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金融落幕:樂視資金危局前夕誕生產物,曾被曝涉嫌變相自融

記者 | 鄒璐徽

繼證監會本月結束對樂視調查並開出2.4億鉅額罰單之後,作為其互金版圖,樂視金融在沉寂許久之後也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天眼查App顯示,9月23日,樂視金融的關聯主體樂信(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註銷,註銷原因顯示為決議解散。

工商信息顯示,樂視金融成立於2014年,但在2016年11月才揭開面紗。需要指出的是,當天距離賈躍亭發出全體郵件引爆樂視危機僅剩4天時間。

按照樂視金融成立之初公佈的戰略,該業務被確立為樂視第七大子生態。將藉助於樂視的生態,形成包含網絡支付、交易平臺、財訊平臺、財富管理、網絡信貸五大主營業務的基本架構。

但作為樂視網資金危局之際的產物,樂視金融發展並不順暢:不僅在核心牌照方面遲遲未有突破,且因涉嫌關聯融資和產品違規等問題一度飽受爭議。

在2016年11月亮相之際,樂視金融只拿出了保險經紀和小額信貸兩張牌照,含金量並不高。而被視為樂視金融基礎的支付業務,隨著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牌照管理收緊,以及資金緊張問題,時至今日,樂視金融仍未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此前想要爭取的民營銀行牌照也遲遲未有音訊。

此外,由於底層資產不明晰,加上樂視金融部分產品交易標的資產為樂視兄弟公司的應收賬款收益權,涉嫌關聯交易融資。且由於法定代表人均為同一人,樂視金融旗下金融產品在2017年3月被爆涉嫌“變相自融”。

雖然樂視金融在彼時回應稱,其開展的是合法合規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不存在自融及變相自融的問題,但在當時顯然難以說服大眾。

根據樂視網2017年半年度報告,樂視網應收賬款約95.4億元,其中關聯方佔比超過51%,針對高比例的關聯交易融資,有業內觀點質疑,樂視生態體系內部所發生的關聯交易,積累下來的應收賬款,集中了整個樂視生態的金融風險,把這些應收帳款放到樂視金融這個有著多個融資通道的平臺上,出讓債權,提前收回現金,等於把樂視盲目擴張這筆糊塗賬的風險,轉移到了遍佈互聯網的理財小白身上。

更加備受質疑的是,在樂視債務集中爆發之際,樂視金融卻曾推出一款預期年化收益15%的高息理財產品,加上樂視金融被納入樂視上市體系之際,樂視網管理層在半年報中如此表述:“若交易達成,將良好解決公司的部分關聯應收款問題。”則被視作佐證以上觀點的種種證據。

2017年7月,樂視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樂視金融1億股股份在2017年2月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凍結。

事實上,在母公司深陷資金鍊危機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樂視金融也曾嘗試展開自救。

2017年,樂視金融重點著手“去樂視化”。2017 年 5 月 ,其股東由樂視控股有限公司變更為樂視投資,該公司後更名為樂為互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018年1月,樂視金融更名為樂為金融,成為樂視系第一家去樂視名銜的子公司;同時,樂視金融旗下保險經紀公司、互聯網金融產品服務公司、基金銷售公司等也悄然變更了法人。

一系列的變更動作之後,樂視金融似有重啟門戶之意。2018年,有媒體稱樂為金融正在準備P2P備案,其網貸業務有重啟之勢;此外,樂為金融再次上線新產品“樂為貸”。

不過頹勢難挽。隨著樂視債務的集中爆發,受母公司越來越頻繁的資金鍊條危機,樂視系旗下資產不斷被凍結和拍賣,樂視金融也不可避免。2018年12月,其旗下的悅保保險經紀日前已完成交割,成為其金融資產處置首單。

樂視金融在2016年正式對外界亮相之際,曾從中國銀行副行長跳至樂視金融擔任CEO的王永利提出“三步走”:2015年8月至2016年,做好規劃,打好基礎,穩健起步;2017年至2018年,鞏固基礎,突出重點;2019年至2020年,全面推進,業績一流。但在2018年,王永利就已黯然離場。

如今已經行至“三步走”的最後一年,母公司樂視網在今年6月3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的首個交易日,作為其上市體系之一的樂視金融,也即將面臨謝幕終局。

樂視金融一路走來,幾乎貫穿了樂視網逐漸崩盤的整個過程。很難定義樂視金融是樂視集團的生態還是融資渠道,如今來看其功能更像後者。

母公司對於互金板塊的輸血功能對於初期而言意義重大,在近期意圖登陸資本市場的螞蟻金服與京東數科,即使在接受監管問詢之際均強調自己的業務獨立性,但起勢均離不開母公司的業務輸送。

而樂視金融初次亮相的時間,距離賈躍亭發出全體郵件引爆樂視危機僅剩4天,或許就早已註定了它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