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發佈2018年讀書報告:中國人平均比去年多讀了一本書

1月8日,阿里巴巴發佈了2018年中國人讀書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新增的閱讀人口接近3000萬。並且,在淘寶、天貓、閒魚、阿里文學等平臺上買書和讀書的人,人均購買紙質書達到5.5本,這意味著中國人在2018年平均每人多讀了一本書。

2018年4月公佈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

阿里巴巴分析,國民閱讀量的增加,得益於購書渠道的便捷以及電子書的普及。這與此前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結論相似。

據經濟觀察網記者瞭解,當前網購已經成為中國人買書的主要渠道,網購渠道包括亞馬遜、京東、天貓等。阿里巴巴數據顯示,2018年天貓上售出的圖書超過10億冊,全國所有零售賣出的紙質書之中,每賣出3本,就有一本是在天貓購買的。另據天貓讀書APP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上線至今,電子書訂單總量超2500萬單,由電子書所組成的手機移動圖書館正在成為國民文化消費的標配場景。

來自阿里巴巴的圖書數據顯示, 2018年新增閱讀人口接近3000萬,增長主力來自於90後和00後人群。

相比年長的讀書人,90後與00後更喜歡電子書。阿里巴巴發佈的2018中國人讀書報告顯示,選擇電子閱讀的讀者群中有46%為90後。在天貓讀書APP中,18-34歲的用戶超過6成。女性讀者佔比65%遠超男性。本科學歷以上用戶超過70%。而每晚21點到23點則是手機讀書的高峰時段。

在讀書的內容上,不同年齡段也是個有特色。80後的人群,買的最多的是各類育兒和教輔書,對孩子的教育成為生活重點;90後的人群,英語與公務員考試教材,則是最受歡迎的圖書;00後人群,在買英語四六級考試教材的同時,也愛買青春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