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文:楊先生說歷史【歡迎關注楊先生】

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其實說實話,劉備去世的時候,著實很可惜。建安二十年的時候,劉備獲得了益州,從那時起,他就擁有了荊蜀兩個地區。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得到漢中,土地面積和實力到達鼎盛。那年秋天,劉備被稱為漢中王。從此那個曾經一度飽受打擊的人,終於做出了頭,偏偏身上的灰塵,繼續前進。

但是誰能想到,在劉備獲得一定的成就之後,在他還想要實現更偉大的事業的時候,他卻突然離世,剩下阿斗和丞相二人在亂世之中相依為命。

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三國志》中陳壽用幾句簡練的話概括了劉備的逝世:

“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但是令人感到幸運的是,在三國之後將近2000年,考古學家在新疆發現了一批古卷。經過學者鑑定,這些書卷是裴頌在註釋《三國志》後的一批法典的遺蹟。

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這些古卷,寫於南宋,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裴頌三國志的最早抄本。因為它保存在西北乾旱地區,所以幾乎沒有損壞。在這批古卷中有這樣一句話與劉備的死有關: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

這一記錄使劉備之死的真正原因廣為人知。根據記錄,劉備最初在上廁所時遇到問題,但後來又患了其他疾病,最終逝世。我們不知道劉備的“上廁所”到底是什麼問題。

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但據劉備說,這可能是腸道癌,當時無法用醫療技術治療所以疾病一步步擴散,導致體內其他疾病,最終導致劉備痛苦的死去。

因此,劉備並不是因為未能成功討伐東吳而半途逝世,也沒有因為其他任何原因而死。但是,作為一出生就在蜀國的晉朝史學家,陳壽對於這種痛苦而悲慘的事件,自然是能不寫就不寫。

從中,我們可以散發出另一個問題:所有人都說,如果法孝直當時在場,他將能夠說服劉備放棄進攻吳國,如果是這樣,那麼劉備可能不會死得那麼快。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第一,我們先分析一下上述觀點出自哪裡?在《三國志·法正傳》中,有過這樣的記載,劉備當時帝王之後,一直都想要向東征討孫權來替關羽一雪前恥,當時很多大臣都去勸劉備不要東征,但是劉備一意孤行,對於他人的建議根本就聽不進去。

後來章武二年的時候,劉備作戰失敗,於是帶領軍隊逃向白帝城,當時諸葛亮就感慨說:如果法正還活著的話,他一定能夠阻止劉備討伐孫權,退一步來說,就算不能成功阻止,那劉備也不至於輸的這麼慘。

諸葛亮的論點足以說服劉備。乍一看,這句話似乎是因為法正看待問題有自己的見解,能夠讓劉備頓悟,從而放棄東東征。但是考慮了一下,我認為這與法正的見解無關。問題可能根本不是見識的深淺,而是皇帝與大臣之間的關係。

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那個時候,蜀漢,不用多說,僅憑諸葛亮的深刻見識就足以應付所有危機。而且,劉備東征這個錯誤的選擇並不需要一個大的環境來告訴他。蜀與吳的聯盟獲得生存,這在當時是世界聞名的事情。

即使孫權破壞了同盟,如果劉備不將荊州歸還給他,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問題不在於個人見識上。後世對蜀漢的認知主要基於《三國演義》。

但是,他只是一部小說,當很多事情發生時,《三國演義》並沒有表現出來。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劉備去世時,諸葛亮,趙雲這些人的事幾乎佔據了整個蜀漢的日程,實際上並非如此。單從這一事件來看,似乎在劉備去世時,諸葛亮和劉備之間的關係可能不像法正和劉備那樣好。

新疆發現的古卷,將劉備的死因告知天下,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因此,諸葛亮說只有法正可以說服劉備。如果諸葛亮和劉備之間的關係和法正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一樣好,為什麼諸葛亮不能自己說服劉備呢?

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如果法正當時在場,憑藉他們之間的良好關係,是可以說服劉備放棄東征。如果沒有東征,劉備也就不會失去接近十萬人的軍隊,自己也不會後悔。這樣,劉備不會遭受快速的身心破壞,很可能會繼續生活。

當時劉備成功拿下漢中之後,第二年法正就逝世了,當時劉備還為此哭了好幾天,這就足以證明劉備和法正的關係不一般了,所以說君臣之間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