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開別人的朋友圈,原來是這個原因

是否發現,身邊越來越多朋友,點開他們的朋友,呈現的是蒼白的“

”,或者是“您的朋友只展示3天內的朋友圈”?

不僅是他們,還有筆者本人。漸漸地,我只希望,我的快樂只是我的快樂,我的愁也只是我的愁。曾記得微博上曾有人言:對一個人徹底失望,是他/她發生的事情你再也不想知道,你身上的故事也不再想讓他/她知道。

這句話應用於此,我想,所有那些關閉朋友圈的人,不是充滿著對社交媒體平臺的失望,就是對身邊朋友漸行漸遠的無可奈何。

有人會覺得我們孤僻,似要與世隔絕,不展示自己的故事或狀態,且與外面的圈子格格不入。是的,我們也會這樣想過。但是,又是否有人想過,每日在朋友圈上慘淡經營著自己的生活狀態,每日定時po照,深夜定時牢騷,清晨定時打卡,等待著那些打包量化的贊與評論,盼望著各種各樣的留言所營造著的熱鬧氣氛,沉浸在自己彷彿是個小國王的假象中,是否又是另一種別樣的孤獨?

別樣的孤獨,不是空穴來風。當我們覺得別人的看法重於自己的生活時,何嘗不是孤獨?當我們為那些批量大寶甚至被感情綁架的贊欣喜萬分時,又何嘗不是一種孤獨?

打不開別人的朋友圈,原來是這個原因

習慣性看看新發的票圈有沒有人點贊

不過《海底兩萬裡》中也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

“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裡縱橫跋扈。” 於此,我們應該瞭解到:做自己世界的國王,而不是依靠別人的熱捧建立起的國王。

誠然如此,先早些是空間,後來是朋友圈,期間還有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平臺,我們身陷其中,做了一個逍遙的國王。無一例外的是,我們卻怡然自樂。在一個由那些萍水相逢的、關係遠到八竿子才打的著的、同窗年代久遠的、輩分差距大的、因利益相投的、甚至慕名而來的所謂“朋友圈”中,我們就這樣當起了國王。其中不可否認的是,會有我們的好朋友。但是無論如何,此事最出乎常理之處在於,我們竟然習慣了讓一群“不那麼熟”的人,洞察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要靠他們打包好的贊和評論來充分地自我肯定,並自我滿足著,“啊我的生活還是多姿多彩的,還是有很多人羨慕的”。

殊不知,每當我們一次髮圈耗費2個小時修補照片、1個小時精心配文、半個小時猶豫時,我們就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自己精心打造的人設上的奴隸。

可是據筆者瞭解,仍有不少人心甘情願這樣累死累活地在朋友圈竭盡全力展示、甚至誇大自己的幸福生活,以獲取些許羨慕的表情和言論。如果能有人在評論區罵裝逼那就更好了——那將是一場矯情者們之間的自導自演的精美話劇。

打不開別人的朋友圈,原來是這個原因

有人羨慕有人妒忌,票圈滿足了虛榮心

當然,筆者也必須承認,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願意抱著佛系地心態去更新朋友圈,每天簡單地發送著寥寥無幾地圖文推送,在一個相對小、關係相對緊密的圈子了展示著自己的生活。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可以預言的是,當這部分人的圈子變大,微信好友變多而雜,那勢必會進化成上文所敘說中的情形——沒有人願意將真實完畢地展露給“不那麼熟”的朋友。

因為真實不僅僅意味著美好,也囊括著想法中不可避免的自私和醜陋。

有人可以說敢於完全披露嗎?我想沒有。

因此,對於初期佛系髮圈的人來說,一種更加行之有效地方法(筆者正在使用)便是,和最親密的好友們建立起討論組,大家有什麼開心或者難過的的事、自拍、旅遊風景、深夜想法都可以肆無忌憚地往上發。沒有格式需要注意,沒有字眼需要斟酌,沒有照片需要過分修整,一切最真實的,展示給你最信任的人看。如是而已。

打不開別人的朋友圈,原來是這個原因

我想做最真實的自己,沒有粉飾太平

一旦如此,你就可以停更朋友圈了,甚至封鎖朋友圈了。你的朋友圈一打開,也是熟悉的蒼白的“ ”,或者是“您的朋友只展示3天內的朋友圈”了。

留著那些“以後可能還有用的人脈”不是什麼大問題,問題是,你沒有必要取悅他們,更沒有必要要求他們取悅自己。

現在越發覺得,厭倦了朋友圈,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

活好自己,做好自己,做自己世界的國王。沒有粉飾太平,沒有硬邦邦且不捨得摘下的面具 。

最後引用一下知乎上的一個回答作為全文的結尾:

“當你厭倦了朋友圈,那麼恭喜你,level up,可以開始下一張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