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大開學第一課,新生直呼“一生難忘”:淚目太多次,在感動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典禮.JPG

人的一生中,總有幾個畢生難忘的時刻。標誌人生全新航程的大學開學典禮,當屬其一。

而對上海財經大學新生來說,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註定難忘。或許,開課之前,很少有人預計,在這堂大課上會淚目這麼多次,視線頻頻模糊,“紙巾不夠用”。

也是從這堂不時響起熱烈掌聲、充滿感染力的“第一課”中,大家在集體感動、震撼中,讀懂了中國精神的內涵。

微信圖片_20200920180420.jpg

今天,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為4000多名新生開講“開學第一課”的,正是上海財大黨委書記許濤。

在他的眼裡,今年入學的新生很特別,所以,特別值得被呵護。

在抗疫之年入學,他們經歷了因為疫情而延期一個月的高考,備考期間,諸多不易;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的新生報到日也有特別安排,學校掛出“邁進校園,爸媽只能送到這裡,接下來就看你的了!”的橫幅,倡導青年學子從入學第一天起,就學會獨立、學會堅強。

在上海財大,老師們把對這一屆新生的特別期待,注入到“開學第一課”中。用許濤的話說,特別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在感動中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

微信圖片_20200920142906.jpg

01

備課的時候,“看到這些視頻,我也幾度熱淚盈眶”

今年入學的本科生基本是00後,研究生以95後為主體。一代新人該如何自覺踐行中國精神?

面對許濤的提問,部分學生第一反應是,“這題目有點大”,需要思考一下。而在上海財大“開學第一課”的講臺上,一場特別的分享與思考同步開始了。

當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教授,瑞金醫院副院長、上海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領隊胡偉國教授現身課堂,當他們帶來一段已經在醫院裡看了不知道多少回的短視頻時,現場安靜下來。

20200920135414_471_800.jpg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教授(左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馳援武漢醫療隊領隊胡偉國教授(右一)和同學們分享他們對中國精神的理解。

疫情來襲,星夜出征。瑞金醫院先後派出152名醫護人員、參與到5支援鄂醫療隊,接手多家醫院的重症及危重症病區。

“今天的這個視頻,我看了很多遍,每次看,仍然眼花,因為大家或許不知道當時醫療隊出征的時候有多危險……”回憶今年冬天,寧光院士向學生們透露了瑞金醫院這支光榮的戰疫部隊的一個不為人知的細節:疫情暴發恰在新春佳節之時,醫院當時有近200位醫護人員在外休假,徵集令發出後,大家只用了一天多時間,全部回到醫院,投入戰疫一線。

今年2月9日,由胡偉國擔任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136名醫護人員開拔馳援武漢。胡偉國至今難忘抵達武漢的那一天:城市一片漆黑,街頭空無一人。記得隊裡有位護士說,“這個城市彷彿睡著了,而我們來這裡,就是為了喚醒她。”

“醫者的初心,就是治病救人。”醫療隊抵達武漢的那一刻,一種內心的社會責任感瞬間被激發了。接下來的日子,醫護們日夜奮戰、通宵達旦。

胡偉國說,醫療隊當時接手的幾乎都是危重的老年病患,前線離病毒最近的是負責麻醉及呼吸道插管的兩位90後醫生。“他們剛剛結束規範化培訓,在武漢為患者連續27次插管全部一次成功,靠的就是在交大醫學院和瑞金醫院的紮實基礎。”

20200920135421_876_800.jpg

話鋒一轉,胡偉國鼓勵在場的新生:當國家有需要時,年輕人要履行社會責任感,光有愛心還不夠,必須要有硬核的知識。“在大學裡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好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或許有一天,你們掌握的這些基本知識和能力,就能派上大用場。”

“多難興邦。我們切實感受到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作為新時代青年,中國精神如何傳承,如何擔當時代使命,這是新時代的命題。”今年,站在“開學第一課”的講臺上,許濤特地準備了好幾段視頻。他告訴學生們,備課的時候,“看到這些視頻,我也幾度熱淚盈眶”。

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和今年入學新生差不多的“90後”,在不同的戰線上,用行動證明著自己的擔當、責任和價值。

微信圖片_20200920141427.jpg

02

最值得追的星,是他們

“我知道今天的很多年輕學子都喜歡抖音,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但誰是我們真正值得追的明星?”在準備“開學第一課”期間,許濤坦言,沒少花心思。大學是立德樹人之所,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課堂是主陣地,“開學第一課”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要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把“課”講活,講到學生們的心裡去。

在這個不平凡的年份,除了白衣戰士們逆行出征、英勇抗疫,從抗洪救災到抗擊森林火災,在不同的戰線上,一些無畏的身影,也同樣讓人肅然起敬、銘記在心。

微信圖片_20200920180349.jpg

今年夏天,為抗擊洪災,保護人民財產生命,年輕的子弟兵們衝上前線扛沙包、轉移受災群眾。看到視頻上一張張青春的臉龐,一雙雙因為長時間被大水浸泡到潰爛的雙手,臺下的很多新生們落淚了。

“為了抗洪,很多戰士連續奮戰幾天幾夜,精疲力竭倒在泥地裡休息;被救助的孩子,用泥沙為戰士們堆出一個表達感謝的蛋糕……這些以前我從未關注過的細節,今天看了之後覺得心潮澎湃。這些戰士和我們是同齡人。”坐在大禮堂裡,2020級會計專業新生方一澎被抗洪的戰士們深深打動。

讓全場淚目的還有一段視頻,講述的是在今年西昌森林火災中19位犧牲的消防員。19名壯烈犧牲的英雄中,最小的不滿25歲。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和學生們一起回顧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抗擊洪水的戰鬥取得勝利、西昌森林大火成功撲滅……在許濤看來,國家有難時,很多挺身而出的凡人英雄正是中國精神的踐行者,他們也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才是今天的年輕人最值得追的明星,最值得學習的榜樣。”

微信圖片_20200920143009.jpg

03

家國情懷是一種堅守,榜樣就在身邊

成為中國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即便是在大學校園,在每個學生的身邊,也有一些值得學習的榜樣。

不久前因病離世的黃天華教授,雖然無法再給學生們授課了,但在許濤看來,黃天華的精神值得每個上海財大的學子銘記。

“一個人,一本書,一輩子。”這就是黃天華的一生,為了完成“中國的財政史應該由中國人來書寫”的夙願,黃天華教授用了31年時間,寫就了一部500萬字的《中國財政制度史》。

為了做研究,他耗盡全部積蓄。出差時,他住的是50元一晚的火車站招待所;做科研,他經常每天工作18小時……“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就是在祖國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一顆鋪路石子。因為祖國的分量,太重了。”這是黃天華身前談及撰寫《中國財政制度史》時的一段感言。把歷史研究變成知識分子的責任,他瘦弱的身形,鏗鏘的話語,帶給學生們深深的震撼。

在大學裡,許多老師把一輩子最美的青春和最好的年華都獻給了教學科研事業,他們淡泊名利、甘守寂寞,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許濤眼裡,老師們的這種家國情懷,就是一種堅守,”堅守是最高尚的師德,堅守是對上財最長情的告白。”

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之中,彰顯蓬勃力量,綻放青春之花,在開學第一課上,上海財大青年黨員代表、金融學院18級碩士聯合黨支部的朱思源、譚姝穎,和參軍入伍的法學院碩士研究生陳乃綺分別以自己的經歷作了分享。

20200920135421_436_800.jpg

金融學院18級碩士聯合黨支部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迅速在線上組織支部成員展開志願活動安排,支部成員在各自家鄉組織黨員志願者為抗疫提供宣傳和後勤服務。

20200920135427_227_800.jpg

法學院陳乃綺同學曾服役於東部戰區海軍跟隨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參與執行“和諧使命-2017”任務,詮釋了青春中應有迷彩的顏色。

微信圖片_20200920142125.jpg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歷史交匯點,許濤寄語新生,要清醒認識到個人命運是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連結的,要通過腳踏實地的學習與實踐,傳承中國精神、擔當時代使命,不負青春,不負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今天的上海財大開學典禮暨開學第一課,在校園綜合體育館及三個分會場線上線下同時舉行。除了4000多名今年的新生,學校還特別邀請了三所上海財經大學附屬學校的初高中生們來到現場,聆聽這堂既感動又震撼的“開學第一課”。

作者:樊麗萍 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均為上海財經大學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