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印度的五大誤判

近期印度在邊境地區不斷挑釁,對我國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影響。部分中國網友在評價印度時,抱有錯誤的觀念,存在很大的誤判,主要有以下五項:

一、印度很弱,不堪一擊。

許多中國網友對印度抱著一副不屑一顧的態度,認為它這樣一個窮國,實在不是中國的對手,對其極盡揶揄嘲諷之能事。

這部分人認為,印度gdp雖然高,但人均gdp很低,民眾很窮,不值得重視。這種唯經濟論的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看法是極其錯誤的!卡塔爾、盧森堡人均gdp極高,但沒人會把他們當回事。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是綜合國力。

從綜合國力來說,印度絕對算的上是大國。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佔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居世界第7位。人口13億,世界第二。gdp世界第六。掌握核技術、擁有航母、發射過衛星等等。

中國人對印度的五大誤判

二、印度挑釁的主要目的是轉移國內注意力。

印度已經超過巴西,成為感染新冠肺炎人數第二多的國家。許多網友認為,印度此時在邊境滋事,是為了轉移視線,緩解國內民眾的壓力。

客觀地說,也許印度政客確實有這種想法,但這不是印度挑事的主要原因。中印兩國存在著結構性矛盾,是很難調和的。這種結構性矛盾,就表現在印度膨脹的野心,和對西藏的覬覦上。

印度對中國的威脅是長期的,它對中國的野心是根深蒂固的。轉移視線說法的危險在於,以為印度的挑釁是短期的,一旦疫情好轉,邊境局勢就會降溫。實際情況並非如此,2017年發生洞朗事件時,是沒有疫情的。

中國人對印度的五大誤判

三、印度不斷挑釁是美國慫恿的結果。

很多網友認為印度不斷挑釁是美國慫恿的結果。這種看法是不準確的。

毫無疑問,假如中印發生衝突,雖然明面上美國會表示中立,就像特朗普之前說的,願意調解中印邊境爭端,但從西方的內心來講,他們肯定是會站在印度一邊。但如果說印度不斷挑釁完全是美國慫恿的,是不切實際的。

這種判斷之所以是錯誤的,是因為它忽略了印度本身的戰略野心和中印結構性矛盾。假如中印關係如中巴關係般牢固,那麼美國再怎麼慫恿也是無濟於事的。不要把非美國的外國都想成是傻子。


中國人對印度的五大誤判

四、莫迪控制不了印度軍隊。

也有一些網友認為印度前線部隊之所以屢次越界挑事,是因為印度總理莫迪約束不了印度軍隊。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

在印度,沒有實權的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作為內閣首腦,總理對軍隊具有牢牢的掌控權,這一點,從1947年印巴分治以來印度從來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就可見一斑。況且,莫迪是印度近年來罕見的政治強人,他絕對能夠掌控印度軍隊。

中國人對印度的五大誤判

五、莫迪為了選舉,故意讓軍方逞強,以贏得選票。

這一點,我都不想反駁了。2014年5月,印度人民黨贏得大選,莫迪出任總理。2019年,他成功連任。他的第二任期才剛開始,完全不存在什麼為了選舉,搞民族主義這一套說辭。

印度不斷挑釁,需要我們做出認真和正確的分析,在自媒體上看國際問題分析,一些網友和“專家”很自然地就拋出“美國慫恿論”“為了選票論”和“轉移視線論”,這些理論完全是張口就來,忽視了印度的危險性以及中印矛盾的根深蒂固性,是危險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