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所大战的局面,是时候该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了!

1

截止今天,非小号平台的数据统计,已经有245家交易所排名上榜。前一阵子媒体报道,数字货币交易所已经超过500家,目前依旧是井喷状态。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年前区块链媒体的爆发局面。

对于很多小白用户来说,可能还没明白什么是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区别,每天耳熟能详的便是火币、OKEX、币安……对于交易所,用互联网产品思维方式来思考便是流量为王,得用户得天下。

而往往带有金融属性的产品,考虑的问题便没有这么简单。举个例子:

很多币种并不是所有的头部大交易所都有上币。比如说,我想买一个看好的币种,发现常用的交易平台上没有,只能去其他交易所重新注册做kyc认证,转币到新的交易所做币币交易,等这些手续完成,币的价格早就起飞了。心中已经跑过无数匹cnm……面对这样的痛点,又该如何解决呢?——留个悬念,后面解答。

千所大战的局面,是时候该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了!

(中心化交易所运行机制)

中心化交易所能吐槽的点太多了。中心化交易所会面临包括内部运营风险、商业道德风险、资产盗用等严重影响用户资产安全的风险。有名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前一阵某头部交易所出现严重bug,站内USDT互转,A转给B1万USDT,B获得1万,而A不会减少,很多人发现这个系统漏洞,开始套利。导致平台不得不关闭所有提现业务。类似这样的例子太多,不一一举例。

中心化交易所资产的第三方背书集中式托管,会招致巨大的黑客攻击风险相当考验网站技术能力和紧急应对能力。你要想想,放在中心化交易所的币是直接把私钥交给平台托管,而对于数字货币,掌握私钥才算是真正掌握数字货币。如果中心化平台交易所后台出现漏洞和BUG,面对黑客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中心化交易所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复杂。大家天天嚷着币圈大妈大爷已经进场。请问:大妈大爷对于繁琐的fanqiang手续,注册手续,各种法币账户币币账户,充币地址提币地址,还没开始操作估计大妈大爷就已经晕了,谈何大妈大爷进场,无非都是在意淫,只不过大妈大爷最容易成传销分子的韭菜罢了。

说到fanqiang,据我了解,很多人都是购买的私人线路。别人搭建的服务器,搭建的线路,你拿来用,意味着你的所有数据基本上都是在别人的服务器上裸奔。Google统计数据显示,84%的VPN应用未能使用最新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对流量进行正确地加密。尽管研究中三分之二的VPN应用都宣称自己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但是其中75%都使用了第三方数据追踪库,82%的都要求用户提供访问额外的用户信息的权限,比如读取短信内容等。更何况你的交易所账号密码会有多安全。

2

从业务层面来说,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对来说还是简单的多(强调一下,这里是指非小白用户),它只需要承担主要的资产托管、撮合交易及资产清算。而不需要承担像中心化交易所需要承担的非交易的功能像账户体系、KYC、法币兑换等等。并且与中心化交易所很大的不同在于,所有的这一切都通过开源智能合约来实现,将资产托管、撮合交易、资产清算都放在区块链上。简单理解,就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不需要注册账号,只需要你拥有自己的钱包,比如说MetaMask轻钱包,便可以自动建立自己的账号,所有的交易都在区块链上进行。但这也导致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速度慢的特点。

千所大战的局面,是时候该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了!

(去中心化交易所运行机制)

这又要谈到安全问题,去中心化交易所不保存用户的私钥。所以必须要保管好自己的钱包私钥(建议新用户先把以太坊钱包体验一遍再接触去中心化交易所)。至于平台方面,由于资金存放于智能合约及用户个人钱包,所以即使发生被攻击事件,只要你保存好自己的私钥,资金依然是安全的。

而一家靠谱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应该具备开源的机制、平台不碰用户私钥以及交易验证。所有不开源的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耍流氓。智能合约也需要经过第三方审核。用智能合约来实现去中心化去信任的交易机制,解决了中心化交易所人为因素产生的内部运营风险、商业道德风险、资产盗用等严重影响用户资产安全的风险。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目前来说各有利弊。中心化交易所效率高,成交量高,流通性强,但安全隐患是在让人担忧,丢币,盗币,平台坚守自盗。平台作恶成本低,刷单刷量,联合坐庄等。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的平台都是如此,但是在利益面前谁都别轻易挑战人性。

相对中心化平台,去中心化交易所弊端就是效率低,操作复杂(对于小白来说),体验感欠缺等。最大的短板还是在于效率问题。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交易费更低,可以保证安全和公平。

下面是我归纳整理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交易协议的对比表格。

千所大战的局面,是时候该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了!

下面是我归纳整理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项目列表。

千所大战的局面,是时候该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了!

解释一下这里为什么要把BNB(币安)放进来。目前是BNB是中心化的平台币,前不久币安发出的通告,BNB(ERC20代币)将升级为BNB(Binance Coin),看清楚一下哦。是Coin而不是token,意味着币安将要做公链,而不是单纯意义上以太坊上发出来的token。这让我依旧看好BNB的长期价值。

  • Bitshares是一个基于石墨烯技术开发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曾红极一时。
  • WAVES用于资产/自定义代币发行、转账和交易的终极密码学货币平台。
  • Cybex基于bitshares的分叉版本,运用的石墨烯技术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 DEW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 AirSwap是一个点对点交易ERC20代币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 Leverj是一个建立在以太坊(Ethereum)上的混合分散交易所,提供去中心化的杠杆交易平台。
  • Autonio是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交易系统。
  • EtherDelta 以德是基于太坊智能合约的交易系统。

上述各个项目除了Bitshares、WAVES和Cybex其他项目都是基于以太坊开发的中间层协议或交易所应用,只能交易基于以太坊发行的ERC20 tokens,其他公链的token无法支持。此外,这些项目后续发展可能会受到以太坊系统性能的限制。

3

去中心化交易协议并不是交易平台,它是一个开源的去中心交易协议。我想了一下,去中心化交易协议可以简单类比成互联网时代的SaaS产品(虽然并不正确),转为B端商家提供高效而又简单的自动化管理服务,只不过去中心化交易协议是开源并且免费的协议层项目,而B端正是各大交易平台。

0x Project属于订单薄托管模式,链下订单撮合、链上清结算,技术实现中引入了Relayer的概念。Relayer可以理解是任何实现了0x协议和提供了链下订单簿服务的做市商、交易所、Dapp等等。Relayer的订单簿技术实现可以是中心化的也可以是非中心化的。ox开发进度最快、生态圈最全的,落地项目最多。

千所大战的局面,是时候该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了!

Loopring是类似0x的去中心化的交易协议,也是下订单撮合、链上清结算,创新的引入环路撮合概念,可一次性将十几种Tokens的订单进行环路撮合,一个订单被广播给多个交易所,最快、价格最优的交易所获得订单。

KyberNetwork是一个数字资产与加密数字货币的即时交易和兑换的链上协议。我认为Kyber更像是是一个去中心的币币OTC(场外交易服务商)。kyber通过实时参考各交易所市场价格为用户提供最低成交价,链上完成清结算。与0x、Loopring不同的是,kyber是没有订单薄的。

Hydro Protocol 重新定义去中心化交易所订单执行规则,提供共享订单的撮合机制。Hydro 开创“Federated Liquidity Pools” (FLP) 机制激励去中心化交易所加入。 通过权益证明,可以成为共享流动池的一员。反之,通过提供流动性,系统会返还HOT作为激励。

现在就可以解答文章开篇提出来的问题。中心化交易所上币种类不全导致用户注册很多交易所,来回转账注册的时间自己想买的币早已起飞。而去中心化交易协议便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Loopring对于其他交易平台是可以借用底层框架。交易所和钱包都可以调用。并且交易资源是互通的,比如使用路印协议的某交易所上可以买入你在路印协议钱包里卖出的币。

4

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驱,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去中心化交易所未来的路还很长,离小白用户的距离还是很远很远,未来什么时候每一个小白用户第一次登入平台可以很轻松的理解和操作起来,才是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真正的普及的时候。当然,效率问题,也是关键。

甚至还可以思考一下,现在头部流量的中心化平台是否也会像币安一样放眼长远目光,去积极的拥抱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未来?(留个问题,大家思考)

对于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投资理念。我们关注公链技术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协议层项目的发展。因为交易速度更快、吞吐量更大、支持跨链功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肯定会脱颖而出,只有跨链和协议层做好了,才能做出更好的交易所平台。性能为关键因数。其次要看项目的落地和数据。所以对于小白用户就更要深入理解学习项目的本质,才能把握价值投资的逻辑。

彩蛋

文章中有提到fanqiang不安全的问题,推荐一篇文章,动手能力强的童鞋可以学着使用Google Cloud搭建Shadowsocks服务器(免费1年)。但是这也不是最安全的机制。毕竟都不是安全加密。哈哈哈.....目前我也没找到更好的方法啦

千所大战的局面,是时候该聊一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未来了!

想要文章中的两个统计表格文件可以在后台回复“交易所”获取。

Google Cloud搭建Shadowsocks服务器文章链接:
https://blog.csdn.net/zhalcie2011/article/details/79262591

扫码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