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作弊被抓墜亡事件背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問題

  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學大二學生小洋(化名)參加課程補考時作弊監考老師被發現,試卷被沒收,他走出考場後墜落身亡。

  該事件一出在互聯網引起廣泛討論,網民討論的焦點集中在校方是否存在過錯的問題上,但是筆者認為,與其糾葛造成悲劇的主體責任人是誰,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事件背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真正應該追問的問題是“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得這麼脆弱?”

  自殺是中國15歲到34歲人群第一重要的死亡原因,15~24歲佔自殺總人數的26.64%;中國青少年死亡率全世界第一,每年有約15萬青年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兩個沉痛的第一背後是山西的大學生小洋,是上海浦東被母親批評後選擇跳橋的17歲高二學生,是德州市離家出走溺亡的12歲女童......

  在新時代成長的孩子們擁有比以往更優越的物質條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不斷豐富被稱為z時代的青年們的精神世界,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孩子們明明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社會里,卻不斷有人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筆者認為信息時代的到來,讓青年更快更早的就能接觸到外部世界的多元訊息和觀點,一個10歲的小孩就能熟練的使用抖音。孩子們過早的接觸成人世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其必然的結果就是早熟。早熟的孩子面對外界的變動時,內心更加的脆弱,更加敏感。同樣孩子早熟的同時,當前家庭的觀念引導和學校的心理教育是不足的,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處於空白的狀態。所以當早熟的孩子們在遇到現實與精神的困境時,他們是無助的,不知道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排解內心的焦慮與痛苦,最後走向了自殺的不歸路。

  小洋的悲劇不是個例,這樣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幾乎每個月,每週都在不同的地方發生。構建起堅強的青少年心理防線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是家庭,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中的心理與三觀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父母在為孩子們不斷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應該時刻關注著孩子的心理動向,與孩子構建良好的溝通渠道,讓孩子有苦可說,有苦願說。其次是學校,學校應該建立心理諮詢室,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同樣保證心理健康課程不流於形式,不能被主幹學科所取代。最後是社會,我們需要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與專家,填補當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之處;我們的媒體需要建立起青年保護機制,向青年人群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新時代的孩子們不僅需要面對困難的勇氣,也面對錯誤的勇氣,小洋的一躍也將社會該如何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擺到了面前。

  作者:李劭傑(江西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