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早期安全關係,你注意了嗎?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早期安全關係,你注意了嗎?

作者:亨利·馬西&內森·塞恩伯格


亨利·馬西是醫學博士,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執業的精神科醫生,並在舊金山市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他是一位傑出的研究者,在母親—嬰兒的互動模式、母嬰關係對嬰兒情緒發展的影響等相關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他也是國際著名的研究“依附關係”的學者。


內森·塞恩伯格是醫學博士,在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執業的精神科醫生,並在舊金山市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同時擔任沃勒斯坦研究基金精神分析方向的研究者,致力於精神分析方向的兒童精神病學和兒童發展的長程研究。


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簡單介紹,分別是早年母嬰關係如何影響孩子核心人格的形成,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發展造成的破壞性,早年不安全型情感依附的修復與創傷療愈。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早期安全關係,你注意了嗎?


一、早年母嬰關係如何影響孩子核心人格的形成


1、影響人格的因素


作者從基於母嬰關係形成的心理依附的角度,來探討父母養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大多數嬰兒在生命最初的12個月中,已經形成了將會成為什麼人的核心意識,到7歲時就形成了完整的人格。


這種人格受到三個關係層面的影響。


第一,宏觀層面。


通常意義上的“母愛”,包括母親的慈愛、快樂、保護等特質。


第二,母嬰間分分秒秒互動的微觀體態層面。


包括目光注視、撫觸、抱持、表情、言語表達等。這種互動在生命的第一年裡重複上千次,為兒童提供了依附,情感安全以及隨後獨立性成長的基礎


第三,神經心理學層面。


剛出生的嬰兒通過靠近母親來確保安全,依附母親得以存活。


如果嬰兒能依靠母親免受疼痛、寒冷和飢餓之苦,形成愉悅的幸福感,就會與母親形成安全依附。


如果嬰兒與母親的互動中,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與母親形成不安全依附。


這種情感依附,並不只是對孩子與母親的互動關係有影響,而是終其一生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因此,父母與孩子,尤其是母親與孩子的關係,製造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


這個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取得的成就和敢於享受的幸福。


2、不同父母的表現以及對孩子的影響


對於那些以後發展成功的兒童來說,其父母有以下的共同特點。


母親充滿愛和溫柔,能自由地向孩子傳遞溫暖。


父母對孩子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樂觀的情感。

他們鎮靜、反省,對孩子專注,能夠以一種促進成長的方式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回應。


他們能很好地共情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


他們對孩子的積極性和獨立性感到驕傲和愉悅,還很重視孩子對憤怒情緒的表達。


他們強調紀律而非懲罰。


父母彼此相愛,密切關注並參與孩子的生活。


這些成功兒童也同樣會遭遇挫折和困境,也會焦慮和緊張。但是,他們從父母那裡得到了足夠的安全感,在困境中能夠靈活做出選擇,為自己的身心發展尋找最好的機遇。


對於那些以後發展不太好的兒童來說,其父母有以下的共同特點。


父母不能與孩子建立充分的情感聯結,在情感上疏離孩子,他們很難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期待,常常過度控制孩子,無法在情感上回應孩子。


父母不能與孩子建立聯結,不能與孩子玩耍。


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不能理解孩子的需求。


他們總是將自己的需要放在前面,將孩子的需要放在後面,總是先滿足自己,後滿足孩子

有時,他們還會對孩子進行體罰。


孩子不能與父母建立安全的情感依附,失去了最深層次的安全感,情感發展受到阻礙,就會感受到強烈的痛苦。


大多數痛苦的兒童主要通過外化或內化的方式來應對。


痛苦外化表現為多動和反抗。


他們的行為具有戲劇性,他們挑釁、熱愛社交、多動、注意力渙散、話多或者經常受傷。在成年期帶來低自尊、安全感缺失和潛在的抑鬱。


兒童的多動是對自己的一種拯救,用“多動”來抵禦內心的空虛或父母的抑鬱,這是輕度躁狂的防禦行為的早期形式。


痛苦內化表現為抑鬱、焦慮和恐懼。


他們寧願用自己的身體和心理來承受痛苦,也不願與父母、老師、同學發生衝突。


他們平靜地忍受痛苦,然而他們痛苦的形式並不相同。


自戀是痛苦內化的一種經典形式。


孩子從小被父母討厭,長大後都出現了矛盾情感、空虛等問題,結果會導致自戀。


通過保護自尊,增強身體的吸引力,來吸引他人,這是自戀的路徑,它製造了幸福的假象,表面上在創造和傳播快樂,實際上掩蓋了內心巨大的不幸。


總之,早年母嬰關係對兒童人格影響重大,安全型的依戀關係,是兒童健康發展的基礎保障。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早期安全關係,你注意了嗎?


二、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發展造成的破壞性


1、創傷原因


包括家庭遭遇經濟危機,父母自身的心理狀況堪憂,搬家,周圍環境惡化等。


2、創傷事件


包括外部創傷事件和家庭內部創傷事件。


第一,外部創傷事件。


比如,死亡和暴力。


舉個例子,奧斯卡,7歲時,因為父親工作的緣故,奧斯卡一家搬到了秘魯首都馬利,這次搬家改變了奧斯卡的發展軌跡。作為外來人,他和家庭都缺乏根基和歸屬感。8歲時,他在街區垃圾場發現了一具男性腐爛的屍體。幾個月後,他看到一個女性撞向大卡車上自殺。初中的時候,警察到他們所在的街區搜尋革命分子,姐姐的男朋友被警察擊斃。高中的時候,他最好的朋友在幫派鬥毆中被人刺死。他的成長中瀰漫著無所不在的死亡。


這些死亡事件帶來的創傷性體驗,導致了創傷後綜合障礙。他經歷過重度抑鬱、自我懷疑和孤獨的時期,並且有嚴重的幽閉恐懼症。同時,伴有軀體化症狀:失眠、長期消化不良和頭痛。


這些創傷性體驗,耗盡了奧斯卡的信任能力,他變得消極,緊張,失去了快樂和樂觀的能力。遺憾的是,父母因為工作疲憊,沒有注意到奧斯卡內心發生的事情,沒有關注到他的情感需求,沒有給予他足夠的支持。奧斯卡內心累積的恐懼和焦慮,加大了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傷害。


如果說,在經歷這些創傷性事件後,奧斯卡能夠接受大強度的心理治療,他的生活可能會變得好些。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接受心理治療,沒能及時處理內心的創傷。這種破壞性一直影響他的成年,30歲時,他仍然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


奧斯卡經歷的創傷性事件,主要是外部創傷事件。他的經歷告訴父母,要儘量給孩子選擇一個安全穩定的外部發展環境,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第二,家庭內部創傷事件。


二胎的影響。


舉個例子,奧利弗,在他5個月大的時候,母親懷上了妹妹,在她14個月時,妹妹出生了。妹妹出生後,媽媽出現了甲減症狀,活力大不如從前,沒有精力照顧兩個孩子。就這樣,奧利弗過早地失去了媽媽的全心照顧,使她早早對母親情感疏離,嚴重影響她的情感發展。可以說,妹妹的出生改變了她的發展軌跡。


過早地失去了母親的悉心照顧,奧利弗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也缺乏堅實的自信,表現出低自信和低自尊,限制了她潛力的發展。同時,她對母親持有一種矛盾的情感。她渴望自己獨立,不再依賴母親。而在內心深處,她對母親有著深深的依戀,過早離開母親的懷抱,又讓她抗拒這種依戀。她有著太多的焦躁不安,太少的志向,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


父親為了補償奧利弗,接管了照顧她的責任。然而,過早地與父親建立過度的親密關係卻妨害了她的情感發展。7歲那年,奧利弗在游泳時,泳裝上衣不斷滑落,父親幫她扯了下來。這件普通的小事,卻被奧利弗解讀成了父親對自己的性侵犯。沒有處理的對父親的感受,導致她在成年後很難與男性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她同男人的關係通常很短暫,或者會無意識地破壞與男友之間的親密關係。


對於奧利弗來說,妹妹太早出現這個偶然事件,改變了她的發展軌跡,限制她的潛能發展,也影響了她的情感發展。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家長準備要二胎的時候,要做好計劃,儘可能讓第一個孩子得到了母親足夠的愛和照顧。


父母離異的影響。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共同影響包括,對情感的恐懼,對婚姻安全的否定懷疑,在人際關係上的緊張等。


舉個例子,茱莉亞,父母離異給茱莉亞也帶來了傷害,她一度懷疑婚姻的安全性,內心掙扎。父母婚姻的解體,造成她內心的緊張,對生活感到壓抑,謹慎地回應他人的情感。因為沒有處理與父母的衝突,她的內心被往兩個不同的方向拉扯。靠近父親,她對母親感到內疚;靠近母親,又害怕父親失望。


好在她的父母在離異後,仍然持續地積極參與她的生活。父母雖然對彼此感到深深的失望,卻依然愉快寬容地相處,沒有利用孩子進行鬥爭。這些好的跡象,使得茱莉亞和父母分別發展了特別的關係和互動。父母雙方的支持,也讓茱莉亞慢慢擺脫心魔,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家暴和虐待的影響。


舉個例子,法利,他從小就遭到了父親的家暴。父親情緒不穩定,暴怒,偏執,經常鞭打法利。由於母親的不成熟,並未能保護法利。法利兩次被送進醫院,並啟動了兒童保護服務。家暴不僅影響了法利的長相和行為,也固化到了他的人格中。


心理測試顯示,法利自尊水平較低,同一性喪失。他常常無意識地驚恐發作,甚至在成年後工作遇到困難時,也常常驚恐發作。成年後,他擁有自由選擇的機會,卻依然選擇了延續早年熟悉的家庭模式,他娶了一個像父親一樣脾氣很大的妻子。他從未獲得真正的解放。


3、創傷影響


這些事件通常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創傷性的體驗,阻礙了孩子的情感發展,甚至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發展的破壞性,並不僅僅止於發生的一剎那或發生的整個過程,它的破壞性會在其後持續存在。


創傷經歷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沮喪和憤怒,並讓孩子持久地、長久地體驗到焦慮的情緒。


總之,這個影響是持續而且深遠的。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早期安全關係,你注意了嗎?


三、早年不安全型情感依附的修復與創傷療愈


1、從非家庭成員中得到資源


早年未得到良好照顧的孩子,也是可能在非家庭關係中得到成長資源,讓自己發展地很好。比如,從親戚、老師、朋友等身上,尋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成長資源。


例如,法利,他並沒有被父親徹底摧毀,是因為他好心的嬸嬸,賦予他力量來整合自己。


例如,丹尼,他的母親情感淡漠,很難帶給他愉悅的體驗。而丹尼經常模仿他的保姆,愉快地哼歌。丹尼對保姆的認同,補償了母親的單調情感。自己哼歌具有自我撫慰的功能。


例如,《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蘇明玉從小沒有得到家庭的愛與溫暖,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然而,她的倔強,堅毅,獨立的性格得到了師父蒙總的欣賞。蒙總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父親的功能,給明玉情感和事業上的支持和引導,對明玉的成長幫助很大。


儘管內心與家庭還有糾纏不清的牽扯,但明玉的社會功能發展得很好,這得益於蒙總給她的支持。


此外,作為戀人的石天冬,給了明玉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融化了她內心的堅冰,重建了對他人的信任,補償了她早年缺失的安全感。


2、認同並內化父母的良好品質


在父母有侷限,對孩子照顧不太好的家庭,孩子也可以通過認同並內化父母的良好品質,讓自己獲得很好的發展。


如果孩子在穩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也沒有受到其他創傷,他們依然能夠通過認同並內化父母良好的品質,讓自己得到較好的發展。


雖然這些孩子的父母在情感和行為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這些父母身上依然有一些好的特質,孩子發現並認同了這些好的特質,將其變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質


這些父母中,有的樹立了自我肯定的榜樣,有的工作效率高,有的樂觀、慷概,有的工作努力,並且,這些父母都樂於為子女奉獻和付出。


這些父母都沒有虐待孩子或者放棄孩子的生命。


例如,尼克,他的母親在醫院工作,深受抑鬱之苦。在養育尼克時,她隔離了自己的抑鬱,對孩子很溫和,專注,但是很少笑,平靜卻有些冷漠。


尼克的父親從事戲劇工作,充滿活力,外向、興奮,雖然很愛孩子,但對孩子缺乏深度的共情。


尼克認同了母親身上的冷靜和自律,學習成績優秀。他也認同了父親的活力和幽默,在社交中如魚得水。


在尼克20歲時,母親自殺,但他相對比較平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沒有受到刺激,並在30歲時,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餐廳,與妻子一起經營,對生活感到滿足。


3、心理治療


通過心理治療來療愈創傷,也可以調整一個人的人格,改善其各種功能。


例如,維姬,在嬰兒時期,母親把維姬的頭強扭過來餵奶,反覆把奶匙硬塞進她的嘴裡。到了7歲,維姬目光憂鬱、焦慮不安,緊張到無法玩玩具。到30歲,她食慾差,非常瘦,患有偏頭痛和焦慮,和第一任丈夫離婚。


父母的冷漠和疏忽,讓維姬在兒童期非常焦慮,在青春期非常憤怒,在成年期又迴歸焦慮。


後來,維姬接受了幾年心理治療,瞭解到母親的冷漠不是由她自己造成的,是母親自己存在心理上的問題。這個認知上的轉變,讓她從強烈的內疚中解脫了出來。她漸漸理解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確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與母親全然不同的人。35歲時,維姬打電話告訴作者,她要結婚了,現在更能敞開自己的情感,未婚夫給了她很多幫助。


作者認為,有些創傷是無法治療的。


最有效的治療或許是支持性治療,幫助來訪者接納焦慮、減輕抑鬱並對人格做出調整。


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理解來訪者的成年期焦慮、抑鬱等症狀的童年根源,並且來訪者也理解的時候,治療是最有效的。


總之,即使兒童在早期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影響,在日後,通過積極的治癒方法,也可以從陰影中走出來,發展自己的健康生活。當然,如果在兒童早期,能夠積極的給予安全的依戀關係,那麼,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會有大有裨益。


以下是筆者整理《情感依附》的思維導圖。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早期安全關係,你注意了嗎?


查看高清思維導圖,搜索“教練思維”,回覆“211”,領取《情感依附》高清思維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