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方案:“3+2+1”模式與“3+1+2”模式有何區別?

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轉折點,在孩子準備高考的期間,不僅需要孩子努力學習,也需要家長做好事前以及善後工作,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不惜辭掉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備戰高考期間。若按照以前的高中教學,學生只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文科理科就好了,但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根據不同學生對學科的不同愛好,教育部將高中只能選文理科變成了:“3+2+1”模式與“3+1+2”模式供學生選擇。

新高考改革方案:“3+2+1”模式與“3+1+2”模式有何區別?

所謂的“3+2+1”模式,高考的滿分依舊是750分,根據不同興趣的選擇共有8種組合。

“3”語文、數學、英語作為必考科目,分數上較以往有所變化,語文和數學分值分別為150分、英語分值為120分;“2”指的是“物理、化學”、“歷史、政治”兩個組合,進入高中的學生需要從兩個組合裡面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組合,組合裡面各科目分值120分;“1”指的是在生物、地理和選擇組合科目以外的兩門,或“歷史、政治”、或“物理、化學”,共四門學科中任選一門,分值為90分。

新高考改革方案:“3+2+1”模式與“3+1+2”模式有何區別?

那麼“3+1+2”模式,高考的總分則變為740分,其中根據不同興趣的組合,足足有20種組合。

“3”與前面模式中所代表的是一樣的,語文、數學分值分別為150分,英語的分值為120分;“1”指的是在物理和歷史兩門學科裡面必須選一科,分值為120分;“2”指的是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科的或歷史、或物理,五科裡面任選兩門科目,每門科目的分值為100分。

新高考改革方案:“3+2+1”模式與“3+1+2”模式有何區別?

不管學生甚至家長在幫孩子參考選擇哪種模式的哪個科目時,一定不要將家長自己曾經想學但沒學到,或者是家長認為某個學科讀孩子的未來有所幫助就幫孩子擅自做主選擇。學習是孩子的事情,高中時期的孩子雖然沒有了初中時的叛逆,但是孩子若選擇的是自己不感興趣的科目進行學習,無疑是荒廢了3年最美好的時光,家長在做事情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著想,但請不要一味的將為孩子著想變成了對孩子的束縛。

新高考改革方案:“3+2+1”模式與“3+1+2”模式有何區別?

其實每個孩子的前程都是無可限量的,有的人選擇讀這個科目,是因為他對這個科目抱有著強大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孩子就會努力的去學習、去探索。每個孩子的閃光點不一樣,需要家長、身邊的朋友、以及社會去努力發掘它,這樣的你就會成為獨一無二且有才華的人。

新高考改革方案:“3+2+1”模式與“3+1+2”模式有何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