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的五重境界

寫作技巧的五重境界

​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一個著名命題: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實際上,文章寫作也有幾重境界。


第一境界,準確明白


把要說的事、要講的理,說準確、講明白,做到條理清楚,邏輯嚴密,語言通暢,讓讀者一看就懂,儘量避免字詞孤僻而難認、句子太長而難讀、語意雜糅而難懂的現象。


準確明白是文章的基本境界,也是起碼要求。


常言道,真理是樸素的,即使是深奧的思想,也可深入淺出,於淺中見深,平中見奇。


據統計,《毛澤東選集》四卷只用近3000個常用漢字,而博大精深的毛澤東思想卻表述得明白易懂。語言的明確源於思想的明確,思想的明確必然要求表達的明確。


第二境界,生動形象


行文力避呆板、老套、概念化,要用鮮活動感的語言,不僅把事與理說得準確明白,而且繪聲繪色,讓人讀起來有興致,有美感,如沐春風,如飲甘醇。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生動形象就是要求有文采,講究形象思維,善比喻、會用典,還有點浪漫幽默。


如李白寫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黃河,“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得活靈活現,令人過目不忘。


就拿寫作講,喬夢符提出“鳳頭、豬肚、豹尾”六字,謝榛主張“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因比喻貼切,形象生動,而成為經典之論。


民歌、民謠、民諺,之所以家喻戶曉,人們喜聞樂見,關鍵在其生動形象,活潑風趣。如漢樂府民歌《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一連五個比喻,形象地表達了“我”對愛情的忠貞執著,海誓山盟,動人心絃。


第三境界,簡潔凝練


用較少的文字說明較多的內容,用較短的篇幅講清較複雜的事理,論題集中,不蔓不枝,篇無閒句,句無閒字,乾淨利索,像金剛石,體積小,密度大,硬度高。


歐陽修名作《醉翁亭記》,開篇一句“環滁皆山也”,即是典範。廣為流傳的《古文觀止》,收文222篇,無一不是咫幅容千里、尺水興波瀾的凝練之作。


文章的價值主要取決於思想,不在於字數鉅著並非皆長篇。《論語》只有12700多字,《孟子》只有35000多字,而《老子》不過5000言。顯然,它們成為傳世經典,是因其思想而非因其篇幅。


當然,那些題材重大、內容豐富的文章,該長還得長。但是,即使是非長不可的著述也要力避冗章、冗句、冗字。


第四境界,質樸自然


不矯揉造作,不故弄玄虛,不佶屈聱牙,“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文從字順,平淡清淳。如“滿招損,謙受益”;“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等,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但質樸自然並非拒絕雕飾,而是雕飾之後又不露痕跡。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自然天成,但一個“綠”字,卻是經過“到”、“滿”、“入”、“過”等數易而後得之,最終達到“既雕既琢,復歸於樸”的境界。


第五境界,創新出彩


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標準是創新,“言前人所未言,發前人所未發”。無疑,這種創新出彩,是對社會事物認識的深化。


文章自古貴創新,創新是高境界,也是必要要求。


創新出彩,可表現在各個方面,如詞句、觀點、方法、表述、結構、體裁風格、學派、理論體系,等等。“動人春色不須多”。


一篇文章創新出彩、形成亮點之處,可能就一兩個警句,幾十個字;一部著作,做出貢獻、被人稱道引用的,可能就一兩個獨到的觀點。有了它,就能使文章亮起來,讓人開卷獲益,愛不釋手。


寫作技巧的五重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