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今天的這篇文章

來自我非常喜歡的公眾號「遇見張小嫻」

張小嫻是香港知名作家

被稱為“全世界華人的愛情知己”

金庸先生曾說,

“關於愛情的問題,你應該去問張小嫻。”

「遇見張小嫻」關注當今女性的生活狀態

患得患失的情感關係、

危機重重的婚姻生活、

你將會更懂愛情,更愛自己~

恭喜童瑤,榮獲第13屆金鷹節“最佳女演員”獎。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這是童瑤繼《大江大河》中宋運萍一角獲白玉蘭獎之後的第二次獲獎,此外,今年熱門劇《三十而已》的頒獎季在明年,童瑤很有可能憑顧佳一角再次獲獎!

85後花旦可與之齊名的非常少,85後女演員排位或許將再被刷新。

童瑤曾說,自己的理想生活是“有好戲拍,可以好好生活,不紅”——目前看,第三點怕是做不到了。

她從小是學霸,以中戲第一的成績來到北京,又因為形似章子怡而頂著“小章子怡”的名頭,被寄予厚望。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左童瑤,右章子怡。

可她跟章子怡同顏不同命,章子怡“天生電影臉”,出道即巔峰,真坐實了那句“出名要趁早”——而她拿到的牌,叫等待。

01. “沒人願意跟她搭戲”

童瑤從小學習舞蹈,2002年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大一時就出演了《林海雪原》,星途無量,卻僅在一年後跌到谷底。

2003年12月16日,童瑤在女生宿舍樓下遭到了男友張默暴打,她曾多次下跪求饒,可對方並沒有鬆手,直到她滿身血不能動,才被同學發現送去醫院。

經檢查,童瑤面部多處軟組織擦傷,鼻子骨折,眼睛散光充血,至今看來都觸目驚心。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事發之後,張默父親張國立親自道歉,張默被開除學籍。後來,媒體曝光童瑤是因為被中戲教授“潛規則”,張默醋意大發,便動手打人。

事情真相撲朔迷離,而童瑤卻因此飽受爭議,一時間資源全無,同學們都避而遠之,甚至“沒人願意跟她搭戲”。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一個花季少女,被送上恥辱柱,她熱衷的表演事業,也被按下暫停鍵。

為拍戲,她放言“不要片酬、不在乎形象”,只要是好劇本好角色,什麼劇都願意接,但得到的機會仍然很少。

在為數不多的表演機會中,童瑤在2012年與黃渤合作了《民兵葛二蛋》,她飾演了一位農村丫頭,倔強直爽,很有靈氣。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她因為演技精湛,獲得了年度明星盛典“新銳女演員”——那時她已經28歲,在新人層出的演藝圈,卻是個“新人”。

當時媒體依然拿她與張默的過往大肆渲染,時隔十年之後,童瑤再一次成為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02. “我會珍惜每一場戲”

在童瑤被打事件發生之後的第17年,觀眾才慢慢接受了這個一直沒放棄表演的女演員。

2019年,童瑤憑《如懿傳》高貴妃一角,首獲大眾認可。

她所飾演的高晞月一角,本是反派,卻因她加入了略微誇張的表演成分而平添了幾分喜劇效果,被網友戲稱“奶兇奶兇”“高二姐”。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其實,電視劇播出前,她曾擔心飾演反派會不會遭觀眾嫌,再加上自己之前不光彩的大眾印象,感到如芒在刺。

在電視劇開播那天,她特意問導演“我要不要出去躲一陣子?”

後來,高晞月反倒受到觀眾喜愛,創新性地可愛式反派,為宮鬥戲的惡娘娘角色增加了另一種演繹範本。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在拍完《大江大河》後,童瑤憑宋運萍一角再次收穫觀眾好感,該角色甚至成為國民“白月光”。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童瑤曾保證:雖然是配角,戲份不多,但會好好珍惜每一場戲——她沒有食言。即便在拍攝完成後,她依舊沉浸在角色中無法自拔,最後以宋運萍的口吻寫下長文與角色告別。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她在信尾寫到:“這封信我寫了很久,每次都是還沒落筆就已落淚。但是現在,我要笑著和你們擁抱,然後笑著離開,因為我希望,那是我在你們心中唯一的樣子。”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情真意切直戳心底,讓無數人淚目,直呼“姐姐別走”——角色深入人心,可見一斑。

童瑤厲害之處即在於此——即便演配角,也總能以豔壓之勢,牢牢佔據觀眾心智。

《三十而已》原定是佟麗婭飾演顧佳,丫丫礙於角色不討喜辭演後,童瑤才救場來到劇組。

以前有佟麗婭在的物料中,丫丫飾演的顧佳一角總是佔據C位,而童瑤接任角色後,卻多以配角示人。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中心位置的佟麗婭丫丫。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對外宣傳和海報,童瑤都不是C位。

但劇集播出後,童瑤飾演的精明強幹、聰慧大氣的獨立女性顧佳,成了全劇最出彩的角色。

演員童瑤不僅貢獻了“掌摑林有有”,“太太圈合影”,“維護兒子”等經典橋段,還因為頭腦清晰、遇事冷靜等優秀表現,而被網友奉為“顧學”而受追捧。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03. “這個獎屬於所有不言放棄的女演員”

在金鷹節頒獎典禮上,爆冷拿下最佳女演員獎的童瑤聽到自己名字時,很意外——對於榮譽,她好像還沒做好時刻迎接的準備。

而她的獲獎感言卻是發自內心的,言簡意賅,擲地有聲。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得獎後,童瑤發博。

不言放棄,等待時機,是她的人生寫照。

當初被打趴在地上,惡評纏身,似乎看不到翻身希望的普通學生童瑤,會想到自己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嗎?

中戲同班同學(文章、白百何、唐嫣)都嶄露頭角,她幾乎以一個並不光彩的背影被遺忘。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文章、白百何出演《失戀三十三天》爆紅。

當其他同學都大紅大紫的時候,有人問她著不著急,她說:“萬物皆有時,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個人也有他的起伏和軌跡。做好自己,不必著急。”

好一句不必著急,聽起來輕鬆,背後的隱忍和堅持,只有當事人能懂。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或許,時間也是童謠的武器吧。

同齡人文章、白百何都是少年得志,可也因為年少輕狂而在事業的高峰期跌下神壇,因為出軌緋聞而阻斷了事業發展,人近中年卻經歷著折戟沉沙;

同學唐嫣則在事業高峰期結婚生子,全身心陪伴老公和孩子,明白自己心屬家庭。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唐嫣婚後,專心照顧家庭。

正是漫長的等待,賦予了一個凡人榮辱不驚的沉靜和步步踏實的篤定。

沉寂時,她不放棄任何一個配角的機會,《民兵葛二蛋》中的村婦造型,《家常菜》這種不容易火爆的題材,《將夜》中鏡頭很少的小配角,都成了她打磨自己演技的修煉場——厚積薄發,只等一個機會。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童瑤曾回憶,在拍攝《大江大河》時,有一個需要晴天的場景,卻恰逢雨天。

無奈,全劇組就一等再等,等一個晴空萬里。

這不就是她?

04.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童瑤是智慧的,她明白演員需要等待,等一個“天賜”的角色,讓自己開竅。

2000年,演員楊紫瓊等來了《臥虎藏龍》,她在其中飾演溫順傳統的俞秀蓮,跟《皇家師姐》、《警察故事》以往打女角色不同的是,武行標頭俞秀蓮這個角色不僅武功了得,還有細膩悱惻的內心戲。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警察故事3》中楊紫瓊的打女形象。

而楊紫瓊則把明星光環隱秘到角色身後,洗盡鉛華,將角色演繹地入木三分。

有一場她抱著死去的李慕白的戲,拍了三條,最後一次整個人情緒崩潰,導演喊“咔”也久久不能出戏。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後來,俞秀蓮一角讓她擺脫了打女的戲路侷限,成為了可以“在文藝片和動作片中間兩邊跑”的實力演員,之後楊紫瓊接連拍攝了《藝伎回憶錄》、《昂山素季》等“文戲”。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電影《昂山素季》。

臥虎藏龍的導演李安曾說,楊紫瓊是他見過的一個特例:“從影多年,沒演過什麼好戲,但已經成為大明星了,還有那份純真在”。

也是因為保有一份純真,38歲的楊紫瓊等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人生漫漫,你不知道前方有什麼。二十歲寂寂無名,三十歲碌碌無為,四十歲也沒有一鳴驚人,這都沒關係,不必急於給自己的人生下結論。

不把時間當敵人,而把時間做武器,是甘心接受時間錘鍊的人才明白的生活智慧,而只有安心等待,才能守得住時光贈予的珍貴禮物。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幸福也需要等待。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一段苦戀因為時間而愈加珍貴。

出身平凡的男主人公弗洛倫蒂諾,對一位貴族姑娘一見鍾情,而心上人卻聽從父親意志,跟貴族醫生結了婚,之後兩人漸行漸遠。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弗洛倫蒂諾選擇了等待一生,從一貧如洗的窮小子到家財萬貫的富商,從眼神清澈到步履蹣跚,心上人始終是他縈繞不散的白月光。

故事的結局,兩個垂垂老矣的戀人,終於能一起看看落日餘暉。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

對於故事的主人公來說,時間是無盡流逝,殘酷的;而對於這個愛情故事來說,時間平添了一份“死生契闊”的真摯和偉大。

等待不是應該被對抗的東西,不是某個消極、虛無的結尾,它是生活常態。有時也孕育著意外的禮物。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故事的結尾,終究是未知。不必急於給自己下個結論,慢慢欣賞,學會等待,好事或許就在明天。

惡評17年,靠一個角色翻紅:善於等待的童瑤,才是深藏不漏的狠角色

成長,領悟 從愛愛情到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