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示範區:國內外經驗的借鑑

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作為一種新的農業發展模式,不同區域特點、不同階段的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對園區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農業科技園區是適應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形勢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生產經營方式,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展示現代農業的重要窗口、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示範的一個重要載體。要在楊凌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科技集聚,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從楊凌農科城的實際出發。由於各國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不同,集聚平臺的建設不存在統一的模式,只有結合各個國家或地區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加以組織引導和規劃,產業集聚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楊凌農業示範區地處西部,在“十二五”國家規劃中又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更應該立足於自己的區域特點,緊跟發展潮流,加快人才集聚和產業集聚的步伐,增強自己的綜合實力,讓黨放心讓國家放心。

臺灣新竹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獲得了巨大成功,原因就在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計者看到了臺灣發展科學園區與美國硅谷不同的條件和環境,在設計新竹的基本框架時,不生搬硬套硅谷的模式。楊凌在實現科技集聚時亦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建立產業集聚必須立足於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同時要借鑑其它國家和地區在集聚區建設和發展方面共同的成功經驗,及時改進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建立一種符合楊凌實際情況和優勢的科技集聚模式及管理體制與機制。

第二,加強科技宏觀調控,發揮政府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宏觀指導和協調作用。科技資源在投入產出具有公共性、外部性和溢出效應,科技資源完全由市場配置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

例如,韓國十分重視國家在科技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制定了有效的科技發展戰略以及科技規劃,G-7計劃就是韓國大型國家研究項目;新竹科學園在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了政府的力量。通過政府的干預來調節科技資源配置,引導科技發展方向是實現科技資源集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在科技集聚時一方面要堅持市場化,另一方面要結合楊凌實際,向臺灣新竹科學園學習,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為人才、廠商和投資者提供簡化的、快速便利的手續辦理和服務,以有效促進科技人才和產業集聚發展體制與機制。

第三,優化社會環境、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創造科技人力資源集聚的區域環境,為人才集聚提供良好的平臺。胡錦濤在國家科學技術大會上強調,要堅持在創新實踐中識別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備、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創新隊伍,特別是要為年輕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幹提供廣闊的舞臺。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充分發揮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性是目前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經驗和教訓表明,科技人才是競爭的源動力,根據科技人才的心理學特徵(需求層次高,成就感強),切實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人才評價機制,紮紮實實地為科技人才進行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是人才管理的必然選擇。我們在建立人才集聚平臺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1)提高人才薪酬水平,增加必要的科研經費、住房補貼,在醫療、社會保險、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優惠,加大預期的收入差,以整體薪酬和綜合福利吸引人才。(2)聲譽激勵。確立以人為本、鼓勵探索、寬容失敗、保護創業、激發創新的價值觀,促進本地人才理念全面更新;廣泛運用各種媒體宣傳“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先進典型,表彰各類人才特別是高層次急需人才創新創業的先進事蹟,凸顯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社會氛圍。(3)塑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圍。我們也要建立像硅谷新竹科學園同樣的激勵、創新、寬容、學習、合作的文化氛圍;同時楊凌農業示範區也要在管理上進行創新,提供廣闊寬鬆的創新空間,大力宣揚敢冒風險、富於進取的精神,激發科技人員和企業家進行創新和創業,並對創新和創業失敗持一種寬容態度。例如美國通過高薪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來吸引人才,並頒發鼓勵科研人員的許多大獎;德國通過國家補助的形式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提高研究人員的待遇,尊重科研人員;日本修改法令,為每一個研究人員配一個助手,同時對職務發明建立專利個人歸屬制度等不同形式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創新。

第四,吸引國際人才與實施人才迴流相結合。楊凌要實施人才集聚戰略就必須重視人才的引進。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一是高薪聘請專家。二是鼓勵楊凌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甚至海外建立窗口,吸引當地的人才和在此地留學的中國人員等,廣泛網羅人才,形成集聚效應。三是繼續鼓勵和提供優惠條件, 通過吸引資本到楊凌投資辦廠、辦科研項目,每個項目都會帶來一定數量的高科技人才,包括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 更值得關注的是人才外流現象, 怎樣使吸引人才回來創業是實現人才集聚的關鍵一環。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首先應該有專門的機構來建立科技人才檔案,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他們的聯繫;其次要提高和改善回來創業的人才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條件;最後要建立便利的融資體系扶持創業,允許形式多樣化。

第五,重視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中小企業是一支能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隊伍,它們接受新技術能力強,但研究開發能力較弱。我們在建立科技示範園區的時候,要做到一下幾點:(1)必須重視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幫助它們提高技術創新和開發能力,並加快其科技成果轉化。(2)發揮院校與科技集聚區企業的實質性合作。大學院校、研究所等研究機構與人才集聚、產業集聚具有互動效應、一體發展,形成合力。大學周圍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和氛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設計、指導和諮詢,也為企業發展提供大量的合格人才資源。大學裡的智力資源與開發區經濟建設密切結合,能為產業集聚發展提供穩健技術支撐,增加產業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的高新園區已經注意與大學的聯合,如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周圍就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許多著名的院校;深圳的科技工業園,就建在深圳大學附近,內有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機構,通過共同研究開發的許多產品已達世界水平。美國留出專用資金給中小企業進行研究開發,設立技術“孵化器”,允許中小企業使用國家實驗室開展研究等措施,有利地推動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美國通過法案的形式強制國家實驗室和高等院校將其科研成果市場化,同時設立技術製造中心和政府間科學、技術、工程委員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韓國通過建立中小企業自己的研究所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實現研究與開發相結合、開發與生產相結合,鼓勵中小企業擁有政府機構的科研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第六,發展和集聚本地企業或產業,拓展對人才的需求空間。(1)公共資源共享。地方政府建設基礎設施,克服單個企業在公共資源使用方面的不經濟現象。建立和完善各種專業化服務體系。培育和規範各種諮詢和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優質、價廉、便捷的服務來幫助企業獲得市場機會和投資。有效地降低企業初創期的競爭風險,促進企業健康成長。(2)為投資者提供融資便利。我國大陸的風險資金髮展狀況與臺灣省相似,沒有大量的民間風險組織,所以不能僅僅依靠風險基金的作用,同樣還要依靠政府設立多項科技資助資金來幫助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楊淩示範區可以採用臺灣新竹科學園促進技術創新的方式,通過無償性財政支出與低息的方式資助企業,通過被資助企業在科技創新後獲得大量利潤後上交稅收形式回收資金。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資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科技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風險投資體制。廣泛吸收海內外和社會資金,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快建立各種風險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公司,完善風險投資基金的運作及採取有效的退出機制。發展新興產業,通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吸附更多人才資本。

楊凌科技集聚平臺的建立不僅影響著本地區人才科技經濟的進步、更關乎著楊淩示範區能否加快自身發展,儘快成為支撐和引領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將建立屬於楊凌的科技集聚平臺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充分發揮我黨的領導優勢和制度優勢;其次繼續保持和發揚楊淩示範區現有的關於人才吸引和產業集聚方面的成功做法,彌補不足;再次,積極借鑑和吸收其他地區科技集聚平臺建立的成功經驗,在結合楊凌發展的實際現狀的基礎上,制定出相關促進人才集聚和產業集聚的政策措施,在制度上提供保障;最後,要在實施的過程中重點關注,嚴格把關,把政策落到實處,跨越式建立具有楊凌特色的科技集聚平臺。當然,科技集聚平臺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堅持可持續發展觀,遵循其內在規律,合理穩步推進楊凌區科技集聚平臺的成功建立。

熱愛楊凌,建設楊凌,奉獻楊凌,服務“三農”,服務西北,服務新的絲綢之路!

魯向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中國農業專家諮詢團成員,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專家顧問團成員。

(作者魯向平,為吾谷網專欄作家)

更多內容請關注吾谷網 www.wugu.com.cn

微博 @吾谷網 微信 wugu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