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三抓三促”强化第一书记管理

会宁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坚持把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第一书记作为建强基层组织、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抓培训、促能力,抓规范、促落实,抓考核、促提升上持续用力,推进第一书记管理标准化上台阶、上水平。

一、抓培训、促能力,推进教育管理标准化。以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精心筹备 “三堂课”,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上好岗前思想教育课。扎实做好新选配第一书记岗前动员培训课,重点讲解选派第一书记重要意义、第一书记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纪律等内容,帮助新任“村官”迅速转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强化任内专业提升课。每年精心制定培训清单,邀请各行业部门业务骨干,对全县130个第一书记开展全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重点围绕精准扶贫政策、农村基层党建、“21211”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讲解,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拓宽思路、增长才干、开展工作。突出乡镇以会代训课。乡镇采取以会代训形式,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共同协商解决工作中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提升村务管理、村级治理等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

二、抓规范、促落实,推进过程管理标准化。以工作实绩为核心,严格推进“三化”管理,确保五项任务“落小落细落实”。考勤管理清单化。严格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考勤台帐,每日签到记录出勤情况,每周汇总考勤台帐,做好到岗两月内公开承诺,严格请销假制度,3天以上请假必须向县委组织部报备,做到记录详细,管理到位。纪实管理全程化。建立日记录、月汇总、季反馈、年调研纪实管理工作法,第一书记每日记录好《驻村工作台账》《民情日记》,乡镇每月统计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开展、帮扶单位帮办实事等情况,县委组织部每季度根据季报表汇总排名,向排名靠后的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反馈。第一书记每年完成1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镇村精准制定脱贫计划提供依据。定期管理常态化。落实第一书记每月向乡镇党委汇报、每季度向派出单位和县委组织部汇报、每年总结履职情况的定期汇报制度,并及时与乡镇党委、派出单位和县委组织部共同协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重大事项、难点问题。

三、抓考核、促提升,推进评价管理标准化。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围绕“三个到位”,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热情。督查督促到位。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的方式,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将督查结果及时向县级包抓乡镇领导、派出单位和乡镇反馈,对履职不到位的第一书记进行约谈,跟踪落实整改。量化考核到位。坚持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相结合,工作实绩与村民测评、村干部评议相结合,考核既注重实绩“展”,又注重群众“评”,突出政策宣传、对接落实项目、扶贫资金监管、建强组织等内容,充分尊重乡镇党委评定意见建议,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性与公信力。结果运用到位。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将考核结果反馈选派同级组织部门,记入干部个人档案,对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县管第一书记,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2018年以来,表彰奖励第一书记14人,提拔重用第一书记4人。 (曹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