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表達了她怎樣的青雲之志?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寶釵的這首詠絮一出手,立即被大觀園眾人評為魁首,而且一改古人的頹廢之氣,翻出了新意,我們看看有何出奇之處。

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表達了她怎樣的青雲之志?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

起句就非常漂亮,是一幅優美的畫面,精美的白玉堂前,柳枝細細,隨風擺動,漫天雪花飛舞,彷彿仙境一般。

員外講過,紅樓是講丹道的,我們就要仔細探究。何謂白玉堂?這個詞下得很有學問,白金在丹道上喻陽炁,但這裡是玉,玉喻神,所以白玉是神炁的統一體,那麼白玉堂就清楚了,產神炁的地方,即丹道黃庭也,大約我們胸部中丹田位置。神炁和合,金丹大藥在黃庭內孕育。

“東風”喻呼吸之氣,因此時是大藥欲上升之時,心息早已相依,所以是真息。“卷得均勻,”柳絮為木,本為神,因此時神炁合一,火也是藥,藥也是火,它是一體的,藥火均勻,即“藥味平平氣象全”也,大藥已煉出了。

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表達了她怎樣的青雲之志?

蜂圍蝶陣亂紛紛,

蜂喻陽炁,蝶為元神,“蜂圍蝶陣,”神炁抱合成一團,陽炁越聚,元神就越凝,元神愈凝,陽炁就愈聚,下田潮氣浩浩,頂上星光點點,一時凝結在中黃宮內。“亂紛紛,”神炁旺盛至極,陽炁烈烈,心神開闊,似包六合,這是烹煉大藥。

我們要注意,寶釵為金精,金精和陽炁是二而一的,動時謂之精,靜時謂之炁,炁一生,元神就隨炁而凝,也就是這裡的柳絮,元神也就得陽炁的滋養,化去陰質,這就是丹道的煉炁化神之理。

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表達了她怎樣的青雲之志?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柳絮再也不用隨風而逝了,也一定不會歸於塵土了。注意,柳絮這裡是神炁合一之物了,意思是神炁大藥再也不會白白消耗掉了,精氣不失,神也不耗,都昇華了,到此金丹已成功了大半。

道家講我人的生命如同土磚,若不經火燒煉,風吹雨淋,很快完了。經火燒煉成磚,歷千年不壞。這裡身體經神氣烹煉,得長生不死,道理是一致的。

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表達了她怎樣的青雲之志?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這是功夫,大家能做到這步,長生不敢說,長壽是一定的。丹田中的金丹大藥,如絲如縷,憧憧而來,晝夜不停,“終不改,”不因時間變化而變化,氤氳一片。不用求,自然而來,正丹道“不採而採”。

“任他,”任憑大藥自己行動,這是火候,不用一點人力,純是天然火候。“隨聚隨分,”中黃凝結的大藥聚也由它,散也由它,來去不管,任它自鼓自調。我只一心靜定,凝守中田而已。

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表達了她怎樣的青雲之志?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韶華,”這樣的美妙春光,哪樣的?神炁合成一塊紫金霜,如同春光明媚之景,“本無根,”柳絮是無根之物,喻元神清虛之象,同時陽炁也是無形無象的,因此大藥也是無形的,可以說也是無根的。

“好風憑藉力,”好風為真息,憑藉真息鼓盪之力,“送我上青雲,”此時金丹大藥在哪兒?在黃庭,中丹田。“青雲,”天上的青雲,後指遠大的志向,一些紅迷講這兒是寶釵攀龍附鳳的心理,實不是的,我人身上的天宮在頭頂,所以這裡青雲喻頭頂。“送我”的我為柳絮,這裡是大藥,憑藉真息吹動之力,金丹大藥由中丹田升到了頭頂,這叫“五龍捧聖到崑崙”!

所以,寶釵的《臨江仙·柳絮》,實是仙家之道,表達的是金丹大藥由中田升到上田頭頂的過程。青雲之志是成就天仙的大志,曲牌《臨江仙》亦含其理,此詞可謂精妙絕倫,功奪天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