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所大戰的局面,是時候該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了!

1

截止今天,非小號平臺的數據統計,已經有245家交易所排名上榜。前一陣子媒體報道,數字貨幣交易所已經超過500家,目前依舊是井噴狀態。其火爆程度不亞於年前區塊鏈媒體的爆發局面。

對於很多小白用戶來說,可能還沒明白什麼是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區別,每天耳熟能詳的便是火幣、OKEX、幣安……對於交易所,用互聯網產品思維方式來思考便是流量為王,得用戶得天下。

而往往帶有金融屬性的產品,考慮的問題便沒有這麼簡單。舉個例子:

很多幣種並不是所有的頭部大交易所都有上幣。比如說,我想買一個看好的幣種,發現常用的交易平臺上沒有,只能去其他交易所重新註冊做kyc認證,轉幣到新的交易所做幣幣交易,等這些手續完成,幣的價格早就起飛了。心中已經跑過無數匹cnm……面對這樣的痛點,又該如何解決呢?——留個懸念,後面解答。

千所大戰的局面,是時候該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了!

(中心化交易所運行機制)

中心化交易所能吐槽的點太多了。中心化交易所會面臨包括內部運營風險、商業道德風險、資產盜用等嚴重影響用戶資產安全的風險。有名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前一陣某頭部交易所出現嚴重bug,站內USDT互轉,A轉給B1萬USDT,B獲得1萬,而A不會減少,很多人發現這個系統漏洞,開始套利。導致平臺不得不關閉所有提現業務。類似這樣的例子太多,不一一舉例。

中心化交易所資產的第三方背書集中式託管,會招致巨大的黑客攻擊風險相當考驗網站技術能力和緊急應對能力。你要想想,放在中心化交易所的幣是直接把私鑰交給平臺託管,而對於數字貨幣,掌握私鑰才算是真正掌握數字貨幣。如果中心化平臺交易所後臺出現漏洞和BUG,面對黑客攻擊,後果不堪設想。

中心化交易所的各種手續十分繁瑣複雜。大家天天嚷著幣圈大媽大爺已經進場。請問:大媽大爺對於繁瑣的fanqiang手續,註冊手續,各種法幣賬戶幣幣賬戶,充幣地址提幣地址,還沒開始操作估計大媽大爺就已經暈了,談何大媽大爺進場,無非都是在意淫,只不過大媽大爺最容易成傳銷分子的韭菜罷了。

說到fanqiang,據我瞭解,很多人都是購買的私人線路。別人搭建的服務器,搭建的線路,你拿來用,意味著你的所有數據基本上都是在別人的服務器上裸奔。Google統計數據顯示,84%的VPN應用未能使用最新版本的互聯網協議對流量進行正確地加密。儘管研究中三分之二的VPN應用都宣稱自己能夠保護用戶的隱私,但是其中75%都使用了第三方數據追蹤庫,82%的都要求用戶提供訪問額外的用戶信息的權限,比如讀取短信內容等。更何況你的交易所賬號密碼會有多安全。

2

從業務層面來說,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對來說還是簡單的多(強調一下,這裡是指非小白用戶),它只需要承擔主要的資產託管、撮合交易及資產清算。而不需要承擔像中心化交易所需要承擔的非交易的功能像賬戶體系、KYC、法幣兌換等等。並且與中心化交易所很大的不同在於,所有的這一切都通過開源智能合約來實現,將資產託管、撮合交易、資產清算都放在區塊鏈上。簡單理解,就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不需要註冊賬號,只需要你擁有自己的錢包,比如說MetaMask輕錢包,便可以自動建立自己的賬號,所有的交易都在區塊鏈上進行。但這也導致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速度慢的特點。

千所大戰的局面,是時候該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了!

(去中心化交易所運行機制)

這又要談到安全問題,去中心化交易所不保存用戶的私鑰。所以必須要保管好自己的錢包私鑰(建議新用戶先把以太坊錢包體驗一遍再接觸去中心化交易所)。至於平臺方面,由於資金存放於智能合約及用戶個人錢包,所以即使發生被攻擊事件,只要你保存好自己的私鑰,資金依然是安全的。

而一家靠譜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應該具備開源的機制、平臺不碰用戶私鑰以及交易驗證。所有不開源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耍流氓。智能合約也需要經過第三方審核。用智能合約來實現去中心化去信任的交易機制,解決了中心化交易所人為因素產生的內部運營風險、商業道德風險、資產盜用等嚴重影響用戶資產安全的風險。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目前來說各有利弊。中心化交易所效率高,成交量高,流通性強,但安全隱患是在讓人擔憂,丟幣,盜幣,平臺堅守自盜。平臺作惡成本低,刷單刷量,聯合坐莊等。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是如此,但是在利益面前誰都別輕易挑戰人性。

相對中心化平臺,去中心化交易所弊端就是效率低,操作複雜(對於小白來說),體驗感欠缺等。最大的短板還是在於效率問題。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交易費更低,可以保證安全和公平。

下面是我歸納整理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交易協議的對比表格。

千所大戰的局面,是時候該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了!

下面是我歸納整理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項目列表。

千所大戰的局面,是時候該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了!

解釋一下這裡為什麼要把BNB(幣安)放進來。目前是BNB是中心化的平臺幣,前不久幣安發出的通告,BNB(ERC20代幣)將升級為BNB(Binance Coin),看清楚一下哦。是Coin而不是token,意味著幣安將要做公鏈,而不是單純意義上以太坊上發出來的token。這讓我依舊看好BNB的長期價值。

  • Bitshares是一個基於石墨烯技術開發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曾紅極一時。
  • WAVES用於資產/自定義代幣發行、轉賬和交易的終極密碼學貨幣平臺。
  • Cybex基於bitshares的分叉版本,運用的石墨烯技術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 DEW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 AirSwap是一個點對點交易ERC20代幣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 Leverj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Ethereum)上的混合分散交易所,提供去中心化的槓桿交易平臺。
  • Autonio是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交易系統。
  • EtherDelta 以德是基於太坊智能合約的交易系統。

上述各個項目除了Bitshares、WAVES和Cybex其他項目都是基於以太坊開發的中間層協議或交易所應用,只能交易基於以太坊發行的ERC20 tokens,其他公鏈的token無法支持。此外,這些項目後續發展可能會受到以太坊系統性能的限制。

3

去中心化交易協議並不是交易平臺,它是一個開源的去中心交易協議。我想了一下,去中心化交易協議可以簡單類比成互聯網時代的SaaS產品(雖然並不正確),轉為B端商家提供高效而又簡單的自動化管理服務,只不過去中心化交易協議是開源並且免費的協議層項目,而B端正是各大交易平臺。

0x Project屬於訂單薄託管模式,鏈下訂單撮合、鏈上清結算,技術實現中引入了Relayer的概念。Relayer可以理解是任何實現了0x協議和提供了鏈下訂單簿服務的做市商、交易所、Dapp等等。Relayer的訂單簿技術實現可以是中心化的也可以是非中心化的。ox開發進度最快、生態圈最全的,落地項目最多。

千所大戰的局面,是時候該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了!

Loopring是類似0x的去中心化的交易協議,也是下訂單撮合、鏈上清結算,創新的引入環路撮合概念,可一次性將十幾種Tokens的訂單進行環路撮合,一個訂單被廣播給多個交易所,最快、價格最優的交易所獲得訂單。

KyberNetwork是一個數字資產與加密數字貨幣的即時交易和兌換的鏈上協議。我認為Kyber更像是是一個去中心的幣幣OTC(場外交易服務商)。kyber通過實時參考各交易所市場價格為用戶提供最低成交價,鏈上完成清結算。與0x、Loopring不同的是,kyber是沒有訂單薄的。

Hydro Protocol 重新定義去中心化交易所訂單執行規則,提供共享訂單的撮合機制。Hydro 開創“Federated Liquidity Pools” (FLP) 機制激勵去中心化交易所加入。 通過權益證明,可以成為共享流動池的一員。反之,通過提供流動性,系統會返還HOT作為激勵。

現在就可以解答文章開篇提出來的問題。中心化交易所上幣種類不全導致用戶註冊很多交易所,來回轉賬註冊的時間自己想買的幣早已起飛。而去中心化交易協議便可以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說Loopring對於其他交易平臺是可以借用底層框架。交易所和錢包都可以調用。並且交易資源是互通的,比如使用路印協議的某交易所上可以買入你在路印協議錢包裡賣出的幣。

4

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是未來的大勢所驅,這也是我一直堅信的理念。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去中心化交易所未來的路還很長,離小白用戶的距離還是很遠很遠,未來什麼時候每一個小白用戶第一次登入平臺可以很輕鬆的理解和操作起來,才是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真正的普及的時候。當然,效率問題,也是關鍵。

甚至還可以思考一下,現在頭部流量的中心化平臺是否也會像幣安一樣放眼長遠目光,去積極的擁抱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未來?(留個問題,大家思考)

對於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投資理念。我們關注公鏈技術的同時也不要忽視協議層項目的發展。因為交易速度更快、吞吐量更大、支持跨鏈功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肯定會脫穎而出,只有跨鏈和協議層做好了,才能做出更好的交易所平臺。性能為關鍵因數。其次要看項目的落地和數據。所以對於小白用戶就更要深入理解學習項目的本質,才能把握價值投資的邏輯。

彩蛋

文章中有提到fanqiang不安全的問題,推薦一篇文章,動手能力強的童鞋可以學著使用Google Cloud搭建Shadowsocks服務器(免費1年)。但是這也不是最安全的機制。畢竟都不是安全加密。哈哈哈.....目前我也沒找到更好的方法啦

千所大戰的局面,是時候該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來了!

想要文章中的兩個統計表格文件可以在後臺回覆“交易所”獲取。

Google Cloud搭建Shadowsocks服務器文章鏈接:
https://blog.csdn.net/zhalcie2011/article/details/79262591

掃碼關注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