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裡的清明,道不盡的哀思

光陰流轉,又是一年清明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清明期間,天氣似乎也總能應和著人的心情,天空總是陰霾的對應著人們此時的內心的惆悵;清明還多細雨,就如同人們因思念親人的哀哀低訴。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是唯一一個被當作節日的節氣,也是傳統的祭祀的節日,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清明是寄託哀思的日子,需要給祖先掃墓,祭奠英烈,莊重肅穆。

古詩詞裡的清明,道不盡的哀思

清明這一天,人們往往頂著毛毛細雨,帶著果品,去祭奠親人,就是我們說的掃墓。來到親人的墳前,寄託哀思,表達思念,順便拔出墳墓上的雜草培植新土,再奉上鮮花和祭品。

祭祖掃墓、春遊踏青都是清明期間人們常做的事,清明,讓我們緬懷過去,不忘先人,這也是一個感恩的節日。讓我們來品讀幾首古詩詞,感受古人在清明期間的哀思,從中還可窺探到古時的清明習俗呢!

清明

宋代:胡仲參

杯酒濃澆壠上春,東風吹起紙灰塵。

可堪腸斷中原路,草掩芒丘不見人。

這首清明詩是宋代的胡仲參寫於清明那天,這天家家都外出給親人掃墓,帶上酒和祭品,來到墳前,並燒些紙錢希望九泉下的人能收到。在這悲傷的日子,詩人柔腸百結,思緒萬千,便寫下了這首詩。

古詩詞裡的清明,道不盡的哀思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代: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高啟在陳秀才回沙上省墓時,有感而發而寫下的。

滿身的衣服都沾滿了血淚和塵埃,如今戰亂雖然結束了,但是回到故鄉也還會感到悲哀。梨花於風雨中都落盡了,寒食節就這麼過去了。

戰亂中死去了不少人,因此在清明掃墓的時候,很多的墳墓上卻無後人來祭祀,更顯得清明時期的淒涼和無盡的哀愁。

古詩詞裡的清明,道不盡的哀思

《清明日》

唐代:李建勳

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

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

他帶著酒去尋芳了,而我獨自關門好安靜的睡眠。只有那楊花似乎還在尋找著,因為這微風又重新吹到了我的床邊。全詩寥寥幾句就把清明這幾天的風景以及心境描寫出來了。


《清明》

宋代:孫永

每年每遇清明節,把酒尋花物地忙。

今日江頭衰病起,神前新火一爐香。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詩人把酒尋花。恰好這一天身體不適衰病又起,便在神前新上了一爐新香。短短几句,便是訴不盡的哀傷。

古詩詞裡的清明,道不盡的哀思

清明日對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南北那邊的山上有很多的墓地,清明時節往來全是去掃墓的人。焚燒的紙灰像白色的蝴蝶到處飛舞,痛哭的血淚染紅了滿山的杜鵑。

黃昏時,靜寂的墳場一片荒涼,惟有狐狸躺在墳上睡覺,晚上歸家的兒女們聚在燈前歡聲笑語。人生今朝有酒就應今朝醉,百年之後又怎能有一滴再滴到九泉呢?

這首詩不同於其他幾首,詩人以獨特的寫法告訴我們活著的人應該珍惜當下,享受生活。

古詩詞裡的清明,道不盡的哀思

你覺得哪首詩最能表達你對清明的感受呢?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