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九泉下的中國奧運抗日英雄

8.15是日本向中國投降日,很多舊時又湧上心頭。

12年前的2008年中國準備舉辦北京奧運會,我作為一個研究者,發現塵封已久的史料,足以讓人潸然淚下。


悲哉!九泉下的中國奧運抗日英雄

從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到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中國健兒在奧運會上的角色是辛酸的失敗者,同時也是偉大的失敗者。這些悽慘的前行者,正像魯迅先生所說,運動場上“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魯迅先生還尖銳地說過:“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魯迅先生一生極少評論體育,然而寥寥數語,也讓今天的我們感到振聾發饋。

特別讓人感動也已被今天的人們遺忘的是,在柏林奧運會上的中國奧運健兒,當他們回到祖國不久,便經歷了“國破河山在”的生死存亡的關頭。不少中國奧運健兒脫下運動裝,毫不猶豫地參加了一場氣壯山河的反侵略的戰爭。

曾經在第11屆柏林奧運會上執法美國對加拿大籃球決賽的舒鴻,是中國籃球裁判至今沒有達到的高度。舒鴻為中國爭得了光榮,回國後抗戰全面爆發,作為浙江大學體育系主任的舒鴻帶著學生逃難到玉山,他憑藉豐富的經驗感到日寇在上空盤旋的飛機有可能向學生的目標“行兇”,他不顧安危招呼學生們趕快逃出學生們棲居的小樓,讓學生們就地臥倒。果然日寇的飛機轟炸了這座小樓,舒鴻被學生們稱為“救命恩人”。


悲哉!九泉下的中國奧運抗日英雄

更讓人感動的是參加柏林奧運會的撐高跳高運動員符保盧,他成為30多名參賽中國運動員中唯一進入複賽的隊員。如果不是他連撐杆跳高的器具都沒有,不得不借用別國選手簡陋的竹竿,他會走得更遠。符保盧就讀於暨南大學,由於高大英俊和充滿陽剛之氣,還演過電影《海葬》,在他面前是很多年輕人羨慕的幸福和前途,在國家危難的時刻,他拋棄了萬眾矚目的職業而選擇了一個最危險的職業,1938年他參加空軍,在一次慘烈的對日空戰中,獻出了年僅24歲的生命。

還有三位柏林奧運會上的中國拳擊隊隊員王潤蘭、靳貴第、靳桂,他們回國不久他作為中國軍人率部抗敵。靳貴第在安陽之役中犧牲,靳桂在打得天昏地暗的臺兒莊戰役中壯烈捐軀。王潤蘭阻擊日軍連戰四晝夜,負傷不下火線,在日寇坦克肆虐的時刻,他的血肉之軀與集束手榴彈一起衝向敵人坦克,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顯示中國不會亡的氣概,這是何等英勇、何等悲壯的奧運英雄!


悲哉!九泉下的中國奧運抗日英雄

參加柏林奧運會的中國足球隊隊員陳鎮和是上海暨南大學畢業的莘莘學子,參加了奧運會第二年他毅然報名參加中國空軍航校,學習戰鬥機駕駛。1941年1月28日,在一次執行抗戰任務時壯烈犧牲,年僅35歲。他生前留下一首詩:“男兒莫惜少年頭,快把鋼刀試新仇,殺盡倭奴雪舊恥,誓幹扶桑方罷休!”

我欽佩崇拜這些奧運英雄,沒有什麼能比國家危難時刻獻出生命更神聖的了。我期盼著宣揚奧運精神的時候不要遺忘他們,而他們的確已經很少被人們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