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超牛"女神博導:曾破格晉升教授,如今獲騰訊300萬獎金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來自34家單位的50位青年學者獲獎。其中,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教授李贊憑藉其在"信息電子"領域的突出貢獻獲此殊榮,成為本年度學校唯一一位獲獎者。

陝西

李贊,1975年生於陝西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被授予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稱號、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資助。

個人經歷:

1994年,李贊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被免試保送進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1998年獲學士學位後,再次被免試保送攻讀碩士學位;之後2000年又是被免試提前攻讀通信與信息系統博士學位,並於2004年獲校"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基金資助。此外,她在2001年轉為在職博士任助教,2002年破格晉升為講師;2004年晉升為副教授;2005年批准為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碩士導師;2007年又破格晉升為教授;2008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陝西

科研成果:

1975年出生的李贊教授,不僅是博士生導師和工學博士,也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術帶頭人。李贊教授主要從事無線通訊系統等研究工作,她帶領科研團隊,針對國家實際應用需求,解決了高安全、高可靠通信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先後研製出我國獨立自主的新一代應急通信系統、認知抗干擾跳頻芯片、頻譜感知傳感器網絡……因此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李贊和科研團隊多次遠赴南極極地科考,深入西安市長安區、河北霸縣、重慶北碚區歇馬鎮、湖南懷化山區等偏遠山區,不辭辛勞地在惡劣環境下開展了長達5年的一系列遠距離(600~1500公里)野外線路試驗。陸續採集的寶貴信道特性數據,最終被構建成了中國首個支持通信系統仿真的流星餘跡信道模型,並由此衍生出了新一代流星餘跡應急通信系統。實現自然災害、複雜干擾等情況下高安全、高可靠傳輸,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為我國進入科技強國行列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她的《流星餘跡通信理論與應用》是國內該領域第一本專著。

陝西

延伸閱讀:

作為國內首個由互聯網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週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產生50位獲獎人。今年"科學探索獎"在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獲獎的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歡迎關注"西電招生辦",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官網、青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