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話民生】“小廁所”改出“大民生”

“廁所改了、環境好了,孩子們每次在我們這裡都待得不想走喲。”說起農村改廁,海口鎮南埂村村民吳奶奶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兩塊磚,一個坑,蛆蠅孳生臭烘烘,這是過去農村旱廁的真實寫照。由於旱廁沒有沖水設施、下水道以及分解處理糞便的設備,夏天一到就臭氣熏天,蚊子蒼蠅到處飛,嚴重影響農村人居環境、村民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現在走進海口鎮各個村莊,卻聞不到旱廁的臭味,也看不見到處亂飛的蒼蠅,這一切都得益於海口鎮轟轟烈烈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

宣傳得力,轉變農民思想觀念

在改廁初期,海口鎮就把宣傳作為首位工作,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引導。從“動員會”到微信群,從村部宣傳欄到田間地頭,從理事會到到農戶家中,就改廁益處、政策措施、技術規範、改廁後續服務等問題對農村群眾進行多種方式解答。讓改廁工作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廣大農戶的思想認識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大轉變,對改廁工作給予擁護和支持,為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統籌推進,加快部門村居協作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工作專項組,統籌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各項工作。建成首個農村改廁管護站負責協調推進農村公廁、戶廁無害化衛生改造工作,鎮城鄉建設規劃所負責建設技術指導,鎮環保站負責推進農戶改廁後的糞汙接入汙水集中處理站點,鎮村兩級負責具體實施,多部門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開推進會和對已完成改廁“回頭看”,以問題為導向,建立問題臺賬,定期實地督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各村(居)督查結果進行通報並納入年度考核,有效激發了海口鎮推進廁所革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落實資金,專款專用。通過統籌中央獎補資金、市、區級專項資金、鎮村自籌資金多渠道加大資金投入。保障物資,規範建設。各村(居)改廁部多措並舉,提前做好物資採購準備,通過購買一體化化糞池罐體和自建所需材料等方式積極推動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保障農戶改廁工作順利完成。

合理用工,廣泛參與群眾實惠

海口鎮在改廁過程中,充分尊重民意,以村民為主體,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農村廁所革命的根本要求,貫穿改廁工作始終。通過組建村民施工隊,農民佔主導,優先吸納貧困戶、下崗工人、剩餘勞動力為主力,有力地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改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更增加了農民收入。

管護有力,小工程發揮長效益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海口鎮不斷探索建立健全廁所長效管護機制,按照“一站兩體系三功能四目標”的標準(建設一座農村廁所服務站,構建“廁具維修服務和糞汙清掏及資源化利用”兩套服務體系,具備“培訓指導、廁具維修、糞汙清掏”三項服務功能,實現“管護知識有人教、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汙滿了有人掏、資源利用效果好”四個工作目標),確保管護機制落實到位。9月3日上午,首個農村改廁管護服務站在海口鎮掛牌成立,標誌著大觀區農村改廁後續管護工作進入新階段。

“小廁所”折射“大文明”,廁所革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一環。海口鎮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尊重群眾意願和客觀條件,通過示範帶動,積極引導群眾支持參與,目前已完成2020年民生工程農村改廁任務319戶,同時努力搞好前期配套和後期維修維護,切實解決群眾後顧之憂,真正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