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了一堆,別人聽得一頭霧水?加2個詞,換1個詞,講得明瞭

歡迎關注@職探啊哈 聚焦職場 賦能成長


話說了一堆,別人聽得一頭霧水?加2個詞,換1個詞,講得明瞭


公司接待一位來自廣東的新客戶。市場部的小王和小朱負責接待後勤,他倆一起商量給客戶接風洗塵的細節。

小王說:“他是廣東人,喜歡吃粵菜。我們這裡川菜館多,真心想吃川菜呀。”

然後,小朱照著小王的建議預訂了包廂。

當客戶看到滿桌的火辣的川菜,有點傻眼。一晚也就隨便吃了幾口青菜。

後來,訂單沒有簽訂。原本信心滿滿的領導得知小王和小朱訂餐事件後,大為光火:“你們這辦的什麼事情?帶一位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吃川菜館?”

“小王說,我們這川菜館多,客戶想體驗川菜。”小朱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沒有這麼說過呀,我特意跟你說了他是廣東人。”小王瞪大了眼睛,不解地看著小朱。

“你不是還說了‘我們這裡川菜館多,真心想吃川菜呀’嗎?”小朱跟小王對峙起來。

“你誤會了,我說的是我自己想吃川菜。”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小朱一頭黑線……

且不論他們討論問題的方式方法對不對,如果小王說話的時候能夠加上2個詞,誤會就不會發生了。第一個詞是名詞或者代詞,直接說清楚“我想吃川菜”。第二個詞是連接詞。小王的話有兩個意思,一是客戶喜歡粵菜,二是小王想吃川菜。粵菜清淡、川菜麻辣,不可兼得,小王應該在中間增加表示轉折關係的“但是”連接前後的不同的信息。或者他可以直接省略後半句。

這次失誤主要是因為小王缺乏清晰明瞭的邏輯表達。日常工作中,像小王一樣習慣省略一些詞語的行為很常見。因為語言表達是遵循經濟原則的,越省事越受歡迎。

話說了一堆,別人聽得一頭霧水?加2個詞,換1個詞,講得明瞭


法國語言學家安德烈·馬丁在解釋語言演變時提出了語言中的經濟原則。它指的是“在保證語言完成交際功能的前提下,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對言語活動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具體表現為在語言活動中儘可能減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較少的、省力的、已經熟悉的或者習慣的詞語、詞組等等。

應用語言的經濟原則,前提是表達清楚明瞭,讓聽者容易明白。工作中的溝通,領導對下屬傳達指令,需要明確職責範圍、評判標準;下屬向上司彙報工作,需要講清楚各相關工作分別由誰做的、做的結果是好是壞;同級之間也一樣要溝通清楚,才不至於出現開頭小王和小朱之間的誤解,導致工作失誤。如果溝通中,誤解多多,則容易出現推諉扯皮的情況。

因此,職場中,我們應該追求表達上能邏輯清晰,內容明瞭,儘量不要讓聽者去推敲你的意境,如此才能減少信息接收者的負擔,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這裡我們說的明瞭,並不是說內容一定簡單,而是在表達方式上下功夫,儘可能幫助接收方更容易地理解你的真實意圖。

本文主要針對字面意思,應用3個小技巧,讓表達結果清楚明瞭。

· 時刻記住動作行使者是誰,明確主語,給句子加上名詞或代名詞

· 連接句子時使用正確的邏輯連接詞,使語意通順

· 減少圓滑的中性詞,改成體現具體行為、動向的詞語,讓人產生印象

話說了一堆,別人聽得一頭霧水?加2個詞,換1個詞,講得明瞭


時刻記住動作行使者是誰,明確主語,給句子加上名詞或代名詞

我之前的工作夥伴,女性多,大家平時說謝謝時,比較隨意:愛你喲!這一看就是省略了主語“我”,她原本的意思是說“我愛你”。她能這麼說,是因為團隊中形成了默契。有默契的雙方,哪怕一個字不說,一個眼神就可能傳遞完整的信息。

可是,在正式的工作彙報或者討論中,最好做到主語明確。時刻想著行使者是誰,明確工作責任人、貢獻者,能更有效地促進工作落地執行和發揮團隊潛力。不同個體之間存在信息差,如果沒有養成關注信息中的主體的好習慣,很有可能出現文章開頭的誤解,給工作帶來不便。

話說了一堆,別人聽得一頭霧水?加2個詞,換1個詞,講得明瞭


連接句子時使用正確的邏輯連接詞,使語意通順

首先確定信息表達的目的,想清楚究竟要表達什麼;然後選擇合適的連接詞,使語意通順。

例如,“由於疫情引起停工停產,企業經營受到巨大損失和打擊,破產和裁員愈演愈烈。”這句話出現了模糊的語意銜接,“企業經營受到巨大損失和打擊”與“破產和裁員愈演愈烈”兩句話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加上不同的鏈接詞會有不同的信息釋放。

“由於疫情引起停工停產,企業經營受到巨大損失和打擊,結果,破產和裁員愈演愈烈。”表示因果關係;

“由於疫情引起停工停產,企業經營受到巨大損失和打擊,而且,破產和裁員愈演愈烈。”表示遞進信息追加。

這和開頭的小王沒有加“但是”是一個道理。不把關係理順說清楚,不僅加重了信息接收者的理解負擔,還存在被誤解的風險。

話說了一堆,別人聽得一頭霧水?加2個詞,換1個詞,講得明瞭


減少圓滑的中性詞,改成體現具體行為、動向的詞語,讓人產生印象

打造專業的職場形象,不僅要能力強,還需要有擔當。日常表達中,儘可能避免圓滑的、打哈哈的詞語,把它們換成有具體行為或動向的詞語,更能體現細節,信息會更生動,更能帶動他人行動起來,高效實現工作目標。

例如,剛才寫“更能帶動他人行動起來,高效實現工作目標”之前,我寫的是“效果會更有感染力”。感染力就屬於比較模糊的圓滑詞語。我們說話要有感染力的目標是表達清楚的信息,從而引導工作夥伴願意付出行動,一起落實信息中提出的行為,才算是有效地影響到了他人。這是感染力的具體表現。

把具體表現的細節價格講出來,給接收者畫面感,表達就更清楚明瞭了。

把一句話講得清楚明白,是不是也不難?總結起來就是“2加1改”:

1、添加兩個詞:作為主語的名詞或代名詞,銜接關係的連接詞,

2、把模糊的詞改成具體的詞。


同事說“謝謝”,老實人只回答“不客氣”,高情商的卻會這麼說

工作彙報講得具體詳細,領導卻惱火不滿意,聰明人這樣說,被重用

同事不斷把工作推給我,領導給我指了一條明路,令我感激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