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全力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金融、現代物流等四大產業集聚

今年是前海深港合作區成立10週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掛牌5週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間,前海開發開放穩步推進,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目前,前海累計新增註冊企業17.3萬家,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12億元。2019年度,前海實際利用外資41億美元,佔深圳市53.3%、廣東省20.5%、全國3%;外貿進出口總額8722億元,其中前海灣保稅港區進出口總額1285.5億元,在全國14個保稅港區中位列第一。

依託香港

深港合作不斷深化

“在前海,我們不僅可以享受包括房租優惠在內的優惠政策,還可以增加公司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前海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香港創業青年、學學科技服務(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昇道出了選擇前海的初衷。

“十三五”期間,前海不斷創新,推出一系列措施,深化深港合作。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深港合作區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7萬家,自貿片區實際使用外資中港資佔比83.8%。累計向港資企業出讓土地39.55公頃,打造前海深港創新中心、前海深港基金小鎮等深港合作平臺,恆生、港交所、東亞等港資企業集聚發展。前海出臺實施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發展的若干措施,深港青年夢工場、粵港澳青年創業區等雙創平臺建設加快,累計孵化港澳臺及國際青年創業團隊236家。同時,前海率先實現港澳居民免辦就業證和繳納住房公積金,深港人才流動進一步便利。

敢闖敢試

制度創新成果全國複製

在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僅用了幾分鐘時間,零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夥人林健就在快捷窗口免費領到了新創辦企業的完整材料,包括營業執照、發票專用章、財務專用章、法定代表人章等。該中心的一窗通辦服務讓林健稱讚不已。“在前海,辦理這些業務時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實在太方便了。”

近年來,前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573項,在全國複製推廣58項。著力提升營商環境和投資服務便利,率先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實現外資“一口受理”全國最快。推進貿易便利化改革,加快前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出進口商品“1+4全球溯源核放”、全球中心倉、MCC前海等創新舉措。加快金融開放創新,推動實現跨境雙向人民幣貸款等“六個跨境”金融品牌。

此外,前海深入推進法治示範區建設,積極探索深港法律事務合作和制度對接,商事、金融、知識產權等專業機構佈局不斷完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15%所得稅政策深入實施,累計補貼4.32億元。發起設立全國自貿片區創新聯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雙向開放合作不斷推進。率先探索形成以三維地籍為核心的土地立體化管理模式,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精雕細琢

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加速建設

上個月,位於前海金融峽谷的弘毅大廈暨全球私募中心竣工落成。深圳市弘毅恆盛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宏林表示,弘毅將全力支持深圳打造資本市場的國際生態圈,在前海形成世界三大私募股權投資中心之一。

“精耕細作、精雕細琢”,前海在一片灘塗上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打造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十三五”是前海深港合作區發力階段,城市新中心建設由地下基礎建設轉向地面形象塑造。

“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98.14億元,在桂灣、前海、媽灣片區構建三大建築群,初步形成了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基本骨架。夢海大道、臨海大道等59條(段)市政主次幹道36公里和4座景觀橋開通,“四縱十橫”骨幹路網基本構建成型。

新建項目100%為綠色建築,前海深港合作區累計覆綠面積達200萬平方米。搭建智慧城市運營管理平臺,率先開展城市級BIM應用,實現全國首個 5G 網絡全覆蓋。

優勢疊加

四大產業集聚前海

“保稅+社區新零售” 、“一店三態”、“廠到店”是前海e碼頭在深圳海關、前海管理局等支持下取得的貿易便利化創新成果。“前海發揮六區功能疊加優勢,形成了全生態跨境電商產業鏈,奠定了全國貿易便利化領頭羊地位。”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e碼頭董事長沈琦雅表示。

“十三五”期間,前海根據功能定位,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與專業服務四大主導產業,微眾銀行、財付通等新型金融機構集聚發展,金融業態不斷豐富。前海綜合保稅區獲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行進口汽車等新興業態加速集聚。推動實現香港會計師、律師、稅務師等20多類香港專業人士在前海執業,深港專業服務業合作不斷深化。前海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正式開通,商湯科技、石墨烯研究院等科技創新項目陸續落地。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比88.7%,培育出越海供應鏈等11家高成長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