趙海龍多次與三合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溝通,尋找適宜本村發展的產業道路。著眼於條嶺村老村的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幾經篩選,他最終選定了“農家樂”產業。

李長民是條嶺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退役士兵,因有腰傷,不能外出務工,經濟來源受限,生活十分困難。聽村裡要發展“農家樂”產業後,他很心動,但由於沒有經驗、害怕失敗,一直持觀望態度。

知曉李長民的情況後,趙海龍專門前往李長民家,給他講解了許多政策性知識,為他帶去了基本經營管理方面的書,鼓勵他下定決心搞“農家樂”。趙海龍還積極協調相關單位,幫助李長民辦理手續,在他的支持和努力下,李長民的“農家樂”逐漸步入正軌。

今年國慶小長假,李長民的農家院門口,總是停著好幾輛青A牌照的車,因停車區域有限,他每天都要在門口疏導這些車輛有序停泊。“現在每到週末,就有很多周邊市縣的人來我們條嶺村,大多數都是城市上班族,到咱們這裡賞田園美景,品農家美食。一到週末,村裡的‘農家樂’都供不應求了。”李長民說。

李延旭也是靠著“農家樂”富起來的脫貧戶。開“農家樂”之前,他只能到處打工賺取全家的生活費用。開“農家樂”後,李延旭就在自己家門口掙起了錢。他說:“這兩年村裡的發展變化是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村裡的環境好了,辦事方便了,趙書記還為我們協調了好多扶持項目,讓我們輕輕鬆鬆在家門口掙上了錢,日子過得也越來越紅火了。”

看著“農家樂”經營火爆,趙海龍又產生了發展另一種產業增加村民收入渠道的想法。他積極與鎮黨委政府溝通,依託三合鎮非禁養區的地域優勢,充分利用富硒資源和山區資源,通過舍飼餵養,科學補飼,探索肉牛規模化養殖產業,積極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新路徑。目前,肉牛規模化養殖產業正在籌備中。

找到了“好方子”

齊心協力改善環境村民幸福感越來越足了

國慶節後,條嶺新村村級服務中心前的廣場上,村裡的黨員正如火如荼地整治環境衛生,村黨支部書記趙海龍也投身其中,大家幹得熱火朝天。

為徹底解決條嶺村村級環境衛生較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趙海龍將黨員帶頭整治環境衛生設定為“固定黨日”的自選動作,通過黨員先行,帶動全村群眾自覺整治維護人居環境衛生。

黨員張生吉說:“自從村裡的黨員們每月開始帶頭整治村裡的環境衛生,我發現村裡很多人家的房前屋後都發生了變化,柴草不亂堆亂放了,村裡每家每戶都在發生好的改變呢。”

為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趙海龍先後爭取400多萬元資金,翻修了村內排汙管道、圍牆、水泥道路、U型槽、村委會辦公室及村廣場地基,修建了農田灌溉水渠,新建了村委會食堂、衛生間、廣場木質涼亭、路燈等基礎設施,打造了“黨員林”和村民休閒小遊園,同時實現了天然氣全覆蓋。

黨員祁之義平時喜歡到小遊園散步。“比上過去的條嶺村,條嶺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出門也沒有什麼好去處,讓人提不起精神,現在每天都要來小遊園裡走走,曬曬太陽,看看花草,周圍的一切欣欣向榮,我滿足著哩。”祁之義說。

三年來,條嶺村不斷強化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凝聚群眾,著力解決群眾最急迫的民生問題,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被評為三合鎮先進村集體,2019年被評為平安區先進村集體,實現了從“軟弱渙散”到“黨建先鋒”的“花樣蝶變”。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