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歷史的浮光掠影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大宋京都汴梁已是秋風陣陣,捲起了御街上的落葉。

皇宮內院。宋太祖趙匡胤與親信大將石守信、高懷德等人正把酒言歡。忽然太祖一聲長嘆,愁上眉頭,憂心忡忡。眾人驚疑,忙問其故。太祖大談做天子的艱難,並說皇位人人想坐。眾將表示沒有異心。太祖說:”縱使你們無異心,可你們手下人呢?一旦他們貪圖富貴,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是不想當這皇帝怕也不行吧。“眾將發懵,請皇上給指出一條明路。太祖勸眾將釋去兵權,多買良田美宅,君臣無猜,上下相安。

第二天,眾將上書稱病,要求解除兵權。

這就是有名的”杯酒釋兵權“。此時,距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不過一年半的時間。

杯酒釋兵權:歷史的浮光掠影

其實,杯酒釋兵權貽禍長遠,兵弱將疲,積貧積弱

表面上看,宋太祖此舉是擔心武將手握兵權,有可能重複”黃袍加身“的故事,其實,中間還有歷史和現實的深層因素的影響。

往前看四五百年的南北朝時期,江南宋、齊、梁、陳間的朝代更迭,無不是統兵武將取前朝而代之,廢立的雲雨翻覆,令人唏噓感嘆。

宋武帝劉裕雖然一度被附會為劉邦之弟劉交後代,但當劉裕之時,已然極度貧寒,年輕的劉裕躬耕田野,上山砍柴,下澤捕魚,備嘗生活的艱辛。直到參加了東晉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北府軍,開始了戎馬生涯,在刀光劍影中逐漸崛起,掌握了兵權,南征北戰,統一了江南。公元420年,劉裕逼迫東晉皇帝司馬德文禪位,建立了劉宋政權。

南齊高帝蕭道成在劉宋皇室相互傾軋殘殺中起步、發展,帶兵平定多次叛亂,最後軍國大權一手獨攬,劉宋末帝劉凖被迫禪位,蕭道成建立了南齊。

接踵而來的梁武帝蕭衍、出身寒微的陳武帝陳霸先,也都是以軍功起家,通過掌兵符握兵權、擁重兵,然後廢除前朝,建立自己的王朝。

這些王朝始建時,也曾被他們的臣下諛之為”此所謂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但路人皆知,這些王朝的廢立,是兵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再看北宋的前身。

北宋政權得之於後周,後周政權又得之於誰手?得之於後漢。

後周太祖郭威原為平民孤兒,在五代亂世,在軍閥割據混戰中,在後漢高祖劉知遠的手下,在血雨腥風中成為擁有重兵的統帥。

公元950年十二月,郭威率兵迎擊契丹的進犯,到達澶州(今河南濮陽),軍士大叫大嚷不再前行,郭威躲進屋內。許多人爬牆登屋闖進來,懇請郭威做皇帝。有人把一杆黃旗扯下,當黃袍蓋在郭威身上。郭威稱帝,建立了後周。

這在當時同樣被稱為”黃袍加身“。

郭威死後無子,帝位傳給了義子柴榮,柴榮病死,傳位於七歲的兒子柴宗訓。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掌握禁軍,他在960年正月在陳橋上演了與當年郭威幾乎相同的戲碼。

觀照歷史現實,宋太祖深刻認識到悍將功臣手握重兵,或割據一方,或尾大不掉,甚而覬覦九五之尊,威脅帝位,傾覆天下。這也是他登上皇帝寶座後,晝思夜想、難以釋懷的隱憂

五代軍閥安重榮感慨:”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以”婺學之開宗,浙學之託始“而名滿天下的南宋理學家範浚,在其《五代論》中指出:”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言為心聲,這些都是有心人切膚深刻的體會。

還有人推測,杯酒釋兵權的主意出自趙普。趙普藉機驅逐功臣宿將,等太祖歸天,他扶幼主登基,權傾天下,然後實現更大的野心。只是太祖聽了母親杜太后的話:”太祖傳二弟(太宗趙光義),而旋授德昭(太祖子)“,保證”立長君,防僭奪“,把帝位傳給了年長的太宗。使趙普的預想沒有實現。

諸多原因吧,促成了”杯酒釋兵權“這一歷史奇葩的出現。

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原因幾乎都不是單純的。

歷史的浮光掠過,千年之下,仍耐人咀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